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辣椒疫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辣椒疫病在我国不少地区为害严重,成为我国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减轻其为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了解辣椒疫病的抗性机制可为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抗性方面研究的主要成就,并展望今后辣椒疫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前景.以期为我国开展辣椒疫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危害辣椒栽培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病害,为辣椒抗疫病分子育种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辣椒疫病病原菌、疫病抗性遗传规律及疫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与QTL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毁灭病害.韩国研究认为花生与辣椒套种对疫病的防治效果为30 %~40 %,为探索花生、辣椒间作对该病是否有防治效果,笔者特进行了辣椒间种花生防治疫病的可行性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疫病对于辣椒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介绍了辣椒疫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辣椒是全球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占世界辣椒总种植面积的40%以上,辣椒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成为世界第三大蔬菜作物。辣椒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蔬菜产业之一。随着我国辣椒栽培量不断增加,辣椒疫霉病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是辣椒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因此,对辣椒疫霉病进行深入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综述了辣椒疫霉病症状及发病规律、目前国内外关于辣椒疫霉菌的研究进展现状,以及辣椒疫病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辣椒疫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达到控病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辣椒单作为对照(CK),在高畦双行辣椒行间种植不同密度(株距20、40、60 cm)紫苏,研究紫苏不同间作密度对辣椒疫病发生及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辣椒疫病的手段.结果表明:紫苏与辣椒合理间作可以有效防治辣椒疫病,辣椒叶片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显著降低.随着紫苏间作密度的降低(即间作株距的加大),各处理群...  相似文献   

7.
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辣椒疫病是造成辣椒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总结拮抗菌、诱导抗性及植物源杀菌剂在防治辣椒疫病上的研究现状,对辣椒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目前各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指出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病是危害辣椒的主要病害 ,在浙江千岛地区每年有近30 %的辣椒因此病而绝收 ,特别是近几年来高山蔬菜发展迅猛 ,高山辣椒因疫病而造成的损失也逐年加重。为加强对疫病的防治 ,淳安县蔬菜技术推广站于2001年引进各类防治辣椒疫病的新农药 ,并做了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杀菌剂绿亨一号3000倍 (北京绿亨科技发展公司 )、甲霜灵锰锌500倍 (浙江禾木农药化学有限公司 )、杜邦易保1000倍 (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克露600倍 (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百菌清800倍 (诺华农化有限公司 )、清水作对照。1.2方法2001年6~9月 ,…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病原、症状、发病条件、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让更多农技人员和农民正确地认识辣椒疫病的发生传播特性及防治技巧,有效抑制病害的流行危害,减少损失,实现辣椒的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辣椒生产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病危害日趋严重,本综述对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株系类型、传播媒介、防治方法、辣椒中CMV抗源筛选、抗性基因定位和连锁分子标记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辣椒CMV抗病育种和解析CMV抗性分子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甲霜灵和生防菌B702对辣椒疫病联合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是辣椒上的重要病害,由于辣椒疲病病原菌抗药性日益严重,给我国辣椒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尤其是在辣椒老产区.该病影响造成减产50-50%,甚至绝产.本文就化学杀菌剂甲霜灵与生防菌B702混剂对辣椒疫病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霜灵和生防菌B702混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证明甲霜灵和生防菌B702确实有协同防治作用.为化学杀菌剂防治与生物农药相结合防治病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近年来 ,辣椒疫病在我国不少地区为害严重 ,重病田死秧率达 30 %~ 10 0 % ,成为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如何采取高效的防治方法减轻其危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防治的主要成就 ,并展望今后辣椒疫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遵义辣椒疫病的发病条件及发病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卫  杨红  姜虹  牟玉梅  刘崇政 《蔬菜》2016,(7):69-71
通过2013-2015年共3年对遵义辣椒主产区遵义县枫香、鸭溪、三岔、龙坪、虾子、团溪等镇辣椒产区疫病调查和取样研究,并针对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耕茬条件、辣椒品种与辣椒疫病发病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辣椒疫病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雨日与发病成正相关;辣椒品种抗性是诱发感染疫病病害的内因,土质和栽培技术是导致辣椒疫病发生的先决条件。但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水旱轮作,高垄窄畦,地膜覆盖,选用抗病品种,搞好苗床,种子消毒,做好苗期、定植期至挂果期的生防菌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14.
乐都长辣椒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r)是青海省辣椒生产的重要病害,轻者减产20%~30%,重则减产一半以上,甚至绝收.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虽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理想,通过嫁接技术才能有效的控制疫病的发生.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近几年对辣椒嫁接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已筛选出优良的砧木品种,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现已在全省保护地累计种植嫁接辣椒20 hm2,将辣椒疫病发病率控制在6%以下,平均增产30%以上,菜农增收显著,有利于辣椒产业的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琼  张海松 《北方园艺》2012,(3):147-149
通过对峙培养等方法分离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有效拮抗的木霉菌株,进行了辣椒疫病的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Trichoderma spp.)TC株系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引起的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峙培养和木霉菌挥发性代谢物质抑菌活性测定试验中对辣椒疫霉菌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可达到75%和7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先浇灌接种孢子悬浮液后60d接种辣椒疫霉,对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3.7%。将木霉TC与15%甲霜灵1 000倍协同作用防治辣椒疫病时,可达82.5%,防效比单独使用木霉或甲霜灵要好。二者表现出较好的协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最好,其次是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化学药剂丙森锌的防治作用较差。试验结果表明,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院引进筛选出的生物复合菌1和生物复合菌2防治辣椒疫病的防效均比化学药剂好。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在我国的发生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采取高效的方法防治辣椒疫病、减轻其为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方面的主要成就,为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辣椒疫病与土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79年以来辣椒疫病( 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an)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石河子、伊犁、奎屯、哈密、吐鲁番及库尔勒等地陆续发生。至今发病面积约达2333hm2,发病死秧率20%~60%,是新疆辣椒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 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生长季节降雨很少,辣椒生长主要依赖灌溉。在灌溉条件下,辣椒疫病主要在根部和茎基部发生,导致辣椒全株萎蔫或青枯死亡,而茎、叶、果发病极少,是典型的土壤和水传病害。国内对辣椒疫病菌鉴定的文章较多,而对发病条件特别是土壤性质与发病的关系研究较少,而控制病原菌所要求的条件是当前疫病防治最有效的措…  相似文献   

19.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常常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毁灭性损失.目前,针对该病的防治所作的研究已不少,其中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如98%硫酸铜300倍液(任光弛,1990)[1]、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克露(杨君丽,1999)[2]以及杀毒矾、代森锰锌等等.还采用综合农业种植措施防治,如吕和平等研究发现采用起垄覆膜栽培、轮作倒茬、合理套作、浅灌控水等措施在重病区可使病株率降低73.9%,产量提高13%[3]等等.以及采用拮抗微生物来防治辣椒疫病,如朱宗源等筛选出的防疫1号和防疫2号对辣椒疫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可达到80%和60%[4]等等.  相似文献   

20.
500g/L氟啶胺SC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0g/L氟啶胺SC防治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500g/L氟啶胺SC含量为250mg/kg、333.3mg/kg、500mg/kg时,药后15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分别为75.42%、83.68%、88.81%;药后30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分别为79.02%、84.87%、90.61%,与空白对照相比其增产率分别为8.06%、13.42%、17.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