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筛选以平菇菌糠和牛粪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的最佳配方,设主料菌糠与牛粪质量比〔m(菌糠)∶m(牛粪)〕5∶5(处理Ⅰ)、6∶4(处理Ⅱ)、7∶3(处理Ⅲ)、8∶2(处理Ⅳ)和9∶1(处理Ⅴ)5个处理,以尿素、过磷酸钙和石膏为辅料,研究了菌糠与牛粪不同质量配比对培养料发酵情况、菌丝生长情况以及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平菇菌糠和牛粪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时,菌糠与牛粪的最佳质量比为6∶4。该配比下,培养料发酵温度上升较快,发菌速度和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长势最好,现蕾密度最大,产量最高,达到了11.8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料选择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稍干后即可回收秸秆,简单处理。处理的方法:用铡刀铡成0.15m左右的小段,碾压后更好,若用粉碎机破碎则不易碎成粉末状,以条状为好。牛粪要求干度足不含土质,纯度要求80%以上,要过筛,粪团直径不能超过0.01m。二、培养料配方每100m2需玉米秆2000kg,牛粪800kg,尿素10kg,石膏25kg,过磷酸钙25kg,石灰20kg,复合肥25kg,饼肥25kg,轻质碳酸钙25kg。三、培养料制作(一)场所的选择。应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靠近菇棚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薛勇 《吉林农业》2004,(5):39-39
1、施蘑菇汤 将蘑菇在采收、加工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kg料加水1~1.5kg,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成10~15kg,喷蘑菇菌床30~40m2。在出菇高峰时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2、施粪土肥将猪粪、牛粪晒干后粉碎,用石灰溶液预浸堆制15天,再加入粪肥数量5%的肥泥和  相似文献   

4.
采用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结果表明,麦草羊粪培养料表现出菇早,产量9.36kg/m2,纯收入29.56元/m2,产投比为4.75,经济效益最佳;玉米芯羊粪培养料表现出菇晚,产量10.04kg/m2,纯收入29.53元/m2,产投比为3.78,单菇重达到20.61g,适合鲜销,适宜在玉米芯资源较多地区推广;而麦草合成培养料虽投入成本低,但产量也低,产投比只有2.88。  相似文献   

5.
野生菇是近几年在我县推广种植的优势驯化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一、培养料的准备及配制、发酵1.培养料准备培养料的主料为麦草(或棉籽壳)、牛粪,要求干燥新鲜,没有霉变。辅料有尿素、麸皮、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2.培养料的配方(100米~2)干牛粪15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25  相似文献   

6.
采用工厂化双孢蘑菇隧道发酵工艺进行培养料制备,将制备后的培养料制作不同投料量的菌包,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比双孢蘑菇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投料量为22 kg/包的菌包,单菇重、商品菇率均优于20 kg/包的菌包。产量为18.97 kg/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产1.45 kg/m2,增产率8.28%;纯收入达40.68元/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加2.57元/m2,增值6.74%。22 kg/包可作为双孢蘑菇农法栽培最佳的菌包发酵料投料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种植蘑菇的主要品种是双孢蘑菇,多属中低温型菌株,不适合南方春、夏季栽培.我所从1998年开始对属四孢蘑菇Ag-H1、Ag-H2(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品种进行培养观察和栽培试验,表明这两个菌株子实体耐高温,出菇快(30~40天),产量高,平均单产7.5~10kg/m2,菇质优、耐储运,适合广西等南方省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率优于麦秸栽培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与麦秸秆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培养料相近,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9.
巴西蘑菇又名小松菇,其子实体脆嫩爽口,是餐桌上的佳品.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原料配方 巴西蘑菇栽培原料较为广泛,如按25m2的栽培面积计算,需要麦秸500kg、干牛粪250kg、饼肥40kg、过磷酸钙30kg、尿素5kg、石灰45kg、石膏15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简易通风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质量的影响,为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简易风机人为向料堆内送风,以传统不通风料堆为对照(CK),开展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试验,监测发酵期间培养料的颜色、气味、韧度、pH、电导率(EC)、水分和C/N等理化性状及双孢蘑菇产量.[结果]简易通风发酵16 d、翻堆3次的双孢蘑菇培养料质量基本达到与CK发酵20 d、翻堆4次培养料相近的水平,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氨味中等,韧度0.42~0.76 kg,水含量67.0%~71.2%,pH 7.3~7.5,EC 3.62~4.22μs/cm,C/N 23.1~26.1.简易通风发酵翻堆3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为8.7 kg/m2,略高于CK(8.0 kg/m2);翻堆4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达9.6 kg/m2,显著高于CK(P<0.05).[结论]简易通风发酵可加快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进程,简化发酵步骤,提高一次发酵培养料的质量和双孢蘑菇产量,可在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工厂化生产的海鲜菇废料为主要原料,采取熟料袋栽模式,设计若干不同配方及不同灭菌条件处理,研究其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海鲜菇废料熟料袋栽双孢蘑菇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较合适的栽培料配方和灭菌条件是海鲜菇废料50 kg、牛粪10 kg、过磷酸钙0.50 kg、轻质碳酸钙0.25 kg、石灰0.06 kg、含水量64%,在121℃条件下高压灭菌2 h。  相似文献   

12.
马立安  陈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51-6752
[目的]为了研究"人防"山洞蘑菇栽培技术。[方法]采用荷兰技术,利用"人防"山洞种植双孢蘑菇,对六化建前洞菇房、后洞菇房的生产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5 417.6 m2菇床上,采收蘑菇131 105.9 kg,单位面积产量24.2 kg/m2。后洞采菇期自3月11日至5月3日,共54 d,全生产周期123 d,采收鲜菇59 567.0 kg,单位面积产量为23.5 kg/m2。前洞采菇期3月21日至5月4日,共45 d,采收鲜菇71 538.9 kg,单位面积产量24.8 kg/m2。两洞平均采菇期达47.5 d,前洞产量比后洞高出约44%。[结论]利用"人防"山洞种植双孢蘑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改善双孢蘑菇的培养料配方,本文以4组不同配方(全麦草、麦草混合稻草、麦草混合玉米秸秆和麦草混合菇渣)培养料为试材进行双孢蘑菇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出菇期培养料的含水量是提高蘑菇产量及改善农艺性状的重要指标,提高含碳量和含氮量有利于一、二潮菇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褐色大肥菇是坝上地区口蘑的主要品种之一,干品香味浓郁,菇质细腻。为了有效利用北京延庆四海山区冷凉的林地环境,发展北京山区林地食用菌,采用人工栽培料在林地生产褐色大肥菇,获得了成功。栽培期四海林地的日均气温在15~26.2℃之间,5~10 cm地温变化在10~19℃之间,林地闭郁度为0.6~0.7。采用牛粪、玉米秸秆4~5月堆制培养料,5~6月播种,7~9月出菇,产量5 kg/m2,产值40~50元/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的优化、利用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以4组不同配方(全麦草、麦草混合稻草、麦草混合玉米秸秆和麦草混合菇渣)培养料为试材,采用二次发酵技术进行隧道式发酵,在温度、湿度、通风等可控的菇房进行双孢蘑菇栽培,并按照工厂化栽培工艺进行菇房管理,栽培菌种为Sylven A15。在堆肥和蘑菇栽培的不同时期对培养料进行取样,测定其含水量、p H、电导率、含碳量、灰分含量、含氮量、C/N比等7项理化指标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同时参照UPOV测定并分析各潮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单菇重量、硬度等农艺性状。【结果】从发酵期至出菇期,4个配方培养料的含水量、p H均呈下降趋势,二次发酵结束时4个配方的培养料含水量都达到70%,全麦草配方培养料在二次发酵结束时p H为9.02,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在二次发酵结束后电导率均为上升趋势,麦草混合菇渣配方培养料的电导率值在建堆期显著高于其他配方,而一次发酵结束时其电导率显著低于其他配方。灰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在二次发酵结束时,全麦草配方的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配方。含碳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二次发酵结束时,全麦草配方的含碳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配方,而且出菇期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二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含氮量是提高一潮菇产量的重要指标,达到1.97%—2.25%。进入出菇期后,随着菌丝体对培养料营养的消耗与利用,各配方的含氮量逐渐降低,麦草混合菇渣配方的含氮量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出菇期全麦草配方培养料的含水量最高,双孢蘑菇的农艺性状最为稳定,总产量也最高。全麦草配方、麦草混合稻草配方、麦草混合玉米秸配方二潮菇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061.41、2 534.47和2 534.47 kg,分别占其总产量的43.81%、39.89%、49.71%;麦草混合菇渣配方一潮菇的产量最高,达到3 064.19 kg,占其总产量的47.39%。多元回归分析得到3个回归模型,分别为Y_1=-5926.766+3770.091X_6,Y_2=6285.502+4920.672X_1-1061.418X_2-245.782X_3+949.998X_5+26081.326X_6,Y_3=3073.013+7030.476X_1-114.728X_5-910.576X_6。结果表明,培养料的含水量与一、二、三潮菇的产量形成呈正相关,含氮量与一潮菇和二潮菇的产量形成呈正相关,含碳量与二潮菇的产量形成呈正相关,但含碳量和含氮量与三潮菇的产量形成呈负相关。【结论】出菇期培养料的含水量是提高蘑菇产量及改善农艺性状的重要指标,提高含碳量和含氮量有利于一、二潮菇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1、培养料的配方及基料处理 1)培养料的配方 配方一:棉籽皮100kg,尿素500g,磷肥2kg,石灰2~3kg,水150~160kg. 配方二:麦秸(切成长3~5cm)100kg,麦麸10kg,牛粪10kg,尿素2kg,石膏1.5kg,石灰2kg,料水比为1:1.3~1.4.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大棚养蚕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解决冬季大棚闲置问题,我们进行了种菇养蚕综合利用模式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技术要点如下:1双孢菇种植技术要点1·1培养料配方及堆制1·1·1培养料的配方每100m2用料:(1)麦秸(稻草)1500kg、干马(牛)粪1500kg、尿素20~40kg、豆饼50kg、过磷酸钙30kg、碳酸钙30~45kg、石膏粉30~40kg、硫酸铵15kg、生石灰20kg。(2)麦秸(稻草)1700kg、干猪粪400kg、干牛粪500kg、过磷酸钙25kg、石膏粉5kg、生石灰35kg。1·1·2堆制(1)备料:秋蚕9月结束,推算备料时间在7月中下旬。选择新鲜、无雨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培养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菜籽饼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菜籽饼作为氮源对双孢蘑菇产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同时添加菜籽饼和鸡粪可提高培养料的发酵温度,当菜籽饼添加量为6.5 t时,3潮菇总产量为96.84 kg/m~2、平均产量32.28 kg/m~2,比对照组高78%。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甜玉米秸秆为原料栽培双孢蘑菇研究示范表明:甜玉米秸秆栽培蘑菇,出菇早,产量高,质量好。效益转化率最高,产量多5~10kg/m2,效益多15~20元/m2,采菇期长25d。  相似文献   

20.
焉耆黑蘑菇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黑蘑菇(Agaricus gennadii(Chot.et Boud.)P.D.Orton)是新疆特有优质野生食用菌,但目前还未人工驯化栽培。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菌种,并将焉耆黑蘑菇驯化成功。研究结果表明:焉耆黑蘑菇可以在青草(870g/kg)为主料,麸皮(100g/kg)、石灰(30g/kg)为辅料的培养料上正常生长发育,接种到子实体采收约70~90d,1a可栽培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