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同期发情的优点如果能使一群母猪在预定的时间同期发情,那么观察发情所需要的劳力就可大大减少,授精和分娩都可在短期内集中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饲养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还可提高受胎率。集中分娩对仔猪培育有很大好处,可以将  相似文献   

2.
《湖北畜牧兽医》2006,(8):41-41
1断乳措施 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对达到预定断乳日龄的仔猪果断与母猪进行分离.由于断乳迅速突然,对母猪和仔猪的应激较大.生产中通常采用断乳前3~5d降低母猪精、青饲料的给量和饮水量,以降低泌乳量,同时也可降低母猪乳房炎的发生率.断乳后,仔猪可原圈栏饲养5~7d后转入保育舍.这种做法能够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可使仔猪进行安全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应用前列腺素类似物氯前列烯醇对100头配种后112-113d的妊娠健康大约克夏母猪进行同期分娩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肌肉注射0.05、0.10和0.20mg氯前列烯醇可分别使90%、95%和90%的母猪在用药后16.0-28.0h分娩,用药母猪的产程明显缩短,压死仔猪的比例明显下降,该药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要求猪的繁殖过程能更多地受到人为的控制,以便更方便的组织生产。达到同期发情、集中配种、妊娠期统一管理、同期分娩、仔猪交叉寄养、同期出栏等目的。集约化养猪场的繁殖控制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同期发情1.1青年母猪的同期发情1.1.1未进入初情期的青年母猪的发情同期化——促性腺激素+PGF2a法:每4-6头青年母猪为一群进行群养,根据  相似文献   

5.
仔猪护理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饲养人员最费精力的一项工作,精心护理好仔猪,这是减少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实践,对如何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现总结出如下经验供参考。1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母猪场,要求母猪的产仔期应有计划的按批相对集中进行分娩产仔。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仔猪相互寄养,不然,甲母猪产仔过多,而乙母猪产仔数又过少,若产仔期相隔时间长,就难以寄养仔猪;如遇到母猪产后疾病或无乳不能带仔时,就更麻烦了。采取按批相对集中分娩产仔,不但便于仔猪寄养和母猪并胎,还可以将几窝…  相似文献   

6.
母猪批次化繁殖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批次化繁殖是利用现有生物技术,使母猪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最终实现"全进全出"、工厂化生产的规范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批次化繁殖对母猪妊娠期、产仔数及仔猪的相关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减轻猪场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仔猪护理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首要环节,护理仔猪也是饲养人员最费精力的一项工作,精心护理好仔猪,这是减少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为了进一步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实践,并与广大饲养人员一起,对如何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现总结出如下系列点滴经验供参考。1集中分娩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母猪场,要求母猪的产仔期应有计划的按批相对集中进行分娩产仔。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仔猪相互寄养,不然,甲母猪产仔过多,而乙母猪产仔数又过少,若产仔期相隔时间长,就难以寄养仔猪;如遇到母猪产后疾病或无乳不能带仔时,就…  相似文献   

8.
目前正是母猪大量分娩的季节,做好春季仔猪的丰收工作,不仅是实现今年生猪大发展的重要关键,对保证完成今年生猪收购计划,增加肉食供应,亦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仔猪收获的特点是:分娩的母猪多、初产的母猪多,分娩时间比较集中,产仔的数量多,母猪分娩后要及时进行配种。因此必须提早动手,充分做好收羔准备,加强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迎接仔猪大丰收。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养猪要求对母猪以周为单位进行分批断奶,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因此,为了使同期进入分娩舍的同批母猪能同期断奶,断奶时各窝仔猪头数和体重大小比较一致,常采用以下三种寄养方法。一“多少寄养”:按照仔猪数量进行调整,使各窝仔猪数量基本平衡。这样不会因为某些母猪带仔太少,有些乳房无仔猪哺乳导致乳房萎缩,而影响下一胎产仔时的泌乳力;也  相似文献   

10.
母猪产死胎、弱胎和断奶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养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响应国家在养殖业中执行的“减抗替抗”政策,本文基于中医辩证论治,探讨中草药复方芪英汤、子甘汤分别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对同期发情的母猪(35头)和同期断奶仔猪(140头)进行中药方剂预混饲料的饲养方式,分别持续饲养至分娩结束、30 d,同时记录母猪分娩数据包括窝均出生仔猪数、窝均重、窝均死胎数、死胎率等,仔猪生长数据包括初重、末重、料肉比和腹泻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母猪血清中IL-6、IL-1β、TNF-α、IgG、IgA、IgM和断奶仔猪血清中IgA的分泌情况以及母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抗体来确定母猪免疫力情况。结果表明,芪英汤可以显著降低妊娠母猪炎性因子IL-6、TNF-α分泌水平,降低低胎次母猪生产新生仔猪死胎率、弱胎率、死亡率,分别下降1.96%、5.83%、8.25%,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子甘汤和芪英汤联用能够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期IgA水平,降低腹泻率和料肉比, 提高生长性能,降低断奶仔猪血液中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综上,中药复方芪英汤和子甘汤有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恢复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母猪的管理 1.转入和划区 临产母猪最好在产前5~7d转入分娩舍以适应新环境,并按照分娩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区域管理,这将有利于不同阶段哺乳母猪的喂料和仔猪的补饲,也便于对同一批次出生的仔猪集中管理,例如阉割小公猪、集中断奶、集中转栏等。分娩母猪杂乱无章地分布在分娩舍内会给本来繁琐的工作日程带来更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让母猪白天分娩是近几年母猪生产繁殖中一项新技术,就是给临产母猪注射新型高效兽用前列腺素,诱导母猪在白天分娩,克服母猪在夜间分娩的弊端,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母猪的管理 1.转入和划区 临产母猪最好在产前5~7d转入分娩舍以适应新环境,并按照分娩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区域管理,这将有利于不同阶段哺乳母猪的喂料和仔猪的补饲,也便于对同一批次出生的仔猪集中管理,例如阉割小公猪、集中断奶、集中转栏等。分娩母猪杂乱无章地分布在分娩舍内会给本来繁琐的工作日程带来更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通过嘉吉饲料(山东)有限责任公司Doncom 21农场管理软件研究母猪背膘厚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通过改善二元母猪配种至分娩前背膘厚度的情况进而研究其对仔猪平均初生重及产房仔猪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母猪背膘厚的改善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初生重并降低产房仔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挖掘母猪生产潜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仔猪早期断奶可节约母猪饲养成本,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提高分娩舍利用率,减少仔猪感染母猪病原机率。由于仔猪早期断奶打破了仔猪正常的生长进程,仔猪会产生严重应激反应,处理不好容易引起仔猪腹泻、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在生产中,采取两点式或三点式饲养,实施三阶段饲喂法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是仔猪早期断奶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分娩母猪是否存在垂直感染;是否可引发繁殖障碍。选同批进入产房分娩的LY二元母猪24头,分娩时从母猪耳静脉、脐带及所产仔猪的耳静脉采血,用鲜血压片法检验,明确是否存在垂直传染,并跟踪检测。同时对此批母猪是否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观测。结果表明:①猪附红细胞体可通过脐带传递感染所分娩的全部仔猪;②感染附红体病的母猪未发生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7.
刘向东 《猪业科学》2022,39(6):52-54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重大升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猪场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在猪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所谓的批次化生产即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依据猪群规模大小,将母猪群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分娩以及同期断奶,执行同批次全进全出的节律性生产,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传统的每天都要进行断奶、查情配种、上产床的生产模式相比,批次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同一批次母猪的全进全出管理可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批次化生产可以节约人力等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批次化生产还可以提升母猪的生产成绩,同期分娩和断奶可以提高仔猪的整齐度。总而言之,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仔猪整齐度和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疾病发生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想要做好批次化生产仍需要把握关键的生产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18.
1提高仔猪初生重 仔猪初生重是分娩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仔猪出生重越重,仔猪断奶重也越重。仔猪初生重每增加1克仔猪断奶重就增加2.34克,初生重每增加100克,断奶前死亡率可降低10%。因此,根据妊娠母猪在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特点,提供合理的优质全价饲料,满足胚胎发育时营养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储备一定的能量,为分娩后母猪泌乳打好基础,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母猪的母性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一些异常的母性行为导致母猪咬死、踩死、压死仔猪。而现代养猪生产中往往只重视降低挤压导致的仔猪死亡,而忽视了母性对降低仔猪死亡率的作用。母性行为是受多因素如激素、环境、遗传等多个方面影响和调控的复杂过程。文章就母猪筑巢阶段、分娩阶段、哺乳阶段的激素变化,不同分娩环境对母性影响,以及遗传因素对母性行为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为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冯冬冬  贾维生 《饲料广角》2012,(13):30-32,34
妊娠母猪的饲养目标是提高繁殖性能,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改善养猪生产的整体效益。研究表明,妊娠母猪饲粮中适宜的纤维水平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存活、改善规癖行为(stereotyped behavior)和肠道健康、并降低母猪分娩应激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