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探究调环酸钙和缩节胺对赣南脐橙晚秋梢的抑制效果,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幼树为材料,在第1批秋梢老熟、晚秋梢尚未萌发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调环酸钙(75、100、125、150 mg/L)和缩节胺(50、75、100、125 mg/L),另喷施多效唑(750 mg/L)进行控梢效果对比,在晚秋梢老熟后调查了晚秋梢的数量、长度、节间长度、粗度、叶片数、叶片SPAD值,并统计了晚秋梢长度分布。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50 mg/L调环酸钙处理显著抑制了晚秋梢抽发和伸长生长,促进了晚秋梢叶片SPAD值增高,晚秋梢老熟后长度集中在0~10 cm,晚秋梢数量以及长度>10 cm的晚秋梢比率均低于750 mg/L多效唑处理,具有较好的控梢效果;75 mg/L缩节胺抑制晚秋梢伸长生长的效果不及750 mg/L多效唑和150 mg/L调环酸钙。  相似文献   

2.
高温易造成幼苗徒长是新疆厚皮甜瓜秋季栽培中经常必须面对的问题,试验通过新疆厚皮甜瓜秋季栽培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尝试通过化学控制培育壮苗,为生产提供参考。试验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于厚皮甜瓜子叶展平期喷施,结果表明:150~250mg/L的处理对幼苗基部第1、第2节节间长度控制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能有效控制幼苗徒长;对雌花开放有一定的延迟作用,对产量及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西瓜嫁接苗徒长控制技术,培育优质西瓜嫁接苗,以西瓜接穗品种早佳84-24,葫芦砧木品种强根为试材,研究了多效唑、比久、矮壮素、宇花灵3号等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不同浓度处理对砧木及西瓜嫁接苗生物学性状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喷施生长延缓剂对西瓜砧木幼苗和嫁接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瓜砧木幼苗和西瓜嫁接苗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差异较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砧木幼苗和西瓜嫁接苗质量,发现30mg·L-1和50mg·L-1多效唑处理的砧木幼苗和西瓜嫁接苗隶属函数值均较高,砧木幼苗和西瓜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也较高。由此可见,30~50mg·L-1多效唑处理可有效提高西瓜砧木质量,并改善西瓜嫁接苗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紫燕翻飞'和'青川永翠'2个菊花品种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溶液进行根部浇灌处理,分析灌根处理后菊花的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多效唑在菊花矮化栽培中的适宜浓度,以期为多效唑在菊花株形和开花调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600 mg·L-1多效唑溶液对2个菊花品种的生长抑制最强,植株矮化效果最好,但茎秆较细,叶片数较少,而1000 mg·L-1多效唑溶液处理的矮化效果仅次于600 mg·L-1处理,但茎粗相对于600 mg·L-1处理较粗,叶片数更多,植株长势更好;2)不同多效唑的浓度对'紫燕翻飞'的现蕾开花影响不同,400 mg·L-1处理的现蕾最早但开花最晚,200 mg·L-1处理的现蕾较晚但开花最早且花径最大;'青川永翠'在多效唑溶液处理后现蕾和开花时间均以1000 mg·L-1处理最早,200 mg·L-1处理开花现蕾最晚且花径最小,600 mg·L-1处理菊花花蕾数量最少,除200 mg·L-1处理组外,其它浓度处理均促进花径增大.由此可知,多效唑对'紫燕翻飞'和'青川永翠'菊花的生长和发育均有不同程度影响,2个品种的高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导致菊花现蕾开花时间延迟,花蕾数量减少,但在最大花径形态指标上2个品种则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甜瓜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从8种待选药剂中选出4种较优试剂进行复配试验,采用Wadley方法分别计算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增效系数,确定最优配比并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8种待选药剂中,25%腈菌唑乳油和45%咪鲜胺微乳剂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 2、0.004 6 mg·L^-1;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和25%啶菌恶唑乳油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92 2、3.263 2 mg·L^-1。上述4种药剂按比例法两两混配,30种组合中有2种配比对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为增效和加和作用,即咪鲜胺∶嘧菌酯=4∶1,嘧菌酯∶啶菌恶唑=2∶3。盆栽接种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上述2个组合每株浇灌10 mL浓度为1.0 g·L^-1药液对甜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0.42%和76.57%,均显著高于单剂防效。为甜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感染炭疽病的核桃病果为试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炭疽病病原菌,研究了10%世高、15%三唑酮、12.5%腈菌唑、45%咪鲜胺4种杀菌剂在不同药剂浓度下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复配使用的抑菌效果,以期筛选出防治核桃炭疽病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单独药剂10%世高50 mg·L^-1、15%三唑酮150 mg·L^-1、12.5%腈菌唑300 mg·L^-1的抑菌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45%咪鲜胺防治效果均较好,抑菌效果明显;15%三唑酮、10%世高、12.5%腈菌唑之间进行复配时发现抑菌率比单独使用有所降低;45%咪鲜胺112.5 mg·L^-1分别和15%三唑酮150 mg·L^-1、10%世高50 mg·L^-1、12.5%腈菌唑300 mg·L^-1复配使用,对核桃炭疽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具有较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45%咪鲜112.5 mg·L^-1与15%三唑酮150 mg·L^-1复配防治效果达100%。防治效果优异,可以推荐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西瓜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研究了矮壮素、比久、多效唑、宇花灵3号等4种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西瓜嫁接苗形态指标、叶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100、150mg/L多效唑处理下,西瓜嫁接苗株高、第1、2节叶片长和宽及地上部干重等显著降低,第1、2节叶柄生长速率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大。初步得出多效唑可能是一种可有效调控西瓜嫁接苗株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无基质营养液育苗是一种新的育苗技术。幼苗的整个苗期都生长在营养液中,控制幼苗徒长,特别是在夏季培育出壮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现以‘硬粉8号’番茄为试材,采用在营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多效唑、矮壮素和缩节胺来控制植株的长势。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分别添加1、2mg·kg~(-1)多效唑,20、25mg·kg~(-1)矮壮素,10、20mg·kg~(-1)缩节胺均能有效控制植株的长势;在营养液中添加20、25mg·kg~(-1)矮壮素,10、20mg·kg~(-1)缩节胺的壮苗指数为0.028 4、0.032 5、0.051 1和0.036 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2%、25.0%、96.5%和40.4%;说明在营养液中添加20、25mg·kg~(-1)矮壮素,10、20mg·kg~(-1)缩节胺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提高壮苗指数;3种生长抑制剂对徒长抑制强度和作用时间明显不同。在夏季使用无基质营养液育苗系统育苗,可在营养液中添加10mg·kg~(-1)缩节胺和25mg·kg~(-1)矮壮素。  相似文献   

9.
以厚皮甜瓜品种"迎春(F1)"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铵(NH4NO3)对坐果节位叶片衰老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3.0、5.0 g·L-1的硝酸铵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坐果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降低初始荧光参数(Fo),减缓MDA含量的增长,增加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但对单果质量影响不显著。表明叶面喷施3.0 g·L-1外源硝酸铵,对延缓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衰老,提高厚皮甜瓜果实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为试材,采用土施多效唑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10、50、100、150、200mg·L~(-1))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以探究多效唑对紫穗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效唑可有效地抑制紫穗槐的株高生长,增粗紫穗槐的基径,显著增加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表明多效唑可有效地改善紫穗槐的形态特征,通过改善其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性和光合物质等提高其抗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紫穗槐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150mg·L~(-1)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桃'早蜜'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测定了桃果实成熟期的新梢生长量、生理状况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50?150 pmol?L-1的褪黑素处理能促进桃新梢的生长,增加其茎长和茎粗.150μmol 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相似文献   

12.
以腐植酸叶面肥为试材,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定5个不同腐植酸浓度(0(CK)、0.2、0.4、0.6、0.8 g·L-1),通过测定果实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干物质、果径、硬度,比较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腐植酸叶面喷施技术在苹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提供浓度参考。结果表明:喷施腐植酸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当用量为0.4 g·L-1时均达峰值,同时能减小果实硬度,增大果径,提高商品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提高,适当的浓度能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干物质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干物质含量最高可增加4.0%,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增加13.65 mg·(100g)-1。产量和果实品质各指标回归拟合表明,腐植酸浓度与产量和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植酸浓度为0.52 g·L-1,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植酸浓度均在0.38~0.59 g·L-1。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授粉方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心猕猴桃为试材,设置了5种不同的授粉方式,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红心猕猴桃坐果率、果实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优质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5种授粉方式中,人工点粉处理猕猴桃的坐果率和单株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7.12%和30.50kg;从果实外观来看,3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0.2g·L-1吲哚丁酸+花粉2g·L-1)喷雾授粉果实的横径和单果质量的最大,分别为5.17cm、85.70g;从果实内在品质来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处理为人工点粉处理,分别为17.2%和0.82%,而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处理为1号花粉悬浮液喷雾处理,分别为13.28%和1.12mg·g-1。综合分析可知,利用人工喷雾等器械授粉能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猕猴桃的坐果率,增加产量,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因此认为1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花粉2g·L-1)处理更适宜用于猕猴桃大面积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蚓粪用量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与产量和品质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盆栽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蚓粪与喂养蚯蚓的半腐熟牛粪(CM,20.00 g·kg-1土)为对比,研究蚓粪用量(EM1,16.67 g·kg-1土;EM2,20 g·kg-1土;EM3,26.67 g·kg-1土)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蚓粪最佳的施用量。结果表明: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株高、茎粗随之增加。从4月12日第一次测量至5月25日植株掐尖,牛粪处理(CM)番茄株高的增长率比同量蚓粪(EM2)处理高61.9%,而EM2番茄茎粗的增长率比CM处理高18.8%。所有处理中,EM1处理的番茄果实小果数量(果实直径<5.8 cm)最少,单株产量最高(1.04 kg),是CK的1.23倍。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小果数量增加,单株产量和果实商品价值(5.8 cm≤果实直径≤6.4 cm)均降低。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但糖酸比下降。蚓粪处理(EM2)番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31.95 mg·(100g)-1,且番茄产量、果实商品价值和糖酸比均高于同量牛粪(CM)处理。综合考虑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品质等因素,在设施番茄生产中蚓粪适宜用量范围为16.67~20.00 g·kg-1。  相似文献   

15.
以"四季小白菜""京新1号""鲁抗快菜"小白菜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NaCl和Na_2SeO_3处理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耐盐指数、苗长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不同品种小白菜耐盐性差异并揭示硒元素缓解小白菜盐胁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50mmol·L-1和200mmol·L-1 NaCl处理中"四季小白菜"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3.33%和30.00%,"京新1号"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8.22%和27.4%,"鲁抗快菜"种子的相对盐害率为25.34%和56.36%,表明"鲁抗快菜"耐盐性最弱。同时,150mmol·L-1 NaCl处理和1mg·L-1 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株高均显著低于对照,但1 mg·L-1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株高较150 mmol·L-1 NaCl处理分别提高17.37%、5.52%、5.36%、159.87%和143.91%,相对盐害率降低为8.28%,耐盐指数增加到77.07%。此外,与150mmol·L-1NaCl处理相比,1mg·L-1 Na_2SeO_3+150mmol·L-1 NaCl处理中小白菜幼苗MDA含量显著降低,POD活性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故1mg·L-1 Na_2SeO_3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以"黔椒8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亚硒酸钠(0(CK)、1.25、2.50、5.00、10.00、20.00mg·L^-1)对辣椒果实品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宜浓度亚硒酸钠溶液能促进辣椒果实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形成,增加辣椒果实硒含量,减少镉铅的吸收,促进果实中微量元素的积累。以叶面喷施5.00mg·L^-1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喷施硒处理辣椒可提高单果质量7.28%、辣椒碱含量32.21%、总糖含量53.22%、维生素C含量33.9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2.84%。硒含量增加0.002~0.016mg·kg^-1、镉含量降低39.30%~58.37%、铅含量降低50%以上。综合试验结果,在显蕾期和初花期喷施亚硒酸钠溶液有利于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形成,以5.00mg·L^-1的喷施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喷施硒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砂田西瓜高品质生产及硒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选用20年以上砂田为研究对象,西瓜品种为’西沙瑞宝’,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20、40、60、80、100 mg·L^-1)亚硒酸钠硒肥分别在西瓜伸蔓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叶面喷施,每个生育时期喷施一次,研究不同浓度硒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大、中、微量养分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随着硒肥浓度的升高,西瓜产量、品质及果实氮、钙和镁元素的吸收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对钾、锌、铁和硒等元素的吸收均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当硒肥质量浓度为60 mg·L^-1时,较对照西瓜增产12.60%,果实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03%,糖分梯度降低了23.79%,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10.51%;果实氮、磷、钾大量元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4.73%、4.5%和120.09%,钙、镁中量元素含量分别提高了48.29%和19.49%,硒、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09.45%、101.75%和65.20%。【结论】综合考虑西瓜产量、品质及果实养分含量等因素,得出砂田西瓜适宜的硒肥喷施质量浓度为60 mg·L^-1。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氮处理对番茄植株叶片养分的影响及增施CO2的效果。以番茄"鸿途"为试验材料,在2个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内,采用苗钵基质栽培,设置5个氮素处理的营养液(50、150、250、350、450 mg·L^-1,分别设为N1~N5)、2个CO2浓度(300、600μL·L^-1,分别设为C1、C2),分别测定植株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生物量及叶片硝态氮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中氮处理(N 250~3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均较高。增施CO2处理后,番茄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10.2%,叶片N、K、Mg含量都增加了20%左右,P含量没有变化,Ca含量降低了25.67%;低氮处理(N 50 mg·L^-1)下,番茄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Mg、Ca含量均较对照N3处理低。增施CO2处理后,植株的总干质量没有显著增加,其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N、P、K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而Ca含量在开花期和坐果期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37.72%、15.45%,Mg含量在开花期较C1处理增加了43.86%;高氮处理(N 4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较N3处理降低了18.03%,叶片硝态氮含量较N3处理增加了111.44%,叶片N、Ca、Mg含量与N3处理接近均较高,P、K含量较N3处理均降低了10%。增施CO2处理后,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35.92%,叶片硝态氮含量增加不显著,叶片N、K、Mg含量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19.06%、27.82%、24.87%,而叶片P含量变化不显著,叶片钙含量在番茄开花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都较低,较C1处理分别降低了21.37%、17.16%、7.75%。综合番茄生长各项指标及经济效益,在营养液N浓度为250~350 mg·L^-1时,增施CO2浓度到600μL·L^-1(C2)最能促进开花期番茄植株叶片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温室番茄最佳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冬春茬大果型番茄"金棚323"为试验材料,设置T_1(有机肥1.5t、微生物菌剂25kg、EM菌剂15L)、T_2(有机肥2.0t、微生物菌剂50kg、EM菌剂15L)、T_3(有机肥2.5t、微生物菌剂75kg、EM菌剂15L)、T_4(有机肥3.0t、微生物菌剂100kg、EM菌剂15L)、CK(仅施用有机肥4.0t)5个处理,主要测定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固酸比、口感接受度8项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番茄产量作为番茄综合品质的评定指标,研究有机肥(沼液)减施,微生物菌剂增加对番茄品质的影响,明确温室番茄优质高效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除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处理均差异显著。其中,T_3处理的单果质量最大,为203.67g;T_2处理的维生素C最高,为37.04mg·(100g)-1;T_4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84%;T_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89.78mg·g-1;T_2处理的糖酸比含量最高,为14.63;CK的固酸比最高,为10.38;T_2处理的口感接受度最好,为49.40。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比的供试番茄品种的单果质量、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8项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代表主要品质性状遗传信息的90.412%的信息量。通过综合分析,明确T_2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通过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明确T_4处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最多,其产量最高。若仅考虑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对产量的影响,则T_4处理的配比最佳;若考虑番茄的综合品质,则T_2处理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最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