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起重机吊臂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起重机吊臂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出了各阶模态下吊臂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找到了吊臂振动中的危险区域,为设计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4LZ—2.0型联合收获机割台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准确的联合收获机割台有限元模型,获取完备的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碧浪4LZ-2.0型联合收获机割台的试验模态分析,利用ModalVIEW软件识别各阶模态参数,同时利用UG软件进行割台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各阶计算模态,计算了试验模态的MAC值,并通过所测模态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立割台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Pro/E软件和ANSYS软件对鱼鳞坑开沟犁万向联轴器加长轴和管进行了模态分析,不仅介绍了应用Pro/E软件建立实体模型时的注意事项,还介绍了在ANSYS环境下进行模态分析的步骤,最后得出了加长轴和管的固有频率值和各阶振型。同时,分析了各阶固有频率的意义,找到了加长轴和管在振动中的危险区域,从而为提高万向联轴器的整体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锤泵几何结构及运动特性,对水锤泵在工作过程的受力及振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流体力学,计算了其产生的水锤效应。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水锤泵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底座及相贯线处存在较大的应力分布,整体变形不大,设计相对合理;各阶振型主要表现为扭曲及弯曲振动。  相似文献   

5.
利用ANSYS软件对起重机吊臂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出了各阶模态下吊臂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找到了吊臂振动中的危险区域,为产品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新喜 《山东农机》2012,(10):65-66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厂生产的XK715型立式数控铣床主轴套来进行模态分析,以掌握主轴套各阶振型和固有频率,为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甘蔗叶粉碎机机架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立粉碎机机架的三维模型,然后根据机架实际工作状况、受到的约束情况及载荷大小,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前10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同时,分析了各阶振型对机架的影响,为后续粉碎机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UG对LNG潜液泵进行三维造型,再以ANSYS Workbench为平台,对LNG低温潜液泵的转子部件进行热流固耦合计算,得出流场对固体结构部分的热流固耦合力,把热流固耦合力作为预应力添加到转子部件上.分别对转子部件进行无预应力和有预应力作用下的模态分析,基于计算结果,提取了转子部件的前10阶模态,并把2种情况下的模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了七阶、八阶振动为轴的摆动,其他各阶的振动变形都表现在叶轮上;添加预应力之后,转子部件的各阶振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每一阶的固有频率都有轻微的变化,预应力对转子部件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很小;九阶和十阶的固有频率比较接近泵的3倍叶频,有发生共振的危险,需要对转子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使前3倍叶频都能远离各阶固有频率,从而避免泵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共振;在预应力的作用下,转子部件的各阶振幅也都有小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多级离心泵转子振动特性,避免泵运行中发生共振,保证水泵运行的稳定性,基于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超低比转数自平衡多级离心泵转子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对比干态无流场预应力、干态有流场预应力及湿态有流场预应力3种情况下泵转子各阶次的固有频率,并提取泵转子的前8阶模态对应振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情况下,转子各阶反进动固有频率均小于同一阶次下的正进动频率;干态有流场预应力相比无流场预应力情况下各阶固有频率略有提高,说明流场预应力对泵转子起到一定的应力刚化作用;湿态下水对转子的质量力、黏性以及阻尼的影响会显著降低了泵转子各个阶次的固有频率,湿态下水的附加力对转子的模态影响更为明显;对比转子的前4阶振型,发现3种情况下转子各阶次的振动形式和最大振幅出现位置基本相同,其中第三阶为绕轴心的扭转振动,其余3阶振型对应为不同方向和不同形式的弯曲振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ANSYS软件对缸套在无约束状态和有约束状态下进行模态分析,并对两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状态下缸套的模态振型均表现为径向弯曲振动,而且两者的各阶模态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与约束形式有关,为缸套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多输入多输出(MIMO)时域模态分析理论及变时基技术应用于汽车车身模态分析中,开发了MAS软件系统。以改装车身为例,用MAS软件系统分析和计算了该车身的模态参数。并与解析模态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MIMO时域模态分析技术应用于汽车结构动态分析领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柴油车车身的动态修改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法,对试装柴油发动机的国产微型汽车进行了模态分析,把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模态参数进行比较,经确认或修改,便可建立一种比较精确的动态设计模型。在相似性估计的准则上,提出了一种频率对比的新方法,对车身的局部振动进行修改并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西南地区广泛应用的微耕机扶手处的振动,得到扶手的振动特性至关重要。为此,在UG中建立了扶手的三维模型,应用ANSYS软件和LMS test.lab系统分析了扶手的自由模态和试验模态,分别得到了扶手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通过对比可知两者振型一致,频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4%,仿真结果的精度满足要求。进而,分析了扶手的约束模态,得到了其前6阶模态值,前4阶频率分别为13.02、17.22、28.57、77.88Hz;1阶振型是Y轴的横向振动,2阶振型是Z轴的上下振动,3阶固有频率处发生了扭转振动,4阶振型是Z轴的弯曲振动;各阶振型在扶手与人手接触处的位移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ZH1110型柴油机机体结构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ZH1110型柴油机机体模态试验的机体支承方法、激励方法的选择、测点的选取、数据采集及模态分析等对机体模态试验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通过模态试验与分析获得了反映机体结构动态特性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和模态阻尼等,并对前11阶试验结果进行了动态分析,指出了机体的薄弱部位,为机体的动态特性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4105柴油机曲轴三维模型,并对曲轴自由模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2 000 Hz内共有9阶模态,其中最低阶模态为曲轴振动的危险区域,在柴油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会引起共振。采用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法对4105柴油机曲轴进行了模态试验,获得了0~2 000 Hz频率范围内的曲轴模态参数。模态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曲轴的固有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农用运输车联体后桥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试验模态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新开发的某农用运输车联体后桥的振动模态特征,得到其固有频率、阻尼、模态振型等模态参数。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联体后桥垂直振动的前三阶固有频率较低,易于引起联体后桥产生俯仰振动;另外,变速器箱体左右侧面的刚度较差,导致变速器产生明显的局部振动。  相似文献   

17.
对SNH4102Z柴油机机体分别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和计算模态分析,达到了相互验证的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机体的结构改进方案。模态计算采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用HyperMesh软件划分有限元网格——用ANSYS进行模态计算这样一系列处理流程,证明了这一流程对单个零件的模态分析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ANSYS参数化建模的农用车车架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了农用车车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并用模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车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喷杆喷雾机在田间正常作业时由于路面凹凸不平所引起的喷杆振动问题,对一种五段式喷杆进行了研究。利用Pro-E建立了该喷杆的三维几何模型,并采用ANSYS对该喷杆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求解出喷杆的前8阶固有频率和模态阵型,结果显示:前6阶固有频率均在10Hz以下,喷杆容易发生共振。通过锤击法对该喷杆进行模态试验,对比有限元试验与模态试验,结果发现:喷杆前8阶共振频率差均小于10%,各阶振型所对应的模态置信准则都大于0.8,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此次有限元分析可为喷杆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变速箱输入轴将发动机提供的转矩和转速传递给变速箱,其强度和动态特性极大地影响了发动机动力传输的高效性、平稳性。运用ANSYS Workbench对输入轴进行强度分析、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由强度分析结果可得出额定工况下输入轴强度满足要求,由模态分析结果可知轴的模态发生的部位和固有频率的大小,由谐响应分析结果可得出引起输入轴共振的模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