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病程长短密切相关,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文对18例有4年以上糖尿病病史发生神经病变者作一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与分析1.1病例18例患者中17例为1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1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62岁。糖尿病病程4~13年,平均10年。18例的神经病变主要症状、体征有:肢体麻木18例,反射减弱消失18例,浅感觉减弱17例,颅神经损害2例,神经源膀优2例,双足无痛性溃疡、足底烧灼感各1例。1.2并发症本组18例均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1.3实验室检查人院时空腹血糖7.2~16.smmlo/L,餐…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肝炎肝硬化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笔者试图在抗肝纤维化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肝炎肝硬化.自1992年始,我院试用葫芦素片十猪谷多糖治疗肝炎肝硬化,取得较好的疗效,观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根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住院的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30~50岁,病程5~10年;HBsAg(+)32例,HBeAg(+)13例,HBcAg(+)23例,伴腹水者12例.(2)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8~…  相似文献   

3.
1995年至 1999年我院共收治肝性脑病 46例 ,现就其护理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收治的 46例肝性脑病患者中 ,急性型肝性脑病 11例 ,慢性型肝性脑病 35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患者 2 3例 ,慢性重症肝炎 12例 )。2 观察与护理2 .1 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 ,预测肝性脑病发现下列情况者应警惕肝性脑病 :(1)患者睡眠节律的紊乱 ,白天嗜睡 ,夜间清醒 ;(2 )异常行动 :语言颠倒多动、烦躁不安 ,随意大小便 ,找不到自己的病室 ;(3)性格改变 :如欣快、激动或沉默寡言、表情淡漠。 (4)智力障碍 :对一些简单测试出现错误应答或反应迟钝 ;(5 )签名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临床常见 ,患者常因并发不可逆的全身重要脏器的损害以及药物的副作用而致残或致死。除常规治疗外 ,对患者实行高质量的护理 ,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我科收治的 2 7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均按 WHO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确诊 ,其中属 型 6例 , 型 2 1例 ;男 10例 ,女 17例 ;最大年龄 77岁 ,最小 2 3岁 ,平均 43岁 ;最长病程 2 9a,最短 15 d。2 护理要点与体会2 .1 药物应用的护理治疗期间 ,针对不同药物给予不同的护理。按时给药 ,并观察其效果及副作用 ,定时留取标本并记录结果 ,同时让患者参与这一护理活…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黄疸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黄疸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易误诊为黄疸型肝炎和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我院自1980年以来遇20例,现作一简要临床分析。1资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均可排除胆道疾患、肝炎及其它原因所致的黄疸。病因:风心病17例,肺心病2例,先心病1例。1.2黄疸种类本组20例的血清总脂红素(SB)波动于18.81~335.16μmol/L,黄痕指数7~43u;属轻度黄疽(SB18.81~51.30μmol/L,117~30u)18例,重度黄疸(SB≥53.01μmol/L,II≥3in)2例。临床显示肝细胞性黄疽17例,梗阻性黄疽3例(其中1例为轻度黄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75例。肝纤维化患者按病理标准分期为S1 2例、S2 4例、S3 10例、S4 14例,G1 3例、G2 5例、G3 10例、G4 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A级28人、B级39人、C级8人。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肝穿刺活检的同时.取血清测一氧化氟(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结果:TNF—α随肝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具等级相关r分别为0.621(P〈0.05)、0.647(P〈0.01).NO等级相关性r=0.329(P〉0.05).LPS在肝纤维化阶段尚无明显增高.只是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C级时才明显升高。结论:LPS早期未参与肝病的慢性损伤.在肝硬化时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TNF-α在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NO早期未参与肝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是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类型,临床少见,却是门静脉高压症中唯一能够治愈的类型[1]。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我科收治胰腺癌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例,现报道如下,旨在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及有关诊治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间,我科通过内镜检查发现伴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62.3岁。病程20d~4个月。腹痛3例,其中阵发性右上腹痛1例,下腹胀痛1例,左中上腹痛1例;腹胀2例;有腹泻症状3例;伴有恶心、呕吐者1例。均否认肝病、结核病、糖尿病病史,但2例有血吸虫病病史。1.2临床诊治资料本组患者HBsAg、HBcAg、HBcAb、血吸虫免疫试验均阴性,结合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镜均提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未见食管静脉曲张。B超均提示脾厚度增加,但无门静脉增宽,B超、CT、MRI分别提示占位性病变3例、4例、3例。辅助检查及手术病检结果详见表1。2讨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是常见急症之一 ,常因起病急 ,出血量大 ,常危及患者生命[1] 。为抢救患者生命 ,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本文总结了我院采用三腔二囊管 (BT)压迫抢救肝硬化大出血 6 4例的效果观察和护理体会 ,现作一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 6 4例 ,男 5 0例 ,女 14例 ,年龄 2 4~ 87岁 ,平均年龄 5 6 .3岁。 6 4例中肝炎后肝硬化 5 1例 ,酒精性肝硬化 8例 ,肝吸虫性肝硬化 2例 ,淤肝性肝硬化 3例 ;入院前合并腹水 32例 ,肝癌 5例。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呕血和排柏油样或暗红色血便 ,合并失血性休克 2 8例 ,血氨…  相似文献   

9.
1994年10月至1999年8月,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4年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5届学术交流会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腹部B超或CT检查证实为肝硬化并腹水,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2例,单纯西医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31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最短者2月,最长者7年,平均3.6年。初次腹水者30例,2次以上腹水者22例;其中属肝炎肝硬化28例,血吸虫病肝硬变9例,肝炎合并血吸虫肝硬变11例,酒精性肝硬变3例,药物性瘀胆性1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3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者3月,最长者6年,平均3.4年。初次腹水者22例,2次以上腹水者16例;其中属肝炎肝硬变20例,血吸虫肝硬变7例,肝炎合并血吸虫肝硬变9例,酒精性肝硬变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等营养丰富饮食,控制水的摄入,禁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勿劳累,重症者卧床休息。 2.2 治疗组: 2.2.1 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软肝散结为主要治则。基本方:桃仁、制鳖甲、莪术、当归、白术各15克,黄芪、丹参各20克,桂枝12克,二丑(打碎)各9克,三七(另煎)12克。加减法:黄疸者加茵陈30克,白花舌蛇草30克;气滞明显者加青皮15克,川楝子10克;形寒肢冷者加炮姜9克,制附片6克;若见出血症则减去桃仁、莪术、丹参、加白茅根20克,侧柏叶15克,仙鹤草20克;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0天为1疗程。症情稳定后,以基本方制成丸药,坚持服用3~5疗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7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洒精性肝硬化,2例肝硬化并胃癌,4例肝炎后肝硬化并肝癌,3例门脉性  相似文献   

11.
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献有关肝病患者的医院内感染报道不多,为此本文对52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医院内感染作分析。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及调查方法:全部病例均为我院近5年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共520例[包括肝硬化2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16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140例」。其中男性368例,女性152例。年龄8~78岁,平均36岁。年龄大于60岁者划为老年组(158例),余为对照组(362例)。住院时间6~174d,平均33do1.2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诊断标准。院内感染指…  相似文献   

12.
对163例经临床或肝活检病理确诊的四种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进行了B超对比分析。这些肝炎病例的临床分型有急性、慢性(包括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重型和肝炎后肝硬化。各型肝炎的B超表现包括肝脾大小、肝脏声像图改变、肝血管走行、门脾静脉、肝包膜及胆囊改变。经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显示,除晚期肝硬化B超表现有肝缩小呈结节状,表面凹凸不平,门脾静脉扩张,胆囊异常等较特殊表现外,其它各型肝炎均缺乏特殊性改变。B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能及时积极治疗,可避免患者致残。我科在控制患者血糖基础上,用光量子疗法(又称紫外线辐射和充氧的自血液回输疗法)加蝮蛇抗栓梅治疗糖尿病足1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我科于1993~1996年,收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37例,均有足部感染,下肢麻木、袜套感,钝痛、膝反射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部分出现间歇性胶行,足处呈紫红色。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60~70岁,糖尿病病程5~18年,病足2~8个月;…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78年至1991年对22例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胃中段血管阻断术。现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5~58岁,其中25~28岁2例,40~58岁20例,17例病人均具有肝硬化的临床特征,5例术前急诊胃镜检查确诊,手术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并经肝活检证实为肝硬化。肝硬化病因包括酒精性9例、肝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999年4月-2006年12月本院40例老年糖尿病因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后不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其在监测和控制血糖,注重感染的预防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2例术后出现伤口红肿,1例伤口裂开,但细菌培养未见异常,经换药处理8d后基本愈合,无伤口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无死亡及低血糖病例发生;无因护理不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及早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以18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观察组,171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在观察组的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并且病程长的患者比病程短的患者发生率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当及早严格控制血压,以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舌癌患者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1)全程心理护理;(2)严格监控血糖;(3)饮食管理;(4)预防感染;(5)严格认真细致地观察移植皮瓣血运;(6)康复期施护。结果和结论;本组38例除1例因术前血糖控制不理想转内分泌科治疗外,余37例无伤口感染、出血、皮瓣坏死,无1例因心理护理不当而出现意外者,血糖均控制在8.6~21.5mmol/L范围内,37例均康复出院。这说明本文糖尿病合并舌癌患者行根治术围手术期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的分布特点,为糖尿病患者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调查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析其肿瘤发病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86例,其中女20例,男66例,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结、直肠癌比例最高(27.9%),肝癌、胰腺癌其次(各占20.9%),胆管癌占11.6%,胃癌占8.1%,食道癌占7.0%,胆囊癌占3.5%。糖尿病至肿瘤的病程以胰腺癌最短(1年左右),而结、直肠癌最长(10年左右),其他类型肿瘤居中。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消化道肿瘤在不同器官的表现(包括患病率和糖尿病至肿瘤的病程)有所不同,应早期进行针对性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1993年3月至1996年11月间试用西咪替丁与氨笨阿联合治疗银屑病38例获得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66例均按刘辅仁主编的《实用皮肤学》诊断标准诊断。66例随机分为2组:西咪替丁联合氨苯砜组(治疗组)用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1~53岁,病程3月~5年;38例中脓疱型银屑病11例、寻常型银屑病为27例(并关节红肿痛5例)。对照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病程2月~3年,属寻常型银屑病,平均年龄为28岁。1.2治疗方法治疗组38例主要内服西咪替丁(每次400mg,每日2次)、氨…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糖尿病等慢性病护理的重要因素。未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小,病程长,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其的护理,除了用药物控制血糖外,社会心理的干预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48例1型糖尿病未成年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