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苏玉19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苏玉19的子粒产量可达到12400.7kg/hm2。高产群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控制吐丝期LAI5.04、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9000.0kg/hm2基础上,重点增加总粒数,提高粒叶比,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子粒产量(y)与密度(x)的关系为y=-2778.7 4158.5x-301.48x2(R2=9119),最佳密度为6.90万株/hm2。在适宜密度基础上产量(y)与施氮量(x)的关系为y=5454.3 37.476x-0.0669x2(R2=0.8735),最佳施氮量为280.1kg/hm2。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钙量等5个栽培因素对春花生新品种莆花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因子对花生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种植密度>CaO>纯N>K2O>P2O5;莆花3号实现产量>4500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种植密度2.6271×105~2.7369×105株/hm2,施氮量149.46~153.21kg/hm2,施磷量87.48~91.05kg/hm2,施钾量177.66~181.32kg/hm2,施钙量56.04~57.87kg/hm2.  相似文献   

3.
川西丘陵山区川单21高产栽培模式及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西丘陵山区川单21子粒产量及相关性状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优选出川单21公顷产量≥7 500kg的栽培措施:播期4月12~21日,公顷种植密度6.79万~7.07万株,纯氮用量192.9~266.4kg/hm2.产量结构指标为:公顷穗数5.71万~5.74万穗,穗粒数658.3~709.3粒,千粒重275.7~296.9 g.叶面积指数指标为:拔节期0.99~1.16,吐丝期3.98~4.00,成熟期3.16~3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正红2号群体结构与密肥优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新杂交种正红2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建立了优化栽培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号产量在7500kg/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种植密度为58542.2~75474.3株/hm2,施氮量为188.50~336.50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对油菜籽产量影响较大的4项农艺因素作为决策变量,产量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优质两系杂交油菜品种"湘杂油5号"的密度(x3)和氮肥(x2)、磷肥(x3)、钾肥(x4)的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0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各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各因子的增长速率,以及互作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产量指标为2 500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为:每公顷密度在14.36万~15.31万株,施氮量241.25~250.9 kg,P2O5用量134.82~142.86 kg,K2O用量135.65~143.78kg.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钙量等5个栽培因素对春花生新品种莆花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因子对花生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种植密度﹥纯N﹥K2O﹥CaO﹥P2O5;莆花4号实现产量≥4000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种植密度26.91~27.27万株/hm2、纯N量134.04~138.51kg/hm2、P2O5量89.07~93.72kg/hm2、K2O量178.59~183.27kg/hm2和CaO量58.84~61.15kg/hm2。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1577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5水平多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宜香1577产量与移栽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3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确立了宜香1577高产栽培的移栽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宜香1577具有较大的丰产潜力,在肥力中上田采用"培育壮秧、适当密度栽插和足氮、足钾"的栽培策略,适宜密度为17.20万~20.26万穴/hm2,施氮量(纯氮)为172.4~189.5 kg/hm2,施钾量(K2O)116.8~163.5 kg/hm2.  相似文献   

8.
童有才  张会南  左晓龙 《玉米科学》2007,15(Z1):119-122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皖试3号产量(Y)与密度(X1)、施氮量(X2)、复合肥量(X3)和施钾量(X4)的数学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选优和降维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密度、施氮量、施复合肥量、施钾量;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78 845~80 892株/hm2,氮肥用量为尿素380~423 kg/hm2,复合肥用量为597~700 kg/hm2,氯化钾178~218 kg/hm2。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棉区油棉双移栽种植制度、沙质壤土和中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于2008~2010年连续3年设置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300、450、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在此基础上,再于2011~2012年插入当地生产上常规密度和当地生产条件下杂交棉密度试验最佳密度的两个代表密度进行氮肥与密度互作试验。结果表明:两年的试验结果基本相似,一是施氮对棉花生育期略有影响,而密度对生育无明显影响;二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其株高、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总数、果枝数、单铃重均相应增加,单株果枝数略有减少,但密度增加株高变化不明显,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三是子棉产量均以高施氮水平和高密度较好,随着施氮量增加子棉产量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子棉产量略增加;四是施氮处理产值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以施氮量增加产值略增加;五是不施氮处理的效益出现较大的负值,其他处理有较小的效益;六是氮增效以低氮处理大,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是综合产值、效益与氮增效等指标认为,适宜施氮水平为300~450 kg/hm2,种植密度为34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天优32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0 kg/hm2)、低肥区(105 kg/hm2)、中肥区(180 kg/hm2)、高肥区(270 kg/hm2);栽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高密度(30.0万丛/hm2)和低密度(18.0万丛/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栽植密度对天优3229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中肥区实割产量最高,高肥区产量次之,且不同氮肥施用水平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水平及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 kg/hm2,栽植密度30.0万丛/hm2有利于天优3229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