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旱作农业隔坡梯田灌溉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包括坡面径流试验、土壤含水量观测试验、坡面径流集水试验、节水灌溉试验,并利用观测数据分析了隔坡梯田的灌溉效益。结果表明,隔坡梯田具有明显的阻拦泥沙、保持水分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土壤养分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效益,并提出了最佳平坡比,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集水灌溉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旱作农业隔坡梯田灌溉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包括坡面径流试验、土壤含水量观测试验、坡面径流集水试验、节水灌溉试验,并利用观测数据分析了隔坡梯田的灌溉效益。结果表明,隔坡梯田具有明显的阻拦泥沙、保持水分、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土壤养分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效益,并提出了最佳平坡比,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集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坡耕地面积虽然仅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3.15%,但其土壤流失量却占全省土壤流失总量的35%以上。对坡耕地实行梯田化改造,可以增加土壤水库库容,提高降雨径流的就地拦蓄入渗率,是旱作农田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甘肃省梯田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土壤、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地形地貌等自然因子及农村人口密度等社会因子,把甘肃省梯田划分为黄土区(Ⅰ)、土石山区(Ⅱ)2个一级梯田类型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区(Ⅰ_1)、陇中黄土丘陵区(Ⅰ_2)、陇南西礼徽成丘陵盆地区(Ⅰ_3)、甘南高原草原区(Ⅰ_4)、陇南土石山区(Ⅱ_1)、河西南部土石山区(Ⅱ_2)6个二级梯田类型区,全面掌握了不同分区梯田建设现状、现有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的资源量。对各类型区梯田建设潜力和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建设高标准梯田,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旱作梯田是陕北丘陵沟壑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促进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分析现状旱作梯田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探讨了新时期旱作梯田建管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旱作梯田的粮食生产、水土保持等传统作用,以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  相似文献   

5.
梯田、坝地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高原梯田、淤地坝建设规模、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梯田、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粮食安全、生态恢复重建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梯田和坝地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突破口和根本保障。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增产的同时,带动和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而保障国家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建设恢复成果,使得黄土高原走上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秦安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经验是整体规划、整流域推进,整合涉农资金、调整产业结构、集中连片配套建设,创建旱作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水平,做到了梯田、果园、路网、水利、水保设施和农路绿化五配套,逐步形成了"梯田+林果+全膜+节灌+路网"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旱作农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1 汝阳县的梯田现状1.1 发展速度较快河南省汝阳县的梯田建设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建立以前,但真正进入大规模持续发展阶段是1965年以后.1965~1977年主要发展的是旱作梯田,出现了以登山村为代表的修造石坎梯田的典型,丘陵区出现了不少修建人造小平原的典型,这12年间全县共修造土、石坎梯田2600多hm~2.从1982年开始,汝阳把旱作梯田建设纳入到了小流域治理规划,由此推动了旱作梯田的又一次发展,此后又围绕各类灌区渠系的土地平整发展起了水浇梯田,这15年间共新修土、石坎梯田3300多hm~2,到1996年底,全县的梯田面积累计达到了6000hm~2,占总坡耕地面积1.53万hm~2的39.1%.  相似文献   

8.
基于SPOT5卫星影像的梯田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m分辨率的SPOT5卫星数据,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南小河沟内的梯田现状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5m分辨率的SPOT5卫星影像进行黄土高原沟壑区梯田监测,基本能够满足其实时、动态监测的需要,是实现大面积梯田监测的有效手段。与以QuickBird卫星影像(分辨率0.61m)为信息源的梯田监测结果相比,其解译精度可达86%以上,可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较大面积的梯田监测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8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一行来我省调研座谈。省水利厅厅长陈耳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省水利厅巡视员王贵平主持会议,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省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中心、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省水保所的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同志重点就"水土保持率"概念、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建设、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目标和对策等方面,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梯田是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甘肃梯田建设现状及梯田建设技术指标着手,分析了现有梯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标准梯田的概念及主要技术指标、生态梯田的概念和建设思路及主要技术标准、低标准梯田的定义和判别指标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甘肃梯田建设有力推进全省脱贫攻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始终把梯田建设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兴修梯田211.67万hm2。在梯田建设中,甘肃大力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充分利用规模化的梯田资源,发展旱作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路子。梯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定西市抢抓全省启动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的机遇,创新机制,整合项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依托梯田工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了梯田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延安市旱作梯田水分有效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安地区坡耕地上水土流失引发的水分亏缺和养分下降是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坡耕地的水分、养分是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中流失掉的。梯田是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措施,通过扩大梯田面积,加大农田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粮食单产,是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主攻方向。因此,认为梯田是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与粮食生产矛盾的结合点。通过对延安地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实现作物对有限水分高效利用为核心,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挖掘作物抗旱节水潜力二者同时并举,传统旱作技术与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以品种改良、土壤培肥、覆盖栽培与抗旱节水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旱作梯田水分有效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南部作物水肥产量效应的田间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典型旱作农田的水肥效应,得出了小麦和玉米在试验年份的水分满足程度和农田水分供需平衡过程。指出,影响该区当前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肥力,而不是水分。本文再次明确指出土壤水库在旱农条件下作物供水调节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根据全生育期中土水势剖面的变化再次提出低土水势水分的较高有效性问题。本工作所取得的结论对发展黄土高原南部旱作农业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梯田是甘肃旱作农业的基础工程 ,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截至 1999年底 ,全省已累计兴修梯田 14 8 93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5 7%。提出到 2 0 10年全省梯田累计达到 2 40 4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92 3 % ,基本实现梯田化目标。提出了梯田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梯田的调查研究"一书是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理论分析和提高,并对修梯田的工具亦有所改进。在生产实践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书中所提出的修筑软埝(即宽埂梯田)和狭条梯田的有效工具(三角刮土器),已在群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梯田地形具有独特的平面和剖面形态特征,而现有梯田地形分类无法准确反映梯田地形的平面形态特征,导致其难以满足未来构建梯田地形数值模拟模型的需求.以黄土高原旱梯田地形为切入点,对梯田地形的总体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特征及几何量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梯田平面形态特征的梯田地形分类,并在结合现有梯田地形分类的基础上,构建出梯田地形综合数字分类.与传统梯田地形分类相比,该分类综合考虑梯田的总体特征和平面及剖面形态,能更好地反映梯田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几何量测特征.研究结果为未来构建梯田地形数值模拟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探讨利用DEM实现梯田地形的有效数字表达与分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思路与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新要求,依据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以减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析手段,结合调研、历史资料分析,总结了现状淤地坝的分布区域,揭示了适宜修建淤地坝区域,并通过对减少入黄泥沙需求、大型淤地坝与中小型淤地坝的配置比例等方面的分析论证,确定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新建规模、除险加固规模和提质增效规模,旨在为下一步淤地坝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始终以梯田建设为龙头,20世纪90年代末"水保立区"战略的确立大规模推进了梯田化进程,跨入21世纪后兴修梯田更上升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掀起了"贷款修地—种植马铃薯—当年还贷"的热潮。"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促发展"旱作农业发展模式的大力推广应用,使全区初步走上了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作者运用^15N同位素标记手段,结合田间氨挥发直接测定技术,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春麦农田氮素运移现状进行系统地研究,指出化肥氮素的高挥发,高残留,高不明途径损失和低利用率构成了该区旱作农田氮素“三高一低”的运移特征,并对改善氮素运移,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