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品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贤  关文灵  杨磊  杨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68-2269
对11个番茄育种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单株花序数,每花序果数,单果重)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果型番茄的单株产量的规律不同,大果型番茄(var.vulgare)的单株产量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小果型番茄(var.cerasiforme)的每花序果数是单株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单果重是第2重要的因素,单株花序数对单株产量的综合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2.
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排列顺序为:单株饱果数>单株分枝数>百果重>生育期>单株秕果数>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500g果数。在花生育种工作中,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应以单株饱果数、单株分枝数和百果重三个影响花生产量的主导因素为主攻目标,进行花生高产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千克/公顷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花生新品种桂花21、桂花22试验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6造试验,桂花21单株平均结荚16个,饱果率92%,百仁重70g,公斤果数660个,出仁率69%,粗脂肪含量51.30%,平均产量4148.03公斤/公顷。桂花22单株平均结荚16-18个,饱果率86%,百伯重68g,公斤果数682个,出仁率74%,含油率55.0%,平均产量4297.42公斤/公顷。两品种产量变异较小,高产稳产性好,对不同地块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5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有效分枝数、每果粒数和单株果数3因素对油菜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对单株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而一次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角果数两者共同作用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我省的重要经济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稳步上涨,我省的花生种植而积在不断扩大,但是产最却始终徘徊不前。为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从 1998年开始,我们对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亩产40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技术。 一、产量构成 亩产400公斤以上高产夏直播花生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每亩株数2.0—2.2万株,单株果数13—15个,每亩果数为25—28万个。公斤果数为520-630个,饱果率为68%, 二、选用优良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选用高产潜力大的中熟或中早熟大花生…  相似文献   

7.
磷钾肥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磷钾肥用量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最优设计方法,分析铃数、铃质量、果节数、脱落率、衣分等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磷钾肥用量下,籽棉和皮棉分别增产9.27%~17.11%和11.34%~21.70%,衣分提高0.59%~1.94%,单铃质量增加0.12~0.49g,单株铃数增加0.82~3.00,单株果节数增加1.23~6.78,脱落率降低3.97%~7.39%。磷肥效应对铃质量的影响高于钾肥效应,对其他6项指标(单株果节数、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脱落率)的影响表现为钾肥效应高于磷肥效应;95%置信区内,籽棉产量≥3 450.0kg/hm2、皮棉产量≥1 335.0kg/hm~2、衣分≥38.7%、单铃质量≥3.85g、单株铃数≥16.0、单株果节数≥40.0、脱落率≤55%时的P_2O_5、K_2O用量为132.11~204.70kg/hm~2和132.11~276.78kg/hm~2,平均值为168.41和204.45kg/hm~2。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A—92的高产生理特点与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杂交棉A-92生长发育特点、干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杂交棉A-92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籽皮棉产量、单株成铃数、铃重、总果节数、节枝比、铃枝比、叶面积系数、根系活力等均高于对照种鄂荆1号,具有明显地竞争优势。杂种主要来源于单株叶面积扩大,特别是果枝叶面积增长速度较快;产量优势主要表现为早发明显、伏明桃增多和单铃重增加。结合多年示范、试验结果,栽培技术上在适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 , 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 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 植密度(60 万、80 万、100 万、114.3 万株 /hm2,分别记为 D1、D2、D3、D4)处理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和干物质积累量。【结果】种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D4 处理种子产量比 D1、D2、D3 处理分别 显著提高 19.0%、15.8% 和 10.3%,但同时导致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显著下降;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 子产量与单株粒数和果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 和 0.988,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58 和 0.8389,且呈极显 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单株粒数﹥单株果荚数﹥结 实率﹥千粒重,其中单株粒数和果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贡献率分别为 0.5264 和 0.4661。 从物质生产上看,地上部分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呈明显下降趋 势;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的总干物积累量与种子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R=0.9074 和 R=0.9880)。【结论】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种子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受益于种植密度的显著增加; 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提高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是蔓性千斤种子产 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秋花生产量诸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构成秋花生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对产量均呈正向作用。4个产量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其中单株结荚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公顷株数次之,饱果率居第三,百果重最小。因此,要提高秋花生产量,首先要确保有一定的每公顷株数的基础上,重点是提高单株结荚数,同时也要顾及饱果率和百果重。栽培上,要采取与之相应的调控技术,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50份油用型红花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顺序是单株有效果球数,总果球数,单株无效果球数,百粒重,总分枝数,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株高,分枝高,顶花球直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单株有效果球数,总果球数,单株无效果球数,百粒重,顶花球直径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果球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是红花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综合考虑,单株产量高的油用型红花株型应是:株高和分枝数适中,单株有效果球数和总果球数多,无效果球少,顶果球直径和百粒重较大者。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芝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蒴数是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有效蒴、果轴长、果节数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农艺性状;现蕾期、成熟期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生育期因素。因此在新品种选育上应注重现蕾开花早、生育期长、果轴长、果节数多、单株蒴果多特别是有效蒴果多的品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维大力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分别在河南省南阳社旗、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3地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组为维大力1 mg/L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对照组为等量清水喷施2次,分别在花生成熟期调查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果重.结果表明,在南阳社旗,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干重显著优于对照,单株分枝数、饱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1542.45 kg/hm2,增产率达33.64%.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的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各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产量分别增加375.15和625.35 kg/hm2,增产率为14.29%和12.82%.花生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1 mg/L维大力,可起到控旺效果,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喷施不同量的钼肥能增加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果数,提高百仁重、出仁率,改善了成产因素,从而提高了花生的产量。最佳经济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北省1998-2007年间春播花生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系、对照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及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系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近年来不断增加;与对照品种相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结果枝的平均值有所降低;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在增加;在生育期、出米率上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9个性状中仅首花节位和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心室数、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6个性状是决定朝天椒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果肉厚、单株果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株幅对朝天椒单株产量有直接正向效应,单果重对朝天椒单株产量主要是间接影响。因此在朝天椒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注意这些性状,着重提高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朝天椒产量。  相似文献   

17.
甜椒空间诱变M3代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间诱变甜椒M3代进行了产量性状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空间诱变甜椒的3个产量性状(单株产量、单果重和单株果数)在M3代变异的分群趋于稳定,3个性状在株系内出现一定的单株间变异,但均小于株系间变异,说明人工选择策略宜以优选株系为主,同时辅以单株选择。单株产量和单株果数在群间的差异不显著,单果重在群间的差异极显著;单果重和单株果数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的直接作用和综合作用,但单果重和单株果数间呈负相关,因此对株系的筛选策略宜采取挑选单株产量高、单果重大、单株果数适中的株系。优选的株系为B3、B7、A3、C2、C6、B5、B2和B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大果花生适宜的化控时期。[方法]以商花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株高化控对大果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株高化控,花生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饱果数均随植株化控高度增加而增加;常规密度种植条件下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大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植株,饱果率和出仁率则相反;花生无论是常规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其产量均随株高的增加而增加,且花生株高达40cm时,产量最高,化控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产量指标和基本条件1.早熟品种产量构成收获株数(株/亩)3400单株分枝(个)5~7单株果数(个)50~60单果重(克)60~80产量(吨/亩)8~102.晚熟品种产量构成收获株数(株/亩)2800~3000单株分枝(个)5~7单株果数(个)50~60单果重(克)70~80产量(吨/亩)8~103.品种选择早熟品种以里格尔87-5为主栽品种,晚熟品种以钻石、石番系列为搭配品种。4.生育进程早期番茄:4月上旬播种,4月中下旬出苗;6月上旬开花,7月下旬第一批果实成熟。晚期番茄:4月下旬~5月初播  相似文献   

20.
龙花163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福建省2005~2006年区域试验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龙花163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为单株饱果数百果重主茎高出仁率单株结果枝数百仁重单株总果数单株生产力;并建立了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277.8421548-5.313796301X3+47.66408548X4+2.7312765480X5-1.1461706607X6-16.548042990X8。应用产量主效应值、回归系数、变异度分析表明:龙花163具有丰产性好,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好的地方种植产量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