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竹屑为原料,通过加压液化获得产物甲基糖苷和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酚类物质,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产物组成和结构,考察了不同温度对液化过程的影响,阐明了加压液化过程中木质纤维结构变化规律和产物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绝干竹屑40 g,当m(竹屑)∶m(甲醇)=1∶12,浓硫酸1 g,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200℃时,液化产物得率为87.83%,其中甲基糖苷得率48.17%,酚类得率39.66%。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产物,结果表明:在液化过程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较低温度下分解,较高液化温度更有利于木质素分解。温度过高时甲基糖苷会进一步分解为酯类和糠醛类化合物。通过对液化残渣的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120~200℃非结晶区的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部分降解,残渣纤维结晶度相对原料提高6.12%~40.33%,超过200℃,纤维结构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   

2.
分别将木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乙二醇中进行热化学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木粉中纤维素的非结晶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被液化,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较慢被液化,到液化反应中期基本降解完全,液化产率高于97%。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跟踪检测了整个液化反应过程,结合GC-MS结果发现:乙二醇在反应过程中脱水生成了二甘醇和三甘醇。在液化反应中,纤维素的糖苷键断裂后生成葡萄糖苷结构,随后葡萄糖苷中的吡喃环也被打开,生成的活性中间体相互反应或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了如3-(2-甲基-[1,3]-二氧戊环-2-基)-丙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等酯类;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主要降解为苯酚、2,6-甲氧基苯酚等芳香族衍生物,因此木粉液化产物是聚醚/酯混合多元醇。  相似文献   

3.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甲醇-甘油复合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对竹屑、杨木、桉木和松木进行液化,并且对液化产物进行了中和、过滤和旋转蒸发等一系列分级处理,并对液化固体残渣和气体产物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以竹屑为原料的液化油的分级产物的组成及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竹屑经甲醇-甘油液化,产物经过分级处理得到的主要产物为杂多酚、多糖苷和乙酰丙酸甲酯。多糖苷相主要含有多糖苷和未反应的甘油及其甘油聚合物,其中多糖苷主要为六元环吡喃糖苷,约占41.81%,甘油及其聚合物占47.27%;杂多酚相主要含有乙酰丙酸酯、杂多酚和甘油等化合物,其中甘油及其聚合物占38.04%,杂多酚相物质为难溶于水的焦油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约占杂多酚相的38.41%,并且杂多酚相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990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和制备HPLC等手段从中药三棱中分离得到一个无定形粉末状样品,根据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β-D-(1-O-乙酰基-3-O-顺-阿魏酰基)呋喃果糖基α-D-2',4',6'-O-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和β-D-(1-O-乙酰基-3-O-反-阿魏酰基)呋喃果糖基α-D-2',4',6'-O-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两个同分异构体组分1∶4的混合物,此外,还分离鉴定了1个甘油酯类化合物即1-O-阿魏酰基-3-O-p-香豆酰基甘油(3),其中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在体积250 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对竹粉进行液化,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竹粉液化的影响,并对液化产物进行中和、逐级分离等处理。液化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浓H_2SO_4用量5%、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180℃条件下,竹粉液化率为69.67%,产物中糖苷得率为39.86%,酚类物质得率为20.7%。液化产物逐级分离得到乙基糖苷及3种酚类物质两类平台化合物,其GC-MS分析结果表明:3种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为2,6-二甲氧基苯酚,3,5-二甲氧基-4-邻羟基苯乙酸,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和绵马酚等,约占酚类物质总量的80%;糖苷中主要包含五碳糖苷(呋喃糖苷)和六碳糖苷(吡喃葡萄糖苷和半乳糖苷),占糖苷总量的88.62%。  相似文献   

6.
分别将木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乙二醇中进行热化学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木粉中纤维素的非结晶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被液化,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较慢被液化,到液化反应中期基本降解完全,液化产率高于97%.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跟踪检测了整个液化反应过程,结合GC-MS结果发现:乙二醇在反应过程中脱水生成了二甘醇和三甘醇.在液化反应中,纤维素的糖苷键断裂后生成葡萄糖苷结构,随后葡萄糖苷中的吡喃环也被打开,生成的活性中间体相互反应或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了如3-(2-甲基-[1,3]-二氧戊环-2-基)-丙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等酯类;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主要降解为苯酚、2,6-甲氧基苯酚等芳香族衍生物,因此木粉液化产物是聚醚/酯混合多元醇.  相似文献   

7.
从百里香(Thymus vulgarisL.)的甲醇萃取物中分离出3个单萜糖苷。用1H NMR和13C NMR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对伞花-9-基-β-D-葡萄糖苷(1)、5-β-D-葡萄糖苷百里氢醌(2)和2-β-D-葡萄糖苷百里氢醌(3)。其中1是新化合物,2和3是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制竹Lyocell纤维的竹浆纯化与溶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选择用溶剂纺丝法制备竹Lyocell纤维的合适竹浆原料,并摸索其纯化和溶解的工艺条件,为利用竹子开发纺织纤维积累有关的基础数据。分别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钠溶液处理竹浆原料,以去除其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钙、镁、铁等离子类杂质;研究了用氧化甲基吗啉作溶剂溶解竹纤维素的工艺条件。阐述了如何选择纺制竹Lyocell纤维的竹浆原料,提出以纤维素的"平均聚合度"和"α-纤维素含量"这两个指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试验表明:适宜的竹纤维素平均聚合度为800~900左右,其α-纤维素含量应在94%以上。可用含水13%的氧化甲基吗啉单水化合物NMMO.H2O,在100~110℃下溶解竹纤维素;也可用含水50%左右的NMMO溶液,用减压工艺溶解竹纤维素。  相似文献   

9.
以毛竹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分离出竹青和竹黄。经粉碎过筛、苯/乙醇脱蜡和次氯酸钠脱木质素3个过程得到相应的综纤维素,然后用1%、5%和10%的KOH依次提取综纤维素得到半纤维素,竹青、竹黄半纤维素的总提取率分别为81.74%和85.36%。对所提取的半纤维素进行成分分析、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竹青、竹黄半纤维素成分主要为木糖,分别占61.02%~73.76%和65.22%~80.00%。竹黄半纤维素的重均分子质量为44 870~48 560 g/mol,高于竹青半纤维素的重均分子质量(43 970~46 245 g/mol)。竹青、竹黄碱溶半纤维素都是典型的阿拉伯糖基木聚糖结构,主链为β-D-吡喃木糖形成的木聚糖,在木糖基的C-2位连接着4-O-甲基-α-D-葡萄糖醛酸,C-3位连有α-L-呋喃阿拉伯糖,同时部分木质素通过苯苷键与半纤维素中的糖基相连。  相似文献   

10.
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及在纤维素辅助水解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体发酵法制备β-葡萄糖苷酶及其在纤维素水解上的应用.黑曲霉NL02以玉米芯和麸皮为碳源固体发酵制备β-葡萄糖苷酶,培养5d,酶活力达到225.43IU/g(以干曲计).粗β-葡萄糖苷酶酶液经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获得单一β-葡萄糖苷酶组分,酶活回收率和比活力分别为69.34%和133.88IU/mg.底物质量浓度为100g/L的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经酶用量为20FPIU/g(以纤维素计)的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和4IU/g(以纤维素计)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48h,水解糖液中纤维二糖和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1.12和42.68g/L,纤维素水解得率和可发酵性糖的比例分别为62.85%和97.44%.  相似文献   

11.
以廉价金属硫酸盐为催化剂,在γ-戊内酯/水复合溶剂中催化半纤维素定向转化制备糠醛,糠醛得率高达50.2%,半纤维素液化转化率达95.5%。在γ-戊内酯/水复合溶剂中,以金属硫酸盐为催化剂进一步研究了直接催化木质纤维生物质原料玉米芯和竹粉定向转化制备糠醛,其中糠醛得率分别达39.5%、29.7%,木质纤维原料液化转化率分别达86.5%、8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根的化感活性物质,应用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苯甲酸、2-羟基苯甲醛、尿苷、尿嘧啶、甲基-α—D-呋喃果糖苷、乙基-β-D-呋喃果糖苷、乙基-α-L-阿拉伯糖苷及甲基-β—D-阿拉伯糖苷,均为首次从薇甘菊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厚朴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的厚朴化学成分比用水蒸气蒸馏的化学成分少,而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却较高。超临界CO2提取的主要成分为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如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而水蒸气蒸馏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和氧化倍半萜类化合物如α-桉醇、十氢-α,αa,4α-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均含有咕吧烯、石竹烯、桉叶二烯、α-依兰油烯、1,2,3,5,6,8α-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1,2,3,4,4A,5,6,8α-八氢-8-四甲基-2-羟甲基萘。除文献已报道的化合物外,一些化合物如桉叶二烯、1,2,3,5,6,8α-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α-白檀油烯醇、4-亚甲基-1-甲基-2-(2-甲基-1-丙烯)-1-乙烯基-环庚烷、4,5,6,6α-四氢-2(1H)-并环戊二烯酮、十氢-α,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β-人参烯和苍术醇也被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4.
黄背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黄背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凝胶(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理化及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熊果酸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28-O-甲酯(Ⅱ),木栓酮(Ⅲ),3-羟基-16-木栓酮(Ⅳ),5-羟甲基-2-呋喃甲醛(Ⅴ),β-谷甾醇(Ⅵ).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背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HPLC法同时测定闽产圆齿野鸦椿中两种色原酮碳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圆齿野鸦椿中两个成分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A)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的方法,并测定了这两个成分在闽产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含量。结果表明:HPLC测试条件为色谱柱Dikma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体积比),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6 nm,柱温30℃,检测时间15 min时,化合物A和B分别在2.000 2~20.002 0μg和2.001 6~20.016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2%和99.77%,RSD均小于1.00%(n=6)。HPLC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今后圆齿野鸦椿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慈竹为原料,先经过抽提处理除去抽提物,再经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除去其中的木质素与半纤维素而得到α-纤维素,将得到的α-纤维素通过33%(wt.)硫酸溶液与超声波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分离出慈竹纳米纤维素。通过扫描电镜(SEM)与透射扫描电镜(TEM)对纳米纤维素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径级范围约10~25 n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慈竹中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已被完全分离,α-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热重分析(TGA)显示分离出慈竹纤维中的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后,α-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但纳米纤维素的热解温度略低于α-纤维素;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在各个分离阶段所得产物中,α-纤维素以及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结晶度得到较大提高,且均呈现出典型的纤维素Ⅰ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分析金花茶花朵和叶片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为金花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金花茶花瓣、雄蕊、老叶和新叶中花青苷、类黄酮及儿茶素类成分与含量。[结果]花青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均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其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仅存在于紫红色新叶中。类黄酮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叶片中首次发现。金花茶花瓣与雄蕊中花青苷相差不大,但却低于叶片尤其新叶;花朵中儿茶素类远高于叶片尤其新叶。金花茶花瓣和雄蕊中总黄酮及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均相差不大,但却远高于叶片。金花茶新叶中主要类黄酮成分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及总类黄酮明显高于老叶。[结论]金花茶中共鉴定出2种花青苷、6种类黄酮和2种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类黄酮是金花茶花朵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是金花茶新叶呈现紫红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纤维素废料制备单细胞蛋白的方法,和以碳氢化合物为原料相比,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但是,以纤维素作为原料来源比碳氢化合物具有更多的优点:1.纤维素的供应量大大超过碳氢化合物的供应量,因为大多数发展中的国家都生产大量纤维素,例如稻秆和稻壳,甘蔗渣等。2.纤维素发酵不仅能制备蛋白,而且还可以解决固体废料的处理问题,因为纤维  相似文献   

19.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4′-羟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1),acernikol(2),罗汉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罗汉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 2-[4-(1-羟丙基)-3-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5), 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 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7), 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9),没食子酸(10),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1),硬脂酸(12), 19α-羟基熊果酸(13),β-谷甾醇(14)和胡萝卜苷(15)。除化合物7、8、14和15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当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2和4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白介素-6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63.4±7.1)%和(58.6±4.6)%,显示中等抑制活性,略低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的(85.8±5.3)%。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进行液化实验,分析了液化产物的组成,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目标产物乙酰丙酸乙酯(EL)得率及液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硫酸用量10%、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60 min,液固比为18∶1(g∶g)条件下,小麦秸秆的液化效果较好,液化率为75%,此时EL的得率为18.11%;经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秸秆在反应过程中发生降解;液体产物中包含醛、酮、酯、酚、酸类等多种含氧化合物,纤维素降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苷、乙氧基甲基糠醛等中间产物,并最终转化为乙酰丙酸乙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