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ubei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RiceHPGMR)简称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该材料在1985年10月由农牧渔业部主持通过部级鉴定,原始材料农垦58突变株为粳型。经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受核内基因所控制的不育材料,具有育性转换的特性。诱导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日照长度,调节日照长度,可以控制花粉的发育,从而形成育性的变化。 在北纬30°38′的武汉地区自然日照条件下,1986年分三期播种,以品种农垦58为对照。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剑叶表面结构进行比较观察,並结合成  相似文献   

2.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育性转换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总结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自1986~1989年在广州(23°08′N)人工处理及自然条件下育性转换的特点和诱导因素。结果表明:育性转换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育期间不育性彻底而稳定,在可育期间可育性变化较大,有些年份只有不育期和半可育期。导致农垦58S育性转换的环境条件是光照长度、诱导天数和温度。温度提高临界光长度将减短。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育性转换存在敏感度的差异,以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敏感度最强,这段时期长光诱导可导致全不育。但短光诱导可育时,表现为诱导天数越多可育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正常可育农垦58N适时播种,使其光敏感期处于自然长日照控制下。于苗期、分蘖期、第二次枝梗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及减数分裂期分别在暗、光下取其幼穗及第一全展叶作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了17个特异的蛋白质组分。其中11个组分在可育与不育水稻间表现为有或无的差异;3个组分表现为表达量的变化;另3个组分表现为位置在双向电泳图谱上的平移。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和异常高温不仅可使光敏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出现部分恢复,而且高温处理还导致了电泳图谱上蛋白组分的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4.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CoCl_2处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可在长日照不育条件下出现可育现象,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显著促进可育性表达。HPGMR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长日照下所形成的幼穗比普通农垦58品种高2.5-5倍,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所形成的幼穗则降低至接近普通农垦58的低水平。表明HPGMR中可能存在受光周期调节的乙烯代谢系统,其育性转换受乙烯代谢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农垦58s等9个材料数年的分期播种,研究其在郑州地区的光温反应。结果表明:农垦58s生育期太长,难于直接利用;6085s育性不稳定,暂不能利用。其余7个材料只要在5月28日前播种,8月25日前抽穗,表现为不育,可以制种;5月28日后播种,8月25日后抽穗,育性逐渐得到恢复,可以繁种。  相似文献   

6.
用晚粳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和105S与常规晚粳品种农垦58、鄂宜105,武复粳、华粳14和筑紫睛杂交,以套袋结实率为主要指标分析了正反交F_1、F_2,以及光敏核不育系与正反交F_1回交BF_1代在武汉(30°27’N)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各组合F_1代杂种都为可育,而F_2和BF_1代都发生育性分离。具有同一常规品种亲本的组合的育性分离表现基本一致。农垦58S与农垦58杂交组合F_2代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3∶1,BF_1适合1∶1的比例;农垦58S与鄂宜105等4个品种杂交组合的F_2代可育和部分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15∶1,BF_1适合3∶1的比例。两类组合后代的育性分离分别符合1对主效基因和2对独立的主效基因的遗传。  相似文献   

7.
湖北海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CoCl2处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可在长日照不育条件下出现可育现象,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显著促进可育性。HPGMR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长日照所形成的幼穗比普通农垦58品种高2.5-5倍,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所形成的幼穗则降低至接近普通农垦58的低水平。表明HPGMR中可能存在受光周期调节的乙烯代谢系统,其育性转换受乙烯代谢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研究SE21s、SE152、SE126和明光34s等4个籼型水稻核不育系(材料)在同一纬度(北纬26°24′)800、120m两种海拔高度下的不育稳定性及其育性转换表现.结果表明,SE21s在长日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低,日照长度和温度对SE21s的育性转换起协同调控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正向互补效应.SE152、SE126的有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SE152不育起点温度低,SE126不育起点温度较高.明光34s具有较强的光敏性,长日条件下核不育性对低温不敏感,短日较高温度下花粉育性可由不育转为可育.SE21s、SE152、明光34s在2种海拔高度下均具有一段稳定不育期,适合在华东、华南稻区制种.  相似文献   

9.
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光周期处理,并对自然光温变化与PFSR雌性育性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荆州(30°24′N)6至7月,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为13h20min/d至13h30min/d.曙、暮光对雌性育性的调节起作用;雌性育性主要由日照长度控制,温度没有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长日照条件下育性转换期因受环境低温影响而雄性不育性发生不同程度逆转的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叶片和幼穗中IAA、iPAs、GA1+3、ABA含量及比值与植株花粉可育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植株花粉育性水平与上述内源激素水平和比值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在本研究所检测的几种激素范围内,内源激素水平和比值的变化并非是影响农垦58S雄性育性表达的直接或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所获取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及反映种类多样性的相关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渔获物的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记录的各种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品种150余种,其中鱼类130多种,虾类等甲壳类10余种,还有部分头足类;优势种依次为长额拟对虾(Parapenaeus longirostris)(Y=0.591)、海胆(Y=0.296)和短体翼石首鱼(Pteroscion peli)(Y=0.251)等;区域2(16°55′W~17°30′W、11°00′N~12°20′N)的渔获种类明显高于区域3(16°40′W~17°20′W、10°00′N~11°00′N),且多样性指数(3.94)和丰富度指数(6.67)也为三个海区最高;区域1(16°30′W~17°00′W、11°30′N~12°20′N)的均匀度指数(0.73)最高;区域3的多样性指数(2.34)、丰富度指数(2.18)及均匀度指数(0.57)均为三个海区最低;区域1、2和3之间的渔获分布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分析表明:本次调查的种类数量较我国"东方号"调查船1988-1989年的调查结果已减少,鱼类少了80余种,甲壳类少了十余种;虽然实际的种类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渔获种类多样性指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世界稻谷产量现状及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包括陆稻、深水稻、天水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中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和桐乡县罗家角出土的炭化稻谷的历史至少在六、七千年以上。水稻虽然是半水生作物,但它是世界上栽培适应性最广的作物之一,地理分布主要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3°27′N至23°27′S),但广泛分布自亚洲的53°N(中国黑龙江省漠河)、欧洲的49°N(捷克斯洛伐克)至南美洲的40°S(阿根廷中部)和大洋洲的35°S(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海拔分布低自亚洲大河流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及以下地区(印度的Kerala),高至喜马拉雅山区的3000米以上地区(尼拍尔在海拔3049米处有稻作栽培,中国云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作者1983—1985年在五营(48°07′N、129°15′E)、铁力(46°59′N、128°07′E)、带岭(47°N、129°E)、尚志(45°13′N、127°58′E)地区所做大青杨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20年生密度为1400株/ha的林分现存量,叶1.69t/ha,枝11.98t/ha,干材51.6t/ha,LAI=1.18±0.3091。林分年生产力3.43t/ha·a,在总辐射能<110Kcal/cm~2·a地区,林分最大生产力为3.86/ha·a,在110—120Kcal/ha·a地区,最大生产力为4.66t/ha·a。大青杨太阳能利用率0.54%,模糊聚类分析表明,在谷地、阶地营造的大青杨人工林生产力最高,而处在坡地上部、东南坡上部的林分生产力最低。年轮生长的功率谱测定检出,大青杨年轮生长存在2.5、3.2、6.3年的周期,年轮生长的周期性主要是受气象因子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日照是引起二化螟幼虫滞育的主要因子。于21℃,25℃,29℃三个恒温下测定其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小时33分、13小时30分和13小时27分。幼虫自孵化发育至预蛹的各阶段对光周期都有或多或少的反应,但3龄期是主要感应虫期。杭州(北纬30°14′N,东经120°8′E)、金华(29°27′N,119°31′E)、温岭(28°8′N,121°21′E)三地田间自然种群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出现日分别为8月21日、8月24日和8月27日,其滞育的临界光周期随地理纬度的上升而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5.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多胺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S及农垦58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多胺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农垦58S在长光照下每穗的多胺含量随稳发育而渐增,而短光照诱导下每穗多胺含量则随穗发育成倍增加,尤其是在二级枝梗期到雌雄蕊分化期亚精胺剧增;(2)稻穗中多胺与花药发育有密切关系。农至58S需在短光照下完成多胺变化而花粉发育,在长光照下多胺含量下降而花粉败育;农垦58稻穗中多胺变化与花粉发育对光周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6154S为材料,研究了影响育性转变的主要光温因素,诱导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以及临界值。结果表明: 1.幼穗发育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即见穗前10~15天,是光温条件影响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 2.在光温各种条件中,影响育性转变的最大因素是日最低气温和可照时数,而以最低气温这一因素更为重要。 3.W6154S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诱导育性转向可育的临界日最低温度值为20.66℃;临界日可照时数值为12.7小时(12:42′)。在南昌地区(28°33′N)育性转向可育的诱导期大体在九月初,表现期在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强感光型的光敏感雄性不育(Pms)水稻农垦58s与早熟粳稻杂交,F#-2群体有约0.09%的植株表现完全败育和Pms。这些植株的F#-4家系雄性败育水平依然分离,其中仅一个株系表现雄性不育彻底。继之对其感光性进行选择后,笔者选育出C407s。它兼有穗分化对光周期不敏感及雄性育性对光周期敏感的双重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Pms性状向弱感光性粳稻的转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研究已经进入逐步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现有不育系中,育性过关的不育系繁殖困难;繁殖容易的不育系,由于在长日下的不育性受育性转换下限温度的制约,其制种多少有些风险〔’〕。过去对PGMR育性转换光温条件的统计分析[2,’〕,或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与育性诱导期的光温条件混在一起进行研究[’1。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影响PGMR育性的敏感时期,釉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内容充实期[s];而梗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此结果尚未发表)。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对PGMR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正式报导。然而,各稻区间、同一地点不同种植季节之间,前期光温条件是不同的。研究前期光温条件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对PGMR育性转换规律和PGMR不育系的合理利用有一定意义。l材料与方法第1期张自国等:光敏不育水稻营养生长期光温条件对育性转换条件的影响选用PGMR原始材料农垦585(晚粳稻型)和以农垦585为基因供体转育的63345(中梗稻型)、w6154:(早釉稻型对照)等不育材料,以牡丹江8号(早粳稻型)为常规稻对照。常温下育苗移栽后,设高温长日(日均温32℃,光照长度14小时,简写为32℃一14 hr下同)、高温短日(32℃一12hr)、低温长日(23℃一14hr)和低温短日(23oC一12hr)四个处理,待进入幼穗分化的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后,依发育进程先后,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农垦58S的衍生系W6417S等作基因供体与早、中籼品种杂交转育,分离世代在四川长口下选败育株,海南陵水短日下选可育株的方法,获得光敏(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可行的。材料的育性对日长变化反应敏感,稻穗发育敏感期处于较低口均温及在高山上均能表现出较稳定的败育。  相似文献   

20.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126,自引:5,他引:121  
1973年,作者在单季晚粳稻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株,该不育材料在长日照下表现不育,短日照下表现可育。198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邓景扬研究员和湖北省有关专家分析了多年的研究资料,认为该材料受一对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基因所控制,国内外尚未见有先例,因而命名为“湖北光感核不育水稻”。该不育材料可以在短日照下自交繁殖,在长日照下杂交制种,一般粳稻品种都可作为杂交父本使用,杂种一代育性正常,有利于广泛地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此外,该材料还可以作为水稻杂交育种的工具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