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准确分析测定,是农业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构建产品多品种多环节模型集群理论方法,可高效解决单一环节或单一模型难以解决的分析技术难题。【方法】在农产品供需的重要要素即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价格等分析预测过程中,针对农产品品种间关联性强,自然、社会、经济诸多影响因素纠缠,模型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参数时变的特点,提出多品种农产品“因素分类解耦、参数转用适配”方法,以构建多时空维度的监测预警模型集群。【结果】利用“因素分类解耦、参数转用适配”技术方法,研究构建了不同农产品的生产类、消费类、贸易类、价格类的模型集群。这些模型集群可用于对不同时空维度的水稻、玉米、小麦、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供需的长中短期的分析预测,支撑形成了农业展望中的主要农产品平衡表,其中主要农产品全国年度生产量6年平均预测精度高于97%。【结论】研究提出的农产品监测预警模型集群构建理论及其方法,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多品种模型集群的求解效率和准确率,增强了农产品供需分析预测的系统性与智能性,为系统揭示农产品复杂的时空供需变化特征、促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科学性和可预见性,提供了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黑色预警方法,以价格波动率为警情指标,CPI 月度波动率平均值1~2 倍标准差确定警限,建立我 国重要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模型并展开预警分析。结果显示,2013 年我国稻米价格异常波动较少,猪肉和鸡蛋 价格异常波动较为剧烈。最后提出需从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尧加快农资市场整治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完善农产品 消费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出台政策,以保证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大数据与农产品监测预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海量信息的爆发,农业跨步迈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农业监测预警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监测预警的分析对象和研究内容更加细化、数据获取技术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技术更加智能、信息表达和服务技术更加精准。伴随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监测预警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农业基准数据、开展农产品信息实时化采集技术研究、构建复杂智能模型分析系统、建立可视化的预警服务平台等将成为未来农产品监测预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应该形成大思维,开展大合作,迎接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凭借信息化先发优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国内针对粮食、肉类、果蔬等主要农产品建立了一系列预警模型并得到初步应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流、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构建了面向大数据环境的农产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框架,并提出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48-19151
在阐述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依据19902007年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数据,利用VEC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均衡关系,采用Chow′s断点检验测算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正以一种内生的力量影响着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着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度呈由弱到强,又逐渐减弱的态势,峰值在1998年达到最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着农产品价格,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阶段的特征。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双重稳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积极的就业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提高国家农产品生产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以河南省新乡县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分析产粮大县小麦标准化推广工作的发展现状,结果发现,标准化生产和非标准化生产相比,投入成本和产值均有增加,其中土地流转成本是制约标准化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标准化推广过程中,由于灾害频发、生产条件限制、土地流转成本高、人才缺失以及小麦质量和价格不匹配等影响因素,使得小麦标准化生产推广受阻。提出应提升自然预警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技基层服务人员、改善生产技术、建立品牌意识等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提高小麦标准化推广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将从多方面推动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然而,它可能会加剧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农产品供给过剩的矛盾,还会使我国在实施农业支持和保护措施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体制创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推动农业“两个转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The primary go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o guarante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supply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Hence, the scientific work on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s well as agricultural outlook must be strengthened.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the China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CAMES) on the basis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outlook models. The system is a dynamic and multi-market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integrates biological mechanisms with economic mechanisms. This system, which includes 11 categories of 953 ki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uld dynamically project agricultural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assess food security, and conduct scenario analysis at different spatial levels, time scale levels, and macro-micro levels. Based on the CAMES, the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of the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over the next decade are project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i) The production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ll continue to grow steadily, mainly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yield. ii)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consumption will b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anwhile, a high self-sufficiency rate is expected for cereals such as rice, wheat, and maize, with the rate being stable at around 97%. iii) Agricultural trade will continue to thrive. The growth of soybean and milk imports will slow down, but the growth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exports such as vegetables and fruits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农民的生产行为入手,研究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结果显示,农产品作为必需品本身的特性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源,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期,引起农民、消费者、投机者对农产品的储存和抛售行为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合理的农产品储备制度会加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选择合适的收购或抛售时机并考虑这些行为对农户生产和对社会储存或抛售的影响,才能起到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作用,农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民预测的准确性和农民对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达到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冯华 《农业展望》2014,(5):30-33
农产品生产价格波动与农村耕地利用关系密切,事关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对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波动对农地利用影响的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影响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监测预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世卫 《农学学报》2018,8(1):205-210
农业监测预警不仅是当今农业科技的前沿领域和重大课题之一,也是应对农业的复杂性、高风险性,突破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管理等问题的高端工具。文章以农业监测预警内涵特征的变化为基础,系统回顾了几十年来国内农业监测预警研究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简述了农业监测预警研究在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上取得的突破,总结了近10年来在不同产业领域中监测预警取得的系列重大进展,以及在现代农业管理的应急调度及信息权威发布上的重要应用。最后针对当前国内农业面临的发展新态势,提出了农业监测预警的未来发展前景,指出大数据和智能化支撑的中国特色农业监测预警体系,必将成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廖杉杉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219-222
从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了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价格调控方面的具体做法,并对这些做法的共性进行了抽象概括;同时,在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要确保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政府应从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每一个环节着手,不仅要重视农产品的均衡稳定供给,还需要重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产品价格波动日益增大,波动周期呈现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波动较大的 农产品有蔬菜,木材,黄豆,粮食,肥猪和食用植物油等总体而言,广东农产品价格波动表现出和粮食价格波动基本 一致与全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大致相同,涨落周期与工业增长速度变动周期一致与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 方向变动以及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变动趋势相近等规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传 递效应日益明显,广东农产品价格将表现出短期波动加剧长期快速上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原料乳价格波动情况分为3个阶段。影响其波动的主要原因有饲养成本、原料乳供求、原料乳质量、乳制品进口、国际乳制品价格、气候、疫情和政策。原料乳价格波动过大会影响奶农、乳企和消费者的利益。必须科学制定乳业发展规划,规范原料乳交易,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乳企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蔬菜价格为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建模方法,研究全国和区域蔬菜价格的走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02年全国蔬菜年均价呈缓慢降低走势,2003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走势,2017年以后有所下降,2010—2018年上海蔬菜年均价与全国蔬菜年均价走势一致,但低于全国蔬菜价格水平;2)全国和上海的月均价和日均价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不规则性,上海蔬菜价格的不规则波动性高于全国蔬菜价格;3)全国和上海蔬菜月均价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全国蔬菜价格与前3年同月价格、当年前1月价格有较高的关联性,而上海蔬菜价格与当年前4个月价格的关联性最高,与前2年同月价格也有较高关联性;4)全国和上海蔬菜年均价均与上期价格、生产成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一元回归分析表明,蔬菜价格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区域尺度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研究,从而据此调控生产,使产品供应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郭利京  赵瑾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212-215
信息是当今社会的心脏,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转的基石。应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原 因要要信息缺失和从众行为。 结果表明,由于信息缺失,散养户过分关注当前市场价格和跟随规模养殖主体市场行为, 导致了众多散养户同时进出市场的从众行为,是造成生猪周期性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培养养殖主体搜集和 利用市场信息意识,建立生猪及猪肉生产供求总量信息数据库,为生猪经营者正确决策和生产行为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影响,基于1999年1月-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产品消费价格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大,其次是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小;从长期来看,199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而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不同汇率制度改革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静  王健  周国民 《农业展望》2014,10(5):56-62
在调研中国主要的11类网络农产品价格信息源的基础上,构建了描述农产品价格信息属性的九元组,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3类语义异构类型:模式语义异构、上下文数据语义异构、个体异常数据语义异构。最后,分析了消除多源网络农产品价格信息语义异构的现有方法和不足,并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波及效应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个部门和多个部门产品价格变动的模型,计算农业产业部门中一个和多个部门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波及的程度,得出农业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的影响很小。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各个产业乃至全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将会不断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