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年景椴树开花即进入流蜜期,蜂群管理的着重点也由繁殖转向采蜜,但在歉收年,蜂群管理则与此不同。如发现歉收已成定局,丰收无望,应尽快解除生产措施使蜂群转向繁殖。兼顾生产王浆,均衡发展,为培育采秋蜜的适龄蜂创造条件。 1.平衡群势:解除生产措施,撤去采蜜群的第三箱体,恢复双箱体,恢复蜂王正常的产卵环境,失王群及时诱入产卵蜂王。尽快把为摇蜜而  相似文献   

2.
(43)我的平箱采蜜群是按您的办法,将蜂群划为3:6分区.刺槐5月5日流蜜,2005年我处刺槐只流蜜10天,到5月15日我的继箱群取蜜7.5kg,而3:6分区管理的平箱采蜜群,只取了我后加的2张脾,取蜜2.5kg,其余4张子脾蜜也不多,请问张老师我哪些地方做错了?  相似文献   

3.
养蜂的同志都知道,同在一个地区或者是同一个蜂种,有的采蜜多,有的采蜜就少。如在同一个蜂场的蜂群,在荞麦流蜜期(平均20框群),隔4天摇一次蜜,甲群取蜜50—60斤,乙群取蜜15—20斤。实践证明,蜂群产量的高低在于情绪的好坏,一般的蜂群采集能力大致相同,可是蜜蜂有积  相似文献   

4.
1流蜜期管理的准则消除分蜂热,使蜂群一直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要适时取蜜,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组织强群采蜜,只有强群才能获得高产。根据群势的发展,如估计到采蜜时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封盖子脾。在整个流蜜期要掌握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封盖子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恢复群势和人工分群增加蜂群  相似文献   

5.
先进的养蜂家对蜂群管理所掌握的原则是:“1.采蜜期前,奖励保温,充分发展群势。2.采蜜期中,补充蛹脾,延续群势。3.采蜜后期,强弱调配,恢复群势。”这样才能获得蜂、蜜、蜡三高产。过去有人认为繁殖与取蜜有矛盾,他们的论调是“繁殖快了不能多采蜜,取蜜多了。又会影响繁殖”但是却不知道“蜂即是蜜,蜜即是蜂”经验证明只要掌握“早取蜜,勤取蜜”适时取蜜的原则,抓季节,抢蜜源,追花夺蜜的精神,可以促进繁殖。而繁殖快了,  相似文献   

6.
联合分蜂法     
<正>人工分蜂的方法有多种,在东北及新疆等地取蜜季节大多在7月份,如果蜂场以取蜜和生产蜂王浆为主可采取均等分蜂法。当春季蜂群繁殖到8脾蜂时,时间大致在5月中下旬,距离取蜜季节7月还早,将蜂群分成群势相等的两群蜂,等到7月取蜜季节可以繁殖到10脾以上的采蜜强群。如果蜂场是以发展蜂群为主也可以把蜂群分成4群2脾蜂的小群,但是这样到7  相似文献   

7.
今年乌桕流蜜期,有蜂30群,116框,取蜜6次,总产蜜1,358斤,全场蜂群平均每群产蜜45.3斤,每框产蜜11.7斤。在流蜜期划分两组采蜜:一组处女王群,二组老王群或双王群。采蜜结果,处女王群比老王群的产蜜  相似文献   

8.
<正>新疆大部分地区夏季是养蜂的主要生产季节,同时也是蜂群发展和分蜂阶段。在流蜜期间应保持蜜蜂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及时取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情绪,又能增加蜂蜜产量。流蜜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流蜜期前应早育王,早分蜂,加速蜂群繁殖。提前20天补充蜂脾,使蜂群到大流蜜时达到1220脾的强群采蜜。做到流蜜前期发展蜂群;流蜜中期补充蛹脾,保持群势;流蜜后期调整蜂群,抓紧时间恢复与繁  相似文献   

9.
生产实践证明,同样的蜂种和群势,在同一蜜源场地放蜂,由于管理措施不同,产蜜量相差很大。怎样提高产蜜量,我们对蜂群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一、分散繁殖,组织强群采蜜。蜂多产蜜多,但同样的蜂数,如分散平均、产蜜量就不高。平时采取分散繁殖,流蜜期合并成强群采蜜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产蜜量。  相似文献   

10.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6,26(7):11-11
(43)我的平箱采蜜群是按您的办法,将蜂群划为3∶6分区。刺槐5月5日流蜜,2005年我处刺槐只流蜜10天,到5月15日我的继箱群取蜜7.5kg,而3∶6分区管理的平箱采蜜群,只取了我后加的2张脾,取蜜2.5kg,其余4张子脾蜜也不多,请问张老师我哪些地方做错了?对不能加继箱采蜜的弱群,在蜜源即将来临时采用平箱3∶6分区管理是一种利用弱群采蜜的措施。但在应用时,必须掌握两点:一是正确估测刺槐大流蜜日,二是什么时间采用3∶6分区。提问中已说明,错就错在刺槐开始流蜜时才改用3∶6分区管理。我的经验是:在刺槐流蜜前10天进行3∶6分区,这样在刺槐开始流蜜时,…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三季都有蜜粉源植物开花吐粉、流蜜,蜂友们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大好的蜜源资源,每年春季都要将蜂群转地到山区,充分利用春季辅助蜜源柳树、色树等流蜜植物将蜂群繁殖起来,然后原地不动等待6月底或7月初大蜜源椴树流蜜的到来。椴树流蜜期的蜂群管理工作:前期主要是控制蜂群分蜂热、组织采蜜群等项工作;中期主要是抓好蜂产品质量;后期主要是搞好蜂群调整,准备转地到秋蜜场地。  相似文献   

12.
采蜜的准备     
采蜜的准备黑龙江省虎林县新政乡新林村(158415)杨多福流蜜盛期的日期,是采蜜准备的依据。1993年,我按常规准备采蜜群,不料,椴树流蜜竟然晚了14天,使我的蜂群失去了采蜜优势,减产很大。所以,正确预测出流蜜盛期的日期,对产蜜量至关重要。各种植物开...  相似文献   

13.
饲喂和群势     
克兰.  GJ  袁秀泉 《中国蜂业》1989,(4):32-33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影响产量的各种因素。 1.最佳群势甲、群势和产量的相互影响随着群势逐渐增强,强群不但能维持蜂群生活,而且还能采集到商品蜜。在天气温暖的流蜜期,我们进行的田问试验结果如下:平均有5万只蜜蜂的蜂群,每日采蜜4.5千克,只有3.5万只蜜蜂的蜂群,每日采蜜仅2千克。有3.5万只蜜蜂的蜂群需用2  相似文献   

14.
多分群多采蜜是提高蜂群生產力和繁殖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怎样才能作到呢?这次我們访問了黑龍江省尚志縣葦河鎮锦山農業社社员从事养蜂副業已有十余年歷史的李鳳云同志,才得到了門路。李鳳云同志养的蜜蜂从1957年春季蜂群出窖到芒种时(6月6日)已由9群繁殖到17群。当年原群每群平均生產商品蜜130斤,分群每群產商品蜜10斤。李鳳云同志所以能够獲得这样的成績,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鍵性的环節。  相似文献   

15.
<正>大流蜜期中蜂发生分蜂或出现分蜂热,分出的交尾群是弱群,对采蜜不利。因此,要在大流蜜前控制分蜂热,才不会影响采蜜。那么,如何人为控制分蜂热呢?一、中蜂产生分蜂热的原因一是新王产卵力强,到春季,百花开放,蜂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巢内工蜂拥挤,容易出现分蜂热。  相似文献   

16.
<正>1、用10框或14框平箱群采蜜,应保持5~6框蜂,放碑8到10张。2、抓好3个环节:蜜前期培养强群;采蜜中期补充蛹脾,增强实力,保持强群;采蜜后期调整群势。3、适当取蜜:采蜜初期,宜早取蜜;采蜜中期,要勤取蜜,采蜜后期要适当留下1~2个较好的蜜脾不取蜜,使蜂群继续采集,留下足够的蜜粉。4、修造巢脾:应适时加础造新脾,以供蜂王产卵用。  相似文献   

17.
椴树开花流蜜期,蜂群管理的重点,已经由繁殖转向采蜜,由于进蜜较涌,易压子圈,花粉缺乏,若管理不当,采完椴树蜜之后,群势急剧下降,容易造成蜂衰的局面。因此,椴树花后期应以繁殖为主兼顾采蜜和生产王浆,为培育采秋蜜的适龄蜂继而培育越冬蜂的群势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1.平衡群势:椴树蜜后期,随着采蜜群的减弱,撤去采蜜群的第三箱体,恢复双箱  相似文献   

18.
这两群蜂为什么不采蜜?我在养蜂中,遇到过蜂群不采蜜的现象。蜂种属意蜂品系,群势呈上等,也观察不出有何病症。一群是1974年7月荆条流蜜期,其它群均能正常取蜜,可该群11框蜂放13张脾,不仅无蜜可取,整个蜜期还往该群调了三次蜜脾。后来我们有意饿着它不管...  相似文献   

19.
浙北地区油菜是最早的主要蜜源 ,是定地和转地养蜂的收入来源。下面介绍几种采蜜方法。一、扣王断子采蜜采用扣王断子采蜜 ,能获得高产 ;但要掌握好扣王时间 ,不能过早 ,巢箱断子时间长 ,直接影响群势和产量。应在大流蜜期前 7~ 1 0天扣王 ,这样在大流蜜时 ,巢箱无幼虫 ,减少蜜蜂哺育量 ,但因蜂王被“囚禁” ,蜂群不能保持兴奋采集。此外 ,扣王采蜜 ,待花期过后 ,群势容易削弱 ,因此 ,定地饲养扣王采蜜不是上策。二、介王台采蜜采用介王台采蜜是一种高产采蜜的方法。在流蜜期 ,介王台前 2天将大群蜂王囚禁 ,集中储存 ,使蜂群有失王感觉 ,流…  相似文献   

20.
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如何既保证蜜的质量又防止群势下降纪天祥养蜂的目的是为了采蜜,如何使蜂群多采蜜,养蜂工作者长期以来采取各种办法,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前40~50天培育适龄蜂,组织强群和利用飞翔蜂加强采蜜群,《中国养蜂》1957年第4期发表了《论蜜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