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盆栽灌水的方法,研究了养殖污水和清水混灌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发芽所需时间随养殖污水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溉适量(200 mL/kg)的养殖污水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并增加小麦地上部的干物重。随着养殖污水灌溉量的增加,土壤中的盐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总体上均明显增加,并且主要积累到0~5 cm土层中;土壤中盐分、碱解氮和速效钾向下淋溶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生活污水灌溉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於进  杨胜翔  王丹璐  姜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88-12190
以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榆中县夏关营村农业灌溉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污水灌区与井水灌区灌溉用水成分、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长势和产量,分析了榆中县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氨氮、COD、总磷含量远高于井水。长期用生活污水灌溉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比井水灌溉土壤分别提高了106.4%和6.4%,速效磷含量减少了7.9%,污灌对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有所提高。污水灌区土壤容重小,含水率高,盐分含量小于0.1 g/kg,污灌在有效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并未引起盐渍化。污水灌区玉米的长势优于井水灌区,污水灌区玉米干重比井水灌区高7.4%,有效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干旱区生活污水灌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小麦栽培试验表明:和清灌比,污灌可使小麦增产7—9%,以灌“冻水”增产幅度最大,灌两次“冻水”产量最高。污灌还可提高小麦营养品质,使麦粒内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增加幅度达5—9%,污灌不会对农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粮食中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研究生物菌肥等量替代15%氮磷钾复合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00%复合肥)相比,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潮土增产4.72%,莱西砂姜黑土增产1.92%),增加了玉米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增产9.69%,莱西增产25.83%),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莱西小麦收获期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增加12.49%,有效磷含量增加12.93%,玉米收获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23.31%;胶州小麦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6.38%,玉米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3.93%。因此,小麦、玉米生产可以采用适宜生物菌肥等量替代氮磷钾复合肥,这利于实现作物抗逆丰产、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 kg· 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理论增产10.2%,实际增产9.0%;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50%秸秆还田处理对微生物量碳、氮的提高作用最明显(P<0.05),分别较对照提高46.0%和90.0%;25%和50%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25%、50%和75%秸秆还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9.3%、12.1%和8.5%(P<0.05);与对照相比,50%秸秆还田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20.3%(P<0.05).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合理秸秆还田量的选择还需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旱塬地施用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 ̄1995年在陇东旱塬地的3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施用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培肥作用和蓄水保墒效果,平均每公顷施有机肥112500kg,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试验后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36.4%、21.7%、49.7%、16.2%和44.2%,0 ̄6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增加5.5mm;每毫米降水多生产小麦1.83kg,水分效率提高22%;小麦增产15.8%,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显  相似文献   

7.
灌溉和施肥对土地整理区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新的土地整理区开展试验,探讨灌溉和施肥这2种措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措施对土地整理区的小麦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灌溉措施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是限制小麦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正> 氮磷钾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元素,在三要素比例合理时,小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发挥其增产潜力。缺少任何一种元素,不仅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还限制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衡水市原来是富钾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40PPm,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八十年代,衡水市的小麦处于低中产阶段,土壤速效钾含量能满足小麦生产需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但是。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生物体每年从土壤中摄取走大量钾元素,而秸秆还田量很小,钾肥投入很少,土壤速效钾得不到补充,造成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下降。1990年—1991年全市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测定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都比土壤普查增加。唯有速效钾含量下降。全市平均含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限污水灌溉对石灰性褐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石灰性褐色土上连续 9年的污水灌溉试验表明 ,长期污水灌溉使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 ,土壤有机质、速效态养分含量明显增加且有往深层积累的趋势 ,土壤孔隙度降低 ,容重增加 ,土壤中生物酶活性受到抑制。长期污灌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 ,全盐量和Na+、Mg2 +、Cl-等离子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 ,长期污水灌溉将导致旱地土壤中离子态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 ,从而对土壤环境质量、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小麦秸秆覆盖还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1999-2001连续3年的定点研究表明:小麦秸秆覆盖还土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且有保墒、保温、疏松土壤等特点。小麦秸秆还土比对照未覆盖的玉米增产,尤以覆盖小麦秸秆+酵素菌催腐后增产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11.7%,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