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组学联合分析在畜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调控过程,仅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单一组学来解释某种生物学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并逐渐成为畜禽研究中更受关注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组学分析技术原理,多组学联合分析的方法、优势及其在畜禽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FABP基因定位和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在不同畜禽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布莱凯特黑牛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的肉质性状是猪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营养及管理、屠宰程序等.矿物质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代谢紧密相关,是畜禽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此外,矿物质还可以改善滴水损失、肉色等肉质指标.因此,研究选取了5个猪品种,测定了背最长肌矿物质含量,并对其与肉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肌内脂肪是影响动物肉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肌内脂肪形成的大理石花纹是消费者评价动物肉质的最直观指标之一。肌内脂肪含量直接影响肉的口感、嫩度和风味,是动物肉质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动物肉质的关键指标,受品种、性别、年龄、日粮组成和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引进国外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改良并研究肌内脂肪沉积分子机制可以改善肌内脂肪含量。因此,动物肌内脂肪沉积及特异性调控因子的作用机制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国内外运用转录组学探寻畜禽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畜禽产肉与肉质性状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的肉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改善肉质就成为育种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适量的皮下脂肪可改善胴体外观,但皮下脂肪和腹脂太多则不好,而较高含量的肌内脂肪(I MF)则能改善肉品质。近几年来,畜禽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6.
肌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是当前畜禽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优良绵羊种质资源,提高绵羊的肉质性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肉用绵羊肉质性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的优势,对其在绵羊肉质研究上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膳食结构的优化,消费者更加青睐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绿色营养畜禽肉制品。畜禽的肌肉生长性状是影响产肉力等经济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的生长和发育是决定畜禽胴体和肌肉重量的核心,肌纤维作为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其种类、数量、伸展性等特性与肉品质紧密相关。MYOZ1基因是影响畜禽肉质性状的潜在候选基因,它通过参与Ca2+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从而对骨骼肌组织的发育、再生,以及骨骼肌纤维类型的转化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综述了与肌纤维类型、MYOZ1基因生物学特性以及该基因表达对肌纤维的调控等研究进展,从而为更深层次地探究MYOZ1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家禽肉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禽产品的丰富,家禽肉质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常规肉质的物理指标、肉类风味品质特性化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影响肉质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开展家禽肉质性状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其肉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含量很低,被贵州省列为重点发展的绿色健康食品之一。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应用转录组学解析鹅的繁殖性能、肉质与生长性状、宿主与病原的关系、皮肤毛囊等的分子调控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鹅遗传资源,解析其分子调控机制,进而对鹅进行育种工作,推动鹅产业发展。笔者对近年来鹅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黎真  牛冬  阮晖  傅衍 《家畜生态学报》2004,25(4):147-151
本文论述了影响畜禽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的概念,对目前影响畜禽繁殖性状(dw,ESR,FecB等)、肉质性状(Haln,RN-,IMF等)、生长性状(Myostatin,GH,Callipyge等)、外形及抗病性状(Luster等)的一系列主效基因作了较详细地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主效基因的应用前景及今后的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影响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真  牛冬  阮晖  傅衍 《家畜生态》2004,25(4):147-151
本文论述了影响畜禽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的概念,对目前影响畜禽繁殖性状(dw,ESR,FecB等)、肉质性状(Hal^n,RN^-,IMF等)、生长性状(Myostatin.GH,Callipyge等)、外形及抗病性状(Luster等)的一系列主效基因作了较详细地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主效基因的应用前景及今后的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畜禽优良性状的研究已从对表型选育进入到对单个或多个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分子选育,如对猪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在影响猪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火腿重量等方面筛选到许多关键基因。近年来,非洲猪瘟肆虐,对猪抗病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也发现了众多关键基因,如CD163直接参与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的侵入机制。除了疾病的影响外,繁殖性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各重要性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积累了大量重要育种价值基因的多维数据,且由此开发出了多种基因筛选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及其作为全基因组筛选工具的成功应用,以及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筛选与多组学的联合应用等,进一步推动了遗传育种领域的发展。作者系统总结了猪肉质、抗病及繁殖性状相关的重要育种价值基因及其挖掘技术,以期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是最重要的饲草作物之一,近几年其组学研究进展迅速,极大推动了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拼接、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型组学等多组学研究日渐深入,在紫花苜蓿逆境响应机理探究、重要功能基因挖掘、优良性状选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综合阐述了紫花苜蓿基因组进化、基因家族鉴定、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挖掘、非生物胁迫分子响应机制和种子多光谱表型组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苜蓿多组学研究的方向和热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且有许多优良性状基因,但这些优良性状基因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基因水平上开展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畜禽经济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目前,虽然传统系谱选择方法在育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准确率低、育种周期长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技术大大促进了畜禽育种方法的革新。从低通量、耗时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标记(RFLP)到如今高通量、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基因检测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基因芯片技术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畜禽育种的新技术手段和新热点。主要介绍了高、低密度SNP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及应用,并简述了其技术优势、存在问题及挑战、应用展望,旨在表明基因芯片技术必将会成为畜禽分子育种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在畜禽种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期为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推进中国畜禽育种遗传进展,提升中国畜禽种业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且有许多优良性状基因,但这些优良性状基因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基因水平上开展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畜禽经济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目前,虽然传统系谱选择方法在育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准确率低、育种周期长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技术大大促进了畜禽育种方法的革新。从低通量、耗时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标记(RFLP)到如今高通量、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基因检测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基因芯片技术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畜禽育种的新技术手段和新热点。主要介绍了高、低密度SNP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及应用,并简述了其技术优势、存在问题及挑战、应用展望,旨在表明基因芯片技术必将会成为畜禽分子育种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在畜禽种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期为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推进中国畜禽育种遗传进展,提升中国畜禽种业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几年猪肉质性状方面遗传研究进展,综述了候选基因法、转录组、蛋白组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不同研究方法对影响猪肉品质基因的挖掘,分析了现有遗传研究工具在肉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前景提出展望,为进一步促进分子遗传标记在猪肉质性状中的遗传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叶雯  孙东晓  韩博 《中国畜牧兽医》2023,(10):4125-4132
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WGRS)是对已知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不同个体间的全基因组水平的测序,具有检测变异类型丰富、高性价比、应用广泛等优点。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和畜禽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已成为畜禽遗传变异研究的重要工具。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可获得大量基因变异信息,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 InDel)、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 SV)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等,丰富了现有的基因组序列,形成的大量数据集为探索畜禽表型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基因组信息库,以促进对畜禽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利用。作者概述了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测序深度、序列比对和变异检测),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重要畜禽(牛、羊、猪、鸡)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将来侧重于整合分析重测序数据、精准表型记录和多组学信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近年兴起的用于分析复杂性状的重要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的GWAS解析畜禽复杂性状成为可能,GWAS的运用对畜禽经济性状相关的SNP、QTL和候选功能基因研究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GWA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劣势以及GWAS在畜禽生长发育相关性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GWAS在今后畜禽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GWAS在畜禽育种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具有多种形式的变异结构,在品种多样性、生物进化和疾病相关性等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片段长度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DNA测序技术的日渐成熟,人们对遗传变异的研究不断向DNA分子水平深入,多态性标记在畜禽育种中已逐渐成为动物育种研究的趋势和主流。由于CNV对基因的调控和表达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CNV在重要畜禽中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已检测出大量有关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序列变异,并有许多研究均表明CNV与动物的重要经济特征及疾病的发生有关。笔者主要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简述了CNV的相关研究背景、概念、突变机制,归纳总结了CNV对牛、羊、猪、鸡的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和疾病调控的影响,以期通过对这些重要畜禽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其适应性遗传机理和表型性状差异的遗传基础,开发相应的分子遗传标记,为畜禽的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畜禽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脂肪不仅是动物能量的来源 ,也是影响肉质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研究脂肪性状是畜禽肉质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与畜禽脂肪性状密切相关的肥胖基因 (ob)、肥胖受体 (OBR)、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脂蛋白脂酶 (LPL)、激素敏感脂酶 (HS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黑素皮质素受体 (MCR)和解偶联蛋白 (UCP)等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