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樟子松容器苗人工造林是一种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造林生产技术,对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利用大棚对樟子松进行容器育苗,出圃后再进行人工造林,旨在提高樟子松人工造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20世纪70年代在榆林引种成功,现已成为榆林市造林的主要常绿树种。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用的主要是三年生容器苗,因此苗木的培育直接影响造林的成功。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项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苗圃地选择、营养土配置、苗床整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耐贫瘠等优良生物学特性,是我国北方珍贵的、优良的造林树种。文章从樟子松的采种时间、采种母树的选择、球果脱粒,育苗地选择、育苗过程及管理,樟子松容器苗的培育、出圃以及樟子松大苗、容器苗造林等几个方面介绍、总结了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数量极少,育苗难度较大。冬季大棚育苗可缩短在圃时间,不受造林季节限制。通过对樟子松冬季大棚育苗的阐述,使更多的人掌握樟子松育苗技术,加快发展樟子松育苗事业。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容器苗在山西中部地区生态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樟子松育苗的容器准备、圃地准备、基质准备、容器装填与摆放、播种苗培育、移植苗培育、苗木出圃和运输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是北方干旱地区造林先锋树种,适应范围广,在荒山荒地造林中得到普遍应用。樟子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高,要想保证其造林的成活率,提高其生长量和林分质量,必须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进行科学培育与种植。文章介绍了樟子松播种育苗和容器育苗技术,阐述了苗期管理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樟子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过去樟子松造林一般用裸根苗,但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低,且造林季节受限制,而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可以在干旱山地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先育苗,再移植到容器定植培育一段时间后再用于造林。介绍了左云县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和造林技术,旨在为山西省北部地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提供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营养袋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忠学 《中国林业》2012,(12):37-37
容器育苗作为大田育苗造林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而原有的容器育苗技术致使种子萌发率较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新的技术进行育苗造林已成为该行业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的试剂方法,对樟子松容器育苗进行了研究,为造林育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日照较长,与造林地较近、有良好排水灌溉的平坦地作苗圃。选一年贮藏樟子松种子、高锰酸钾、ABT3号生根粉。将樟子松种子用45℃的温水浸泡至自然冷却,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黑松。近年来,随着容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及其容器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容器苗造林已成为干旱山区、沙化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容器苗栽植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扎根好,抗旱、抗寒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现将自己多年来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木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不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2005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积极进行樟子松造林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工作,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以上,保存率为90%左右,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容器苗造林的关键环节1、炼苗与墩苗苗木是造林的基本材料,容器苗造林同样要求优质壮苗,不同规格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从容器苗营养土的配制、苗木的选择、整地方法、造林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喜光,耐寒,抗旱,喜酸性土壤,适应性强。在干燥瘠薄,岩石裸露,沙地,陡坡,均可正常生长,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自1999年起,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开始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育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建设优质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哲盟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容器育苗与裸根苗培育的成本核算以及造林效果的对比,阐明了发展樟子松容器育苗是加快哲盟干旱荒沙、山地丘陵地区绿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搞好雨季植树造林,建设山区水土保持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是加速恢复地区生态平衡,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多年来,辽宁省锦州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采取飞、封、造相结合的办法,探索荒山造林的有效措施,摸索出了雨季造林的成功经验。一、采用大杯容器大苗造林。传统的雨季造林普遍采用“百日苗”,苗小、根浅,抗旱力较弱,造林成活率低。从2001年开始,凌海市率先开展冬季大棚容器育苗及大杯移植大苗造林。大棚容器育苗缩短了育苗时间,延长了生长期,提高了苗木的木质化程度,质量得到保证,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此外,大棚育苗一般在冬季进行,不…  相似文献   

18.
试谈干旱丘陵区针叶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武治国容器育苗是造林的一项科学技术,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重视和应用。它有诸多优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容器育苗及其造林的意义内蒙古西部干旱丘陵区十年九旱,气候干燥。按常规办法造林。油松、樟子松成活...  相似文献   

19.
以科尔沁沙地的樟子松直播种子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与传统容器育苗技术相对优点突出,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通过与塑料杯容器育苗之间的对比分析,表明无纺布容器育苗具有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提升造林工作效率、节约造林成本和避免塑料垃圾带来的二次污染等优点,推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是耐瘠薄土壤的树种,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栽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引入内蒙古通辽市,目前已经成为本地区用材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造林树种。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气候干旱的加剧,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已难保成活,因此,容器苗造林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的主要方式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育苗地选择、营养土配置、播种、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林分所要求的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