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阳吉东是远近闻名的"花木王",有着坚毅的人生信念和富有远见的创新思想,把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吃苦耐劳,创新技术,用绿妆点家园,用绿播撒希望。他扎根花木行业,默默耕耘,终于成就一番精彩事业,演绎一段绿色传奇!他的奋斗人生如同他苗圃里争奇斗艳、千娇百媚的花木那样,幽香美丽、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2.
文演 《国土绿化》2011,(10):36-37
茂盛的乔木,低矮的灌木,绿色长龙伴随着千里铁道线在三晋大地上延伸,在北国风光里驰骋……那一抹如诗的绿色,愉悦了行色匆匆者的心情;那一抹似画的绿色,吸引了旅者探寻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你是大山养育的儿子。你虽然是一棵平凡的小草,却是大山的精魂。你“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了生命本身能够奉献的”。──题记一座“绿色宝库”叠翠在湘南边陲,她是养有江华瑶族自治县44万人民的母亲;一座海拔1000多米高的尖子岭鹤立于群山的制高点上,那是守护绿色宝库的望台,一双永远的千里眼从望台里延伸出来,演绎着两代高山瞻望员平凡而伟大的苦乐人生。无悔的选择人生一世谁能无梦?别看这位面对你的余锦柱,木讷得半天说不上一句话,可是他也曾经做过很美丽的梦。自打他生下来就与全家人住在那千古不变的瑶家吊脚楼里。开门见山,开…  相似文献   

4.
青春,是人生最美丽、最浪漫的季节。她,像一首潇洒自然的诗,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在诗情画意中编织着人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绿叶上的小诗易复华写一首小诗在绿叶上,鲜花朵朵喷香我的诗行。诗里有春风,诗里有阳光,诗里有壮志未酬的激昂!诗里有火,诗里有血,诗里有灵与肉结合的理想。啊!我打开绿叶扇扇的小窗,我看见了小康人家锦绣天堂!写一首小诗在绿叶上,硕果累累喷香我的诗行。诗里有...  相似文献   

6.
森林     
森林□谢广森溯江而上或缘溪而行,在水的源头,总伫立着你的倩影。翻开人类的史书,沿着古老的山径,在你的面前,我们也寻到了老祖宗的脚印。品尝那一幅幅画的内容,拜读那一首首诗的意境,墨间字里也都离不开你那绿色的风景。悠悠岁月,漫漫人生,森林啊森林,你的的确...  相似文献   

7.
提起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不少人都知道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但板桥爱鸟,恐不为人所熟知。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乃号。江苏兴化人。自幼家境贫寒、勤奋苦读,直到44岁才中进士。在此以前,常靠卖字画、教村塾为生。50岁后曾相继任过范县、潍县县令。其书画自成一家,有许多精品留世;他为官清正廉明,深受人民爱戴。除了诗、书、画,板桥先生对养鸟独具只眼,他在潍县署中给其堂弟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业已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一时间,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他的人,无不对他作为自称“正业”的教师那骄人的学术造诣和他自称为“副业”而被世人誉为诗、书、画“三绝”的传世精品表达深深的景仰和敬慕之情。而在我看来,除了他在“正业”与“副业”上的卓著贡献外,他对恩师陈垣先生终生如一的感恩情怀,也足以让我们这些后学者动容。  相似文献   

9.
张喜 《内蒙古林业》2013,(10):39-39
16岁那年,因为家里贫困,没钱上学,他跟着叔叔来到沿海城市打工。在他的观念里,他的人生会跟叔叔一样,在工地上做几年,然后攒钱回家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过上平平淡淡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14,(7):22-23
个儿不高,身体结实,红里透黑的脸庞一脸执著。他就是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辽河油田公司曙光公用事业处的赵文杰。赵文杰今年43岁。20世纪90年代初,赵文杰从辽宁省林业学校绿化专业毕业后,来到坐落于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油田公司从事绿化工作。20年多来,他从年轻的绿化行业新人到成熟的工程师,每一步成长都渗透着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也见证了绿化事业变革、发展的一个个难忘岁月。  相似文献   

11.
兰花以素洁、高雅、朴实的品格,深受世人推崇。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之以诗,或绘之以画,或倾之以情,情趣盎然。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他精研书法体势时,得益于养鹤,也得益于养兰。他从迎风飘拂、婀娜多姿的兰叶,启发了他创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了神韵生动的艺术境界。南宋著名画家郑思肖善画兰,尤其擅长画露根兰。所画兰花,刚劲挺拔,疏花简叶。有趣的是,他画兰时,不画泥土,根芽暴露。人问何故?答道:“土地为人夺,忍者耶?寥寥数语…  相似文献   

12.
新春联     
雪印,似诗似画,真的。最先给我这种感受的是电影《林海雪原》。杨子荣单枪匹马深入虎穴,在他走过的雪地上就留下了长长一串雪印,连接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那画面就是一首诗一幅画,真是好美好美。那时我就做梦,要是我自己也能到林海雪原踏出一串雪印来,那有多过瘾。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人小梦可不小。从江南到林海雪原,中间隔着五六个省哩!真是天遂人愿,1965年,我的梦变成了现实。十九岁的那一年,我报名参军,接到录取通知书,兴奋得一蹦三尺高———空军!接下来,又被告知一个令人更向往的地方———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战斗过的地方———牡…  相似文献   

13.
诗画是近亲     
人们通常总把诗情画意连在一起讲,这说明诗画是相通的.在艺术的各个品类中,它们是近亲.诗中的"情"可以顺畅地转化为画中的"意";同样道理,称得上是丰裕深远的画意的,必然是蕴涵了诗情的品质,大凡被认为好画而与诗情无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话说回来,诗是诗,它是文字书写的文学中的韵文;画是画,它是靠笔墨、线条、色彩点染而成的艺术.它们各有自成体系的特性和规律,彼此又是判然有别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资讯发达,追求速度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然而,斯德哥尔摩有一位名叫特朗斯特罗姆的老人,却仿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即使诗歌是他一生的最爱,他仍然慢吞吞地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才发表了163首诗。特朗斯特罗姆从小就对诗歌痴迷,他总是成十上百次吟诵一首诗,甚至倒背如流,还时不时要温习,他所读的都是经典的诗歌,同时数量也并不多。但他读过的每一首诗,都化成了血液,流入了他的身体,渗入了他的灵魂,他似乎能与伟大的  相似文献   

15.
真柏 《湖南林业》2008,(6):35-35
千百年来,它一直安安静静地伫立在庭园里、寺庙里,静默于争奇斗艳的树木花草背后,不事张扬地充当着配角:伫立在陵园外、公墓旁,虽然好不容易当上了主角,却仍如士兵列队一般规规矩矩。也许,它早已被滚滚的红尘所忽视,只有这清冷而肃穆的场所,才是它最理想的归宿了。  相似文献   

16.
春来送翠,夏去留红,冬飞一片玉碎。似画如诗风景。惹得人醉。千山万水漫步,与知音,品尽滋味。更把酒,庆平生,白雪梅花无悔。多少真情故事,风雨里,变化皆成芳蕊。无限花时,洒落无穷韵味。也曾偶生误解,气难平,雨似花泪。待晴朗,玉案上无酒也醉。声声慢·恋曲@汪国真  相似文献   

17.
杨克斌不仅仅是个官员,在林业系统里,他又是一个诗的使者。第一次见到杨克斌,是在2008年柳州市林业局成立25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作为局长,他的讲话竟是以一首诗作结尾的。今天,那诗的内容在我脑海里已经模糊了,但台上他作为一个林业人的胸怀、豪情,以及诗人的率性,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个年过半百的大个子男人就是杨克斌啊?此前,我曾经  相似文献   

18.
<正>山水盆景以山石、草木、水土为材料,"缩千里于咫尺"、"收江水于方寸",以其"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塑造神州的丰姿神采,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19.
他历经6年时间,组织150余人,行程35210公里,搜集古树4.27万株。纳百川于足下,藏古树于卷中,只缘心系那如颂、如雅、如风、如诗、如画的古树情怀。他,叫做邹学忠,现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业已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一时间,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他的人,无不对他作为自称“正业”的教师那骄人的学术造诣和他自称为“副业”而被世人誉为诗、书、画“三绝”的传世精品表达深深的景仰和敬慕之情。而在我看来,除了他在“正业”与“副业”上的卓著贡献外,他对恩师陈垣先生终生如一的感恩情怀,也足以让我们这些后学者动容。身为清雍正第九代孙的启功,虽贵为帝胄,却从未享受过帝王之后的荣华富贵。他生于民国元年,一周岁时死了父亲,从小目睹了家庭的败落,中学没有毕业,便开始自谋职业。由于学历不高,早年启功在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