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拟开展成龄胶园间作一体化施肥(去掉施肥坑,橡胶树和魔芋一块施肥)技术研究,以期为成龄胶园合理间作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一体化施肥)中魔芋的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顶裂叶宽、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处理1(独立施肥,保留施肥坑,橡胶树和魔芋各自单独施肥)的魔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魔芋叶片所测定的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不施肥或者过高施肥均不利于叶片生长发育。综合考察魔芋叶片的形态、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建议在成龄胶园间作中采用一体化施肥技术,以降低施肥量,减少劳动投入来实现成龄胶园生态高效间作。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适宜的橡胶园间作模式,探索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胶园间作的最佳密度,笔者研究了在常规和宽窄行胶园中珠芽魔芋种植密度对珠芽魔芋的叶形态指标、叶面球茎数量及植株倒伏率、地下球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比常规胶园更适合珠芽魔芋间作;宽窄行胶园、常规胶园的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珠芽魔芋在德宏州不同海拔条件下农艺性状表现及产量,以120 g左右2年生珠芽魔芋地下球茎为芋种试材,对比研究不同海拔条件下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差异,为珠芽魔芋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珠芽魔芋株高、叶柄长度、叶盘宽、叶柄直径差异显著。海拔越低,植株叶盘面积越大,叶柄长度和株高越高,越利于珠芽魔芋光合作用;海拔越低,叶柄直径越粗壮,抗倒伏能力越强。不同海拔条件下珠芽魔芋产量差异明显,随海拔降低,产量呈升高趋势。海拔不同对珠芽魔芋生长的SPAD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玉米播期和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玉米播期设3个水平(早播A1:魔芋10%出苗时播种玉米;中播A2:魔芋50%出苗时播种玉米;晚播A3:魔芋90%出苗时播种玉米);玉米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高密度B1:4.17万株·hm?2;中密度B2:2.08万株·hm?2;低密度B3:1.39万株·hm?2)。在魔芋的展叶末期测量魔芋的农艺性状,并对魔芋和玉米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分析土地复合产值。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魔芋株高、叶柄直径、地下球茎和玉米产量降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降低,魔芋叶盘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增大,魔芋株高和玉米产量下降。不同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魔芋叶柄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玉米播期采用何种密度对魔芋叶盘直径、魔芋株高、魔芋叶面球茎产量和玉米产量都不产生显著影响。单独种植魔芋时,魔芋叶盘直径、叶柄直径、魔芋叶面球茎产量最大,而魔芋株高和地下球茎产量最低。在魔芋零星出苗(10%)时,以1.39万株·hm?2的密度间作玉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儋州市与云南省景洪市均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丰富的热量和光照,均适宜珠芽魔芋生长。了解两地胶园林下间作的珠芽魔芋叶面球茎、地下球茎的产量的差异,可为珠芽魔芋高产间作提供依据。为此,作者调查了2019年景洪市、儋州市胶园林下珠芽魔芋的叶面球茎的个数及叶面球茎与地下球茎的产量。结果表明:景洪市平均每株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个数分布范围较儋州的更宽,主要在2.5~13.3个/株之间,而儋州市主要在1~4个/株之间。景洪市平均每株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个数比儋州市的高,是儋州市的3.1倍。与儋州相比,景洪市珠芽魔芋地下球茎平均产量增加了124.2%。与5龄胶园中的珠芽魔芋相比,景洪市12龄胶园中平均每株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个数增加了34.1%,但叶面球茎产量降低了15.2%,地下球茎产量降低了18.0%,这说明光照条件好的5龄胶园较12龄胶园更有利于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与地下球茎的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种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球茎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为魔芋种芋调种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花魔芋(A.konjac)、白魔芋(A.albus)、珠芽魔芋(A.bulbifer)、西盟魔芋(A.krausei)、疣柄魔芋(A.paeoniifolius)及红薯(Sweet potato)、马铃薯(Potato)和芋(Taro)等8种薯芋类作物球茎的耐撞击性、水含量、硬度及观察其表皮细胞形态,比较分析不同种魔芋种芋与马铃薯、红薯和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差异.[结果]各薯芋类作物的球茎撞击损伤后27℃培养3 d,其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发病腐烂,而疣柄魔芋、红薯、马铃薯和芋的球茎无任何发病特征.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水含量分别为86.73%、82.34%、80.01%和80.32%,均不同程度高于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硬度较接近,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花魔芋球茎的硬度最低,为14.40 kg/cm2,显著低于红薯(37.70 kg/cm2)和芋(34.17 kg/cm2);花魔芋、白魔芋和珠芽魔芋球茎的细胞壁较薄,容易破裂,细胞排列不规则;西盟魔芋球茎的细胞较小,但细胞壁松弛,边缘间隙不明显,支持力较弱;疣柄魔芋和芋的细胞壁较松弛且粗糙,细胞排列不规则但相对密集;红薯和马铃薯的细胞壁平滑坚挺,支持力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薯芋类作物球茎的机械损伤差异与其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水含量分别与硬度和细胞大小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硬度与细胞大小呈负相关.[结论]水含量高、硬度小、表皮细胞壁薄且体积大是不同种魔芋球茎机械伤敏感性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调种环节应采用有效的缓冲包装材料对种芋进行包装后再运输,以减轻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9.
正临芋1号2017年通过了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该品种地下球茎为球形,表面分布有多个芽点,芽窝较深,表面及芽窝周围密布多条长的肉质根。表皮颜色浅红褐色,剖面内部黄白色。球茎萌发生长期间,在叶柄顶部和小裂叶叶腋处着生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叶面球茎。叶柄光滑,底色  相似文献   

10.
珠芽魔芋叶面球茎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芽魔芋植株适宜热区林下套种,但遮荫导致高大植株耗去过多养分,叶面球茎数量稀少,繁殖系数受限,制约了种芋的数量。采用多效唑、烯效唑及矮壮素3种矮化剂抑制地下球茎顶芽优势,促使魔芋植株趋于矮化粗壮,控制魔芋顶芽植株在遮荫环境条件下过度生长,有效矮化了植株,并使营养物质充分用于叶面球茎中干物质的积累。对于较大的球茎,可将掰除顶芽与喷施化学矮化剂相结合以促进侧芽生长和植株矮化,从而达到丰产叶面球茎的目的。对不同重量的繁殖材料,植株矮化率为24%~48%,叶面球茎数量平均增加率达65%~160%。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播种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以辽宁省3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播种插秧期次水稻的叶龄增长、株高增加,分蘖长消等生长发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期次间差异达极显著,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且越晚的播种期产量降低幅度越大。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穴穗数和秕谷率各期次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种期推迟,穗数(分蘖)减少,而秕谷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产量。水稻总叶片数随着播插期延迟变化不大,而出叶速度有随着播插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水稻各品种不同期次插秧分蘖数均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快,而后趋于平稳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从分蘖成穗数看,早期插秧水稻有效穗数要高于晚期插秧。表明水稻有效分蘖期并不随着播插期的延迟相应延迟,而是播插期的延迟大大缩短了水稻的分蘖期。  相似文献   

12.
红花不同播种期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酒泉市农业科院进行的红花播种期试验表明,红花的生育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缩短,播种期越晚生育期越短;红花的出苗率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延迟至高温期播种造成红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红花的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果粒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减少;红花籽产量、花絲产量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降低.红花苗期根腐病发病率播期越早发病越高,发病率随着播期的延迟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红花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15~25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多糖和激素对珠芽魔芋多叶形成的作用,为调控珠芽魔芋多叶萌发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分别采集自然生长珠芽魔芋1叶期至4叶期幼苗,以当年仅着生1片复叶的花魔芋为对照,测定各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以及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以及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2021年,分别以20 μg/L ZT溶液和40 μg/L IAA溶液喷施珠芽魔芋幼苗,以喷施清水的珠芽魔芋幼苗为对照,分别采集幼苗1叶期至4叶期最新萌发嫩叶,测定各时期新叶中ZT、GA3、IAA和ABA含量。【结果】(1)2020年,随着生长期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生长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均低于花魔芋。各时期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新叶中的还原性多糖和淀粉含量比老叶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叶片和根的ZT含量均明显增加,各时期新叶ZT含量比老叶低;而叶柄和球茎的ZT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GA3、IAA和ABA含量逐渐上升,新叶GA3、IAA和ABA含量总体比老叶高。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各时期花魔芋不同器官糖和激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且均低于珠芽魔芋。(2)2021年,与对照相比,喷施ZT后,珠芽魔芋幼苗嫩叶ZT含量明显增加,且明显促进了幼苗侧叶形成速度;喷施IAA明显增加了幼苗IAA、GA3和ABA含量,显著抑制了珠芽魔芋幼苗侧叶形成。【结论】珠芽魔芋中较高含量糖分和ZT及较低含量GA3、IAA和ABA有利于珠芽魔芋侧叶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珠芽魔芋的快速繁殖技术以扩大珠芽魔芋的种植规模。[方法]以珠芽魔芋的珠芽、球茎、叶片、叶脉和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不同的外植体及接种方式和不同的激素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5种外植体中以带叶叶脉的诱导率最高(92%)。外植体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水平接种有利于快速获得大量愈伤组织,背接方式获得的愈伤诱导率远远高于竖插和正接方式的。MS+6-BA 0.5 mg/L+NAA 0.1 mg/L的培养基能快速诱导出质量较高的愈伤组织。[结论]珠芽魔芋带有叶片的叶脉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且以叶背水平与培养基接触效果比较理想,具有分化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1、0.71 d;与其株高、总叶数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34 cm、总叶数减0.02叶;与其有效穂数、穂总粒、结实率均呈弱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043万/hm~2、0.92粒、0.1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03 g;与其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最高点播种期为5月23日,过此期随播期延迟产量下降。[结论]甬优538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大,单产≥13 0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对各生育时期甜高梁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甜高梁品种辽饲杂3号在4个播种期条件下进行了叶片性状指标测定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甜高粱在拔节、孕穗、开花、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绿叶数等叶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与开花期达最大值,早播时甜高粱前期叶绿素含量高,晚播时后期叶绿素含量较高。比叶重在灌浆期达最大值,且以晚播甜高粱的比叶重较大。叶面积指数随播种期延迟,并有下降趋势,但晚播甜高粱在成熟期时叶面积指数较高。绿叶数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7.
播种期对各生育时期甜高粱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甜高粱品种辽饲杂3号在4个播种期条件下进行了叶片性状指标测定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甜高粱在拔节、孕穗、开花、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绿叶数等叶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与开花期达最大值,早播时甜高粱前期叶绿素含量高,晚播时后期叶绿素含量较高.比叶重在灌浆期达最大值,且以晚播甜高粱的比叶重较大.叶面积指数随播种期延迟,并有下降趋势,但晚播甜高粱在成熟期时叶面积指数较高.绿叶数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8.
早熟芋“六月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熟芋“六月红”属多子芋类型,白芽、紫红梗芋种;叶为盾形,互生,叶柄和叶缘边呈紫色,叶脉绿色,全生育期总叶数为16~17叶。其生长发育周期大致可分为发根齐芽期、幼苗期、发棵结芋期、子芋膨大充实期、子芋完熟期。母芋有叶轮节环20个左右,每1个叶轮节环上有3个或3个以上的腋芽,其中1个体积较大的萌发形成侧球茎,继而生长发育成子芋。子芋萌发最早始见于6~7叶龄期,在第3~4叶轮节环上的腋芽开始萌发子芋,子芋出生于母芋叶位与地上部叶片相差3叶,符合n-3的叶蘖同伸生长规律;孙芋萌发始见于倒2叶期,萌发高峰在倒1叶期,而且萌发膨大速度很快;单株可结生子芋、孙芋8~12个,其中孙芋3~4个。倒1、2叶期是子芋急速膨大增重期,该期单株子芋膨大增重所形成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凡单株母芋产量较高的其子芋产量也较高,母芋与子芋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地方主栽香沙芋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记录各生育期农艺性状、解剖观察等,研究了香沙芋生长发育规律,探索香沙芋叶片与子芋分化的同生关系,以期为香沙芋配套相应栽培新技术提供生理基础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香沙芋是一种喜湿喜热耐高温的夏季作物,4叶期以前为营养体的生长发育初期;5叶期至14叶期为香沙芋地下部块茎膨大期,其中9叶期子芋才开始充实膨大,12叶期各部位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14叶期后,植株生长开始进入衰退期,营养物质向地下部的子芋部位转移并积累;香沙芋表现出典型的2/5叶序特征,地上部可见叶片数目不超过5,植株地上部茎称为"叶柄"更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旱作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谷子生育时期、叶面积、株高和叶、茎、穗干重以及产量指标的测定,确定谷子的最佳播期。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谷子生育期变短;叶、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长速率变慢、衰退速率变慢;播种期过早谷子前期生长速率较快、播种晚的谷子后期生长较快;穗干重随着播期的延迟积累变快,千粒重随着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穗粒数、籽粒产量和产草量均以5月23为播期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谷子最佳播期为5月2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