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研究猪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1,PCK1)基因SNPs及其与生长育肥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猪育种提供新的标记资源。本研究以美系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PCK1基因内部的多态性位点,并与生长育肥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在美系大白猪中共检测到PCK1基因11个SNPs,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CK1基因多态性位点rs713611695与初生重、达100 kg体重日龄极显著相关,与眼肌面积显著相关;多态性位点rs324442589与达100 kg体重日龄和体长性状显著相关、与眼肌面积极显著关联;多态性位点rs699149356与活体背膘厚极显著相关;多态性位点rs321585061与初生重极显著关联;多态性位点rs331839879与初生重极显著关联、与左乳头数显著关联;多态性位点rs335103760与初生重和眼肌面积极显著关联;多态性位点rs341303544与初生重极显著关联、与体长显著关联。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多态性位点rs321585061与rs702046790、rs321585061与...  相似文献   

2.
FRZB基因通过抑制Wnt信号途径调控细胞生长,ABCF1(也称为ABC50)结合e IF2,在翻译起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猪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RZB基因和ABCF1基因5'非翻译区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美系大白猪中,FRZB基因位点ins(A-532G)多态性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长接近显著水平(P=0.05);ABCF1基因254A/G多态性与背膘厚、左乳头数和右乳头数均呈显著相关(P0.05);在法系大白中,ABCF1基因254A/G多态性与初生重呈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FRZB和ABCF1基因是潜在的影响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大白猪PTGS2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大白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为猪分子遗传标记提供依据。以美系及法系纯种大白猪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DNA混合池,通过克隆测序比对,检测猪PTGS2基因的遗传变异;采用PCR-RFLP技术对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目标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猪PTGS2基因外显子2上存在1个g.86A>G碱基突变,并具有Msp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且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PTGS2基因g.86A>G多态性分布达到遗传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AA基因型初产母猪弱仔数显著少于AG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经产母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高于AA和AG基因型,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TGS2基因外显子2 g.86A>G多态性位点显著影响初生窝重和弱仔数,可作为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大白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为猪分子遗传标记提供依据。以美系及法系纯种大白猪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DNA混合池,通过克隆测序比对,检测猪PTGS2基因的遗传变异;采用PCR-RFLP技术对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目标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猪PTGS2基因外显子2上存在1个g.86AG碱基突变,并具有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且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PTGS2基因g.86AG多态性分布达到遗传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AA基因型初产母猪弱仔数显著少于AG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经产母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高于AA和AG基因型,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TGS2基因外显子2g.86AG多态性位点显著影响初生窝重和弱仔数,可作为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 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通过基因池测序的方法寻找该基因的突变位点,并采用PCR-RFLP进行基因型检测,最后将其与大白猪和北京黑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 T>C和g.844 G>T).(2)2个位点在大白猪和北京黑猪上均表现出多态性.(3)2个位点对经产母猪的仔猪初生窝质量的影响显著,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可将该基因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系大白猪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B,BMPR-Ⅰ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i-SNP中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对BMPR-ⅠB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头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大白猪在BMPR-ⅠB基因746AG和852GA位点均未检测到多态性,804GC位点上均表现为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为优势等位基因;960C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中以CC基因型频率较高,而在英系大白猪中以TT基因型频率较高,在加系大白猪中CT基因型频率较高,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群体在804GC和960C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804GC位点在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中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数等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960C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死胎数极显著低于CC基因型1.027头(P0.01);英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1.976头(P0.05),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2.118头(P0.01);加系大白猪中TT基因型产活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0.886头(P0.05),死胎数、畸形头数显著低于CC基因型0.707和0.337头(P0.05)。960CT位点中TT基因型可作为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猪RXRB基因多态性位点,并筛选与猪生长育肥和繁殖性状显著相关的SNPs,为种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遗传标记位点。本研究通过采集962头健康大白猪(美系大白459头,法系大白503头)的血液DNA,利用直接测序法和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两个品系大白猪RXRB基因SNP位点,并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利用SAS 8.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Mixed)对RXRB基因SNP位点与表型性状值进行关联分析。利用Haploview 4.2软件对RXRB基因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在两个品系大白猪群中共检测到10个SNPs,其中,美系大白有5个SNPs,法系大白有5个SNPs。经X2适合性检验,该10个SNPs在大白猪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rs340542491、rs330162688和rs326226767与达100 kg体重日龄达到显著相关(P<0.05);rs340542491、rs330162688、rs336609453和rs332169586与活体背膘厚达到显著相关(P<0.05);rs340542491、rs325538588、rs691889709和rs323107853与初生重达到显著相关(P<0.05);在体长中,仅rs324141460的GA基因型个体显著大于GG基因型(P<0.05);rs325538588和rs80789331与眼肌面积达到显著相关(P<0.05);在乳头数中,rs340542491和rs330162688与左乳头数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rs324141460与左、右乳头数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rs336609453和rs332169586与右乳头数达到显著相关(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在美系大白中,rs326226767-rs325538588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D’=0.96,r2=0.91>0.33),rs330162688-rs324141460处于完全连锁状态(D’=1),rs324141460-rs340542491处于完全连锁状态(D’=1),单倍型组合关联分析结果与单个SNP关联分析结果一致,单倍型组合与达100 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初生重和乳头数等性状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在法系大白中,rs691889709-rs323107853处于完美连锁状态(D’=1,r2=1),单倍型组合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组合与体长和乳头数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以上结果提示,RXRB基因内的10个SNPs可以作为猪育种改良的分子标记,同时对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developmental piuripotency associated 5,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以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试验群体,采用PCR-RFLP、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检测猪Dppa5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母猪产仔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 T> C和g.844 G> T;猪Dppa5基因g.363 T> C 位点对初产大白猪的总产仔数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经产大白猪、长白猪的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 0.05);g.844 G> T位点对经产长白猪和大白猪的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 0.05)。综合结果分析,Dppa5多态位点对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影响,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系大白猪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B,BMPR-Ⅰ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i-SNP中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对BMPR-ⅠB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头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大白猪在BMPR-ⅠB基因746A > G和852G > A位点均未检测到多态性,804G > C位点上均表现为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为优势等位基因;960C > 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中以CC基因型频率较高,而在英系大白猪中以TT基因型频率较高,在加系大白猪中CT基因型频率较高,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群体在804G > C和960C > 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804G > C位点在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中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数等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 > 0.05)。960C > 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死胎数极显著低于CC基因型1.027头(P < 0.01);英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1.976头(P < 0.05),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2.118头(P < 0.01);加系大白猪中TT基因型产活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0.886头(P < 0.05),死胎数、畸形头数显著低于CC基因型0.707和0.337头(P < 0.05)。960C > T位点中TT基因型可作为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房炎抗性功能基因的筛选与验证,通过分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数和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乳房炎的抗病情况。本研究对北京地区568头中国荷斯坦牛DCK、HIST1H2BK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细胞数、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CK基因的SNP位点6:g.86337334 A>G与体细胞数极显著相关(P<0.01),SNP位点6:g.86322040 C>T [rs43472176]与体细胞数也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HIST1H2BK基因的SNP位点23:g.31354269 T>G[rs41654340],与体细胞数呈显著关联(P<0.05),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DCK、HIST1H2BK基因位点与体细胞数性状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率或乳蛋白率性状。本研究为荷斯坦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乳头数性状是猪最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与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本试验以Illunima Porcine SNP 60K芯片对22头可乐猪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 1.07软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左乳头数、右乳头数和总乳头数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多重检验之后,共鉴定出全基因组水平潜在关联的SNPs位点4个(P<2.06E-5);染色体水平显著关联位点3个,潜在关联位点18个;在关联SNP位点可能连锁的上、下游1 cM区间内检索到304个基因,其中Wnt及Fgf信号通路中的候选基因BTRC、FGF5、FGF8和BMP3、RASGEF1B、HMGB3可能影响猪的乳头数性状或繁殖性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发掘出的关联SNP位点及潜在候选基因,将为可乐猪的选育保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D)基因第1外显子上的错义突变位点G32E(g.61399G>A)多态性与北京黑猪脂肪沉积相关性状的关联。利用Sequenom质谱检测平台检测北京黑猪及多个中外猪种群体G32E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北京黑猪背膘厚及肌内脂肪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北京黑猪中,G32E位点GG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性状极显著高于GA和AA基因型个体(P<0.01),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联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梅山猪和二花脸猪中,主要以A等位基因为主;而在中国地方猪种民猪、莱芜黑猪、丫杈猪及国外商品猪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中,G等位基因频率高。初步认为PPARD基因G32E位点多态性对背膘厚性状有显著影响,对肌内脂肪含量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实验旨在分析KPNA7基因多态位点在地方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选择90头健康经产松辽黑猪母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KPNA7基因的SNP位点,SPSS 26.0软件分析KPNA7基因的SNP位点多态性与松辽黑猪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在松辽黑猪KPNA7基因第9外显子和第4、8内含子共发现6个SNP位点,其中在KPNA7基因第4内含子的g.385302 T>C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g.385256G>A和g.385248G>A存在连锁突变,均检测到2种基因型:GG、GA;在第8内含子的g.372731A>G发现3种基因型:AA、AG、GG,g.372629C>T处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T、TT。KPNA7的突变位点均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计算显示,KPNA7的突变位点均为中度多态(0.25C.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3周龄重、断奶重显著高于TC、CC基因型个体,TT、CC基因型个体的乳头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4.
以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429头母猪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猪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其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2对引物(E2和E5)中各检测到一个多态位点,均出现3种基因型。E2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中,B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在所有胎次中,BB型个体的TNB和NBA均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对于长白猪在所有胎次中,AA型个体的NBA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E5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中,AA型个体的NBA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对于大白猪,E2位点BB基因型可作为TNB和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E5位点AA基因型可以作为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陆川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以期为猪生产性状标记辅助选择侯选基因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SSCP技术,在陆川猪和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了1个SNP位点,并将这个SNP位点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IGF2基因对陆川猪和大白猪初生重、平均日增重影响均显著(P<0.05),对断奶重的影响在大白猪上显著(P<0.05),在陆川猪上不显著(P>0.05),可作为用于育种实践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HRM)分型方法检测大白猪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6(cell division cycle 16,CDC16)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大白猪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试验共采集246头大白猪的耳组织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小群体样本进行PCR扩增后,通过测序方法寻找两个基因在该群体中的多态性位点,针对已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设计HRM专用引物,利用HRM方法对大群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将所得结果与大白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C4R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2207A>G,2个等位基因:A和G,3个基因型:AA、AG和GG;在CDC16基因第18外显子上检测到了1个突变位点837T>C,2个等位基因:T和C,2种基因型:TT和CT。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2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种群中分布差异不显著,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MC4R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343头法系大白猪HDAC1基因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对乳头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初生重和体长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群体中检测到HDAC1基因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G和GG基因型)的存在。HDAC1基因HinfⅠ位点与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显著相关,G等位基因具有显著降低达100 kg体重日龄的遗传效应,而GG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要高于A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的生长性能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β3)基因在大白猪×民猪构建的F2代资源群体内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猪脊椎数性状的关系。试验采用PCR技术,以F0代个体的DNA为模板,筛选TGFβ3基因外显子区的SNP,并将筛选到的SNP在F2代群体中进行验证,进而分析SNP与猪脊椎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TGFβ3基因在F0代个体中仅筛选到1个SNP位点,即SSC7:105179474GA,表现为两种基因型GG和GA。TGFβ3基因不同基因型与F2代个体脊椎数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SSC7:105179474GA与猪肋骨数、胸腰椎数之和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猪腰椎数无显著相关(P0.05)。χ2适合性检验发现,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综上所述,TGFβ3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脊椎数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SSC7:105179474GA位点有望作为提高猪脊椎数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HRM)分型方法检测大白猪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6(cell division cycle 16,CDC16)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大白猪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试验共采集246头大白猪的耳组织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小群体样本进行PCR扩增后,通过测序方法寻找两个基因在该群体中的多态性位点,针对已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设计HRM专用引物,利用HRM方法对大群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将所得结果与大白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C4R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2207AG,2个等位基因:A和G,3个基因型:AA、AG和GG;在CDC16基因第18外显子上检测到了1个突变位点837TC,2个等位基因:T和C,2种基因型:TT和CT。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2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种群中分布差异不显著,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MC4R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而CDC16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关联分析结果发现,MC4R基因对大白猪体重及日增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CDC16基因对大白猪体高、体长和体重等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MC4R与CDC16基因对大白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后续大白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现代分子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IRS4基因多态性及其在17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寻找基因内与脂肪沉积性状QTL效应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比较测序方法搜寻到IRS4基因的3个SNPs,分别是在启动子上的g.96CG,外显子上的同义突变g.1829TC和错义突变g.1794TC(p.Phe432Leu)。RT-PCR检测后发现,IRS4基因在垂体、下丘脑中高度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苏太猪群体、二花脸群体、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及中国地方野猪中,用PCR-RFLP方法对IRS4的3个SNPs位点进行判型,然后分析它们的基因频率及其与4点(肩、胸、腰、臀部)背膘厚、腹脂重、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发现,g.96CG位点在F2家系(含有SSCX QTL)中分离程度很低,被首先排除作为潜在因果突变(QTN)的可能性。g.1794TC和g.1829TC位点在所有检测的西方猪种(白色杜洛克和杜长大)是均为TT基因型,而它们的CC基因型频率在二花脸猪中分别为65%和100%。在不同群体中标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1794TC与F2个体所有脂肪沉积表型均极显著相关(P0.01),但它在苏太猪中仅与IMF显著相关(P0.05),且与二花脸猪表型关联不显著(P0.05);g.1829TC则不仅与F2个体所有脂肪沉积表型均极显著相关(P0.01),而且与苏太猪的4点膘厚和眼肌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1794TC错义突变可能对IRS4蛋白的功能影响不大。结果提示,该错义突变也不太可能是影响脂肪沉积的QTN,而g.1829TC与F2和苏太猪的脂肪沉积性状都显著关联,故其可作为这些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