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稻粒黑粉病又叫水稻黑穗病,在杂交稻制种田中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粒率10%~30%,严重田块甚至高达50%~80%,既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也影响种子质量.生产大田常发生在稻穗上部的个别谷粒上,一般每穗有病谷1~5粒.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及其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和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结果表明,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较好;在病穗率小于80%左右时可以用直线方程拟合。病害发生程度可分为5级。  相似文献   

3.
利用田间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和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结果表明,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较好;在病穗率小于80%左右时可以用直线方程拟合,病害发生程度可分为5级。  相似文献   

4.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稻粒黑粉病发生与水秀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已授粉后,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侵染率随侵染时间的推迟而下降。授粉受精和病菌侵染基本同步时才能形成病粒。自花授粉对稻粒黑粉病有防御机制。病粒率,侵染率与恢复系花粉量呈负相关。不育系外露柱头增加的健粒数约为病粒的10倍。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据调查,杂交稻制种田母本病穗率一般在60%以上,病粒率10%左右,严重时达20%以上.为此1993~1998年我们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稻粒黑粉病又称墨黑穗病、黑穗病,俗称乌谷、黑粉谷,是水稻主要病害。一般穗发病率70%~80%,损失率达10%~20%。病粒黑粉粘在未发病种子谷壳表面,致使谷壳颜色发暗,影响销售。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较多,尤其推广杂交稻以来,发病趋势加重,在东北地区以辽宁省发生较多,在黑龙江省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增多,种植年限加长,此病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病害的侵染来源 1.种子带菌:稻粒黑粉病粒后期吸水膨胀破裂,散出黑粉(病菌孢子),随风、雨或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粒黑粉病与稻曲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怀国 《农技服务》2014,(6):135-135
<正>水稻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生产中每年都在发生的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制种母本品系的改变,黑粉病危害一年比一年加重,黑粉病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种子品质以及商品稻的外观,发生严重的年份,给制种农户造成20%~30%的减产。稻曲病是水稻穗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大穗密穗品种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曲病在我国发生呈加重趋势。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病原菌附着在稻谷上污染米粒,严重影响品质。病粒  相似文献   

9.
正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稻粒黑粉病对制种田母本产量一般损失3%~5%成,重者80%以上。据调查成都地区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左右,重发病年份一般损失2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水稻制种高产、稳产和种子外观品质。1.发病症状又称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为害谷粒,每穗受害1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  相似文献   

10.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是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造成制种严重减产,直接影响着制种质量。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该病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稻粒黑粉病过去在豫南稻区仅有零星发生,从1978年大力推广杂交稻以来,开始大面积流行。据调查,重病年份较感病的南京11号水稻病穗率48.7~83.0%,病粒率1.1~7.5%,而杂交稻病穗率14~100%,病粒  相似文献   

12.
稻粒黑粉病又称黑穗病,在大田多发生在稻穗上部的个别谷粒上,一般每穗只有病谷1—5粒,很少达到10粒以上的。症状:本病发生在稻穗的谷粒上,病菌只为害米质部分,使米粒变成黑色粉末,病谷的内外颖间有一黑色舌状突起,并有黑  相似文献   

13.
化学杀雄是水稻杂交育种和杂交制种中应用的一项新技术。1984年我们观察到,水稻赣化2号制种时采用化学药剂杀雄以后,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加重。9月下旬在赣榆县塔山乡陡沟村的赣化2号制种区考查,其母本IR 24在化学杀雄较好的田块病穗率达90.26%,病粒率达18.51%,而杀雄效果较差的田块病穗率为20.83%,病粒率仅0.11%。10月初在东海县农科所考查,赣化2号化学杀雄制种的病穗率100%,病粒率高达45.44%。1985年我们分别在杂交稻三系制种区和常规稻区作化学杀雄诱病试验,结  相似文献   

14.
<正>稻粒黑粉病又名水稻黑穗病,在杂交稻制种田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粒率为10%-15%,严重地块甚至高达25%-30%,影响杂交制种田的产量和质量。症状识别。稻粒黑粉病发生在谷粒上,病菌只为害米质部分,使米粒变成黑色粉末。根据其外部症状,在田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病谷颜色不变,内外颖合缝处开裂,伸长出白色舌状的米粒残留物,开裂部位粘附着散出的黑色粉末;二是谷粒颜色不变,内外颖微微开裂,露出圆  相似文献   

15.
<正> 稻粒黑粉病又叫“墨黑穗病”“乌籽病”、“炭谷病”等。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扩大和杂交水稻生产的普及,此病发生的态势急速上升,危害日趋严重,据笔者1997~1998年在本地调查:杂交水稻制种田块发病达l00%;发病穗率在30%~50%,个别严重的田块达90%以上;病粒率在5%~20%,严重的达40%左右。此病不但严重地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和稻谷生产的产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种子的质量和稻谷的品质,是当前杂交水稻制种和水稻生产上的一大障碍因素。须得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16.
谷子粒黑穗病也叫粒粉病、黑穗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北部主要谷子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在我区种植谷子区也有零星发生,最高发病率为10%~20%。一、发病症状发病于穗部籽实,出现于抽穗后,病株较矮,穗形细长,抽出稍迟,全穗或部分受害。因病穗较轻,故在田间多直立而不下垂,或略下垂。病穗乌黑色,不象健穗呈黄熟色(黄谷)、红熟色(红谷),黑谷较少发生粒黑穗病。病粒较健粒稍大,暗灰色,圆形至卵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道了文山州杂交稻制种田母本稻粒黑粉病发生及危害情况.据调查,一般病粒率为8.5-21.5%,严重的为61.2%以上,对杂交稻制种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粒黑粉病在湖南省普遍发生,一般病穗率为30~70%,严重达100%;病粒率通常为10%左右,重病田可超过30%,造成杂交稻制种大幅度减产,而且种子质量降低,千粒重和发芽率下降,严重阻碍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不多,也没有专门用于防治此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发生危害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与危害 1.1发生情况稻曲病(Rice false smut)是水稻穗期常发性病害,七、八十年代就有轻度发生.但近年来随中稻粳稻化,后期穗肥用量加大,该病呈日益加重趋势.据1999年9月全市普查1055块稻田,发病田块71.5%,平均病穗率3.5%(幅度0.1~30.5%),单个病穗的平均病粒数为1.92粒(幅度1~15粒),其发病率分别是1997年0.5%的7.0倍和1998年1.1%的3.2倍.据测算,全市19.33万ha粳稻(占水稻面积的90.5%),因稻曲病危害损失达1.89万吨,占水稻各类病害总损失的25.5%.现该病害已成为本地区水稻上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20.
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制种及不育系繁殖的一个重要病害。它对产量影响的直接原因是减少了单穗实粒重,增加了病粒率。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的损失率应低于病粒率,每穗病粒数的多少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不大。模拟为害发病率(X)与损失率(Y)的关系,可建立江农ⅡA/HR1004和汕A/桂33的损失预测方程分别为Y_1=-0.1036+1.0211X,Y_2=-0.0335+1.0528X。结合目前防治费用、产品价格和防治效果,本文估算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允许损失率,并提出目前的防治指标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