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传统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要求。以晋陕蒙接壤地区部批生产建设项目为例,探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认为卫星遥感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生产建设项目扰动,无人机遥感能够精准观测地面扰动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福建省漳州市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对漳州内87个重点项目开展了项目监管工作;通过遥感普查、遥感详查、现场无人机调查,逐步掌握重点建设项目48个水土流失问题,按照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明确问题类型和责任对象,以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为平台,支撑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省、市、县各级联动,动态会商和技术培训,实现了省级在建生产建设项目项目监管全覆盖,市县重点项目监管初次试点,为福建省漳州市项目监管全覆盖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简阳市生产建设项目数量持续增多,由此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加大了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管的压力。简阳市持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总结出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收集整理、数据整理和填报、扰动图斑现场复核、认定查处和成果整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模式,构建了水土保持方案电子版资料库,完成了无人机监管技术试验,摸清了全市生产建设项目空间分布和类型特征,实现了违法违规项目数量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开展以来,全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自身气候、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遥感监管开展外业工作面临难度大、时间受限等问题,相关工作经验也比较欠缺,尚缺乏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基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经验,首先对高寒高海拔区域开展遥感监管外业复核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然后在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工作效率、作业安全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的经验进行总结,可为高寒高海拔地区遥感监管合理安排作业流程,确保遥感监管外业核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及水土保持工作总思路的指导下,围绕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的重点工作,结合"保障数据统一规范、促进信息全面共享、提高监管工作质效"等核心问题与需求,研究建立了具备"监管流程全覆盖、组织模式全融入、信息上下全贯通、图斑变化全闭环"的信息化协同监管技术模式与体系。该模式高效、科学地支撑了2019年水利部组织的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为创新监管方式、形成各级水土保持监管合力、提高水土保持监管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抓手。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方案是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及监管的重要基础,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环节工作是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的关键。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监理、监测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等水土保持工作各环节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对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从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管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针对动态变化监管需求,结合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研究了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动态变化监管中的应用技术体系: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研究了区域新增扰动动态变化监测和合规性动态变化监管技术;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分析了重点项目扰动动态变化、合规性动态变化和项目分类管理等内容;分别采用Landsat 8影像和高分一号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了应用示范;对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管频次和不同类型项目或重点水土流失部位动态变化监管频次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发展总基调,水土保持工作要“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自2018年开始,水利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的应用,为及时精准发现、依法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绍兴市继2018年实施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试点后,不断对遥感监管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在2021年遥感监管工作中引入主成分分析和图像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图斑的快速提取,可以及时快速发现大部分未批先建的违法违规项目和存在重大水土流失隐患的生产建设活动,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和生产建设活动监管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原因未通过技术评审约谈其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约谈指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是从源头上看住人为水土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是指导生产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技术文本,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监管的重要依据和支撑,水土保持方案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成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和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方案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10.
平定县属土石山区,位于太行山西麓,全县土地总面积1 39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 026 km2,占73.76%。县域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达30多种,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将会造成局部地表强烈扰动,破坏植被与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加剧人为水土流失。2017年10月,平定县被省水利厅确定为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项目监管试点县,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监测和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掌握生产建设项目和其他各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情况,全面推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试点工作成果表明,全县共确定扰动图斑349个,基本查清了生产建设项目和其他各类地面扰动现状,据此县水务局向有关企业下达了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函59份。介绍了"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试点工作的背景、成效与经验,展望了对提高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急需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基于当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对相关支撑技术的新需求,分析了遥感、GIS等技术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多项技术集成的"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关键技术体系,并对其在当前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工作思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沙将水土保持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化"管理,努力实现管理对象网格化、管理措施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将人管与技防有机结合,对在建项目无死角、全领域精准监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长沙市积极推进生产建设项目审批、监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40余km~2,减少人为水土流失量75万t,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2001年的1 403.4 km~2减少到959.68 km~2,减少了31.6%。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嘉兴市水土流失易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区内水土保持方案和遥感影像资料,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针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全面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按照"强监管、补短板"的工作总思路,不断完善人为水土流失预防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信息科技手段优势,全面从严查处生产建设活动中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水土保持强监管全面起势、高效推进。2019年以来,全省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6 492个,涉及扰动面积1 831.45 km~2,落实防治责任范围1 508.96 km~2,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其主要经验有:(1)筑牢防线,打好水土保持强监管防御战。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方针,把宣传教育和制度体制建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宁夏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但还存在各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展不平衡、不充分,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任务重、要求高,监测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是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期,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应统筹推进、精准治理,大力推广成功治理经验和模式;全面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大力提升社会各方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自《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目标以来,在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天地一体化"技术作用日益突显,通过运用无人机、遥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了监督执法效能,加强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情况的监管。为此,以辽宁省本溪市为例,阐述了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为其他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区域监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其具有面积大、长度长、跨度广、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属于难度较大的项目,需要使用与时俱进的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以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以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项目的“天地一体化”监管为例,阐述该项目采用的遥感与无人机结合的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方式,拟总结出山区线形项目水土保持高效率监管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开始大幅度下降,国家生态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生态自然修复对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资本高度介入土地开发,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仍然严重。今后一段时间内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仍将延续,社会对水土保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土保持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服务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思路,以服务人的需求为目标实施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发展和丰富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生态经济小流域、生态休闲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和生态安全小流域建设;完善国家水土保持投资效益分配机制;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过程监管,强化县级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建立水土保持行政督查制度和生产建设项目过程监测成果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总体实施方案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实施方案(2014—2016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5—2016年实施计划》。为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编制了《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实施方案》。该方案基于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用GIS工具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阐述了开展项目建设扰动遥感识别、建设扰动合规性分析、数据入库管理、信息即时交换与共享的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该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管示范工作的目标与任务、监管对象及其主要指标、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支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区域监管外业调查工作,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区域监管APP,实现了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图斑查询、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导航、水土保持图斑信息采集、水土保持图斑标注、工作日志管理,实现了终端设备与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区域遥感解译成果库的数据实时共享。实践应用表明,区域监管APP运行稳定,可大幅度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外业调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