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南山区近40年农业冰雹灾害发生规律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青藏高原东侧边坡地带陇南山区1971—2010年冰雹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山区冰雹主要集中出现在5—8月,5月和8月为2个双峰期,降雹时段主要出现在14:00—20:00时,占86%,该时段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降雹的空间分布是西北部多于东南部、山区多于川区,并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这种分布和当地地貌地形特点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冰雹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冰雹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冰雹危险性等级由西北1 800 m以上高海拔区向东南及低海拔区递减,宕昌县、礼县西北部和武都区西北部、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为冰雹高风险区,两当县、徽县、成县、康县、武都区、文县的东南部低海拔区为冰雹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九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得出:近40年陇南市平均出现干旱的年频率为60.3%,其中,春旱39.3%,夏初旱20.5%,伏旱38.5%,秋旱35.3%。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拔海高度与各站平均干旱年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陇南市各地平均干旱年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干热河谷和徽成盆地及文县东南部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干旱年频率大于60.0%,由此向北向高干 旱危险性等级递减,武都区的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宕昌西北部及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低,干旱年频率小于50.0%。徽县、成县、两当中部及西和北部以及武都、文县境内的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为干旱高风险区;宕昌与武都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为干旱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3.
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陇南市1971—2010年低温冻害资料分析得出,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一般春季低温冻害发生频率较秋季多,农业灾损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低温冻害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及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低温冻害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的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武都及文县海拔1 8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高,徽成盆地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的浅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低。低温冻害风险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和礼县西北部、武都西北部、文县西南和西北部高海拔区为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康县、两当、成县、徽县以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区域为低温冻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陇南山区特色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12—2013年陇南市油橄榄、花椒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油橄榄、花椒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其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气象因子作为指标,利用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花椒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文县白水江流域、康县东南部、西汉水流域、成县南部和徽县东部等地海拔1 300 m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陇南市东南部等海拔900~1 300 m的河谷、平川、浅山缓坡地带为花椒最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对指导陇南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花椒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都山区干旱气候特征与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强  刘丽  赵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24-7626,7734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并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站年平均干旱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武都区各地年平均干旱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近40年武都区有30年均有干旱出现,共出现各类干旱49次,其中,发生频率春旱40.0%、春末夏初旱20.0%、伏旱35.0%、秋旱27.5%,年际出现干旱的频率为75.0%。武都区白龙江流域半山河谷和东南部低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年际干旱频率62.3%,由此向北向高干旱危险性等级递减,干旱灾害风险由白龙江干热河谷向四周递减。  相似文献   

6.
陇南市武都区大风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1971—2010年大风资料分析得出:武都区大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以4—8月出现频数最多,占总次数的80%,20世纪70—80年代为大风多发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大风可造成林木和作物的倒伏、断枝、落花落果等,造成设施农业的破坏,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该文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陇南市武都区大风危险性等级和风险等级白龙江河谷最高,其余各地由低到高递减。  相似文献   

7.
肖志强  赵彦锋  刘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76-14378
分析了武都山区近40年来暴洪灾害发生变化规律,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大到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大到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7~8月是多发时期,60%以上的大到暴雨出现在这一时段,6月和9月次之,5月份大到暴雨出现最少,其他月份尚无出现过暴雨;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且年际趋势变化不大。武都山区大到暴雨危险性等级南部高于北部、山区高于川区,由西北高海拔区域向西北低海拔区域递减,由南部向北部递减;大到暴雨洪涝风险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相似文献   

8.
陇南市的武都区和文县属我国柑桔生产最北缘地带,柑桔生产面积曾达1 666.7 hm2,年产柑桔300万kg,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多年来,各柑桔园因多次发生低温冻害,给柑桔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我们通过多年的栽培管理和丰产试验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陇南市柑桔生产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错季草莓生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0年冰雹灾害数据,对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防雹作业点数据,从致灾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四川省错季草莓生产区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于GIS平台完成错季草莓雹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错季草莓生产区每年均有冰雹发生,发生时段多集中在3—10月,30年内降雹频次呈下降趋势,降雹日数以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多,攀西地区最少。冰雹灾害风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高风险区集中在川西北高原西北部及中部,包括石渠县、色达县及理塘县等,低风险区多集中在攀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通讯员李选成)5月6日,应陇南市人民政府邀请,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领域首席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毛祖法,全国茶叶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翁昆研究员,中茶院科技处处长、王彬副研究员等一行六人组成的茶叶科技特派员团队在陇南市副市长曹成章及市、县(区)农牧部门等单位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深入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康县对陇南市茶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式,结合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内在属性,构建大风风速-日光温室损失率脆弱性曲线,对河北省大风灾害日光温室受损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研究表明,随重现期的增加,风灾危险性及日光温室灾损风险的强度和范围也增加。空间上,地势低平的东南部风灾危险性最高,主要位于沧州东部、衡水北部和邯郸东部,日极大风速超过32.6 m/s。基本风压与三大地貌的分布呈现一致,高值出现在西北高原区和太行以东-燕山以南的平原区,太行-燕山山区较小。脆弱性曲线表明日光温室开始出现损失的临界风速值为20.0 m/s。温室受损风险受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作用,总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高风险区分布在唐山-秦皇岛交界、唐山西部、廊坊及中南部地区,地均损失超过50万元/km~2。中南部的温室面积小于东北部,但其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损失风险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陇南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辖武都区、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和康南、岷江两个市直国有林业总场。陇南全市总土地面积约2.79万km2,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6.33万hm2,森林面积111.2万hm2,森林覆盖率39.95%,林木绿化率55.86%,陇南市是甘肃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生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陇南市森林管护工作进行了探索,指出了目前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素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2010—2018年雷暴频次、极大雷电活动频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沧州市雷暴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面积的雷暴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任丘地区、沧州市区、海兴北部地区和黄骅市东南部地区,主要是由于雷暴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中西部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相对低,导致雷暴灾害发生的风险较低;沧州市区的承载体易损性特别高,市区东部承灾体易损性也较差,导致沧州市区东部的雷暴灾害发生风险高于东部。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方法]以自然灾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和支撑点,选取台风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海南岛为研究对象,采用1949~2009年台风灾害数据库相关资料,以台风致灾因子发生的频次、日最大降雨量、台风的大风潜在破坏力为评价指标,建立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绘制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图,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台风在海南岛发生较为频繁,其年际变化无一定的规律性,月际变化主要发生在6~10月份。台风登陆频次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东部沿海一带;年均日降雨量呈现由中部山区向四周递减的规律;台风潜在破坏力的高危险区出现东部、南部、西部沿海;低危险区主要出现在中部地区;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致灾因子危险性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各等级分布面积呈现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较高危险区〉次低危险区〉高危险区。[结论]该研究为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和指挥防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鲁东南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种植业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地理概况鲁东南地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行政区划包括临沂市、日照市。该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东缘、鲁中南山地丘陵的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蒙山、沂山均呈西北——东南向延伸,山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区内最高点为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m,为山东第二高峰。该区地貌复杂、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山间平原和盆地以及沂沐河冲积平原等多种类型。根据地貌组合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地貌区即西北部山区,也就是沂蒙山区,主要地貌类型为中山、低山丘陵及山间平原、山间盆地等;沐东丘陵区,分布于沐河以东,主要为砂石丘陵…  相似文献   

16.
1980—2009年辽宁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平  李岚  邢江月  李忠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96-17598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80~2009年辽宁省54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气温、风速和雾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近30年累年日最大降水量在100—325mm,其中丹东地区发生暴雨及特大暴雨的几率较大;全省年平均雾日在3.1~57.8d,呈缓慢上升趋势;大风雪过程平原和沿海地区多于丘陵山区,东部地区积雪深度最大;高温日数西北部地区多于南部沿海地区,低温日数东北部地区多于沿海地带;全省年平均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而年平均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沿岸的陇南市文县和武都区是生产冬播菜用型马铃薯的理想区域。自1997年试验成功后,经大力推广,冬播菜用型马铃薯的栽培面积发展到5330hm^2,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优势产品,也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外销型蔬菜产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可于5月中旬上市,比春季栽培提早上市30d(天),每667m^2收入达1800元以上;采用地膜+小拱棚双层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可于4月下旬上市,比春季栽培提早上市近60d(天),每667m^2收入达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地处南部山区,海拔在1 900~2 100 m,无霜期180 d,年均降水量700 mm,其中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为了充分利用当地高山地区夏季凉爽、雨热同期、光能资源丰富的气候资源优势,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充分考察、论证、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大蒜间套复种栽培模式,实现了产量和效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30年来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17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计算了多年一遇风暴潮增水值,确定广东省阳江—汕尾沿海地区多年一遇风暴潮的淹没范围,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从系统学角度出发,对阳江—汕尾沿岸风暴潮灾害易损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对风暴潮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估,建立了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易损性评估模型.在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东省沿海中部地区多年一遇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未来多年一遇风暴潮情景,对阳江—汕尾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绘制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相似文献   

20.
成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县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略阳毗邻,属西秦岭余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50~2377m,境内多高山峡谷,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年均降雨量620.80mm左右,相对湿度75%。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大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