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在盐胁迫中的表现,遏制减产,以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宁杂21号及其亲本为材 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鉴定得到1078个芽苗期差异表达基因(DEG)与耐盐杂种优势密切相关,并能被已有盐胁 迫相关QTL注释,部分基因的表达能被荧光定量PCR验证,说明所得DEG具有可靠性,有潜在的油菜耐盐育种价 值。杂交组合中耐盐杂种优势相关DEG表达模式与母本更为类似,大部分表现为正调控,功能倾向于生物合成的 同化作用,而表达模式类似父本的DEG其功能倾向于氧化还原等调节作用。本研究还对耐盐性杂种优势特异的 SNP位点进行了预测和注释,以期为杂交油菜耐盐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作物的不利影响使作物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水稻也是一样,其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盐分胁迫的不利影响.从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水稻耐盐的分子机制、耐盐基因的克隆、现代生物技术与耐盐水稻育种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有助于表征未知的耐盐性机制并促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3.
GLK(GOLDEN2-like)转录因子是GARP转录因子超家族的成员,可直接激活大量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靶基因,包括叶绿素生物合成、光捕获和电子传输相关的靶基因,在植物生理活动过程和非生物胁迫应激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解析甘蓝型油菜GLK基因家族,探究其与油菜响应盐旱胁迫的相关功能,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出159个BnaGLK基因,对其进行了基因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表达模式等分析。结果表明,159个BnaGLK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它们可被分为9个亚族,每个亚族中BnaGLK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数量和结构都非常相似。启动子分析发现了多种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特别是干旱响应元件。选择在油菜叶片中高表达的8个BnaGLKs进行了盐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揭示BnaGLK基因在油菜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GLK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豆(Glycine max(L.)Merill)是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盐胁迫是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主要非 生物胁迫因素。耐盐基因的挖掘对培育大豆耐盐品种至关重要。本文一方面总结了通过正向遗传学获得的大豆 耐盐相关数量性状位点或基因,如萌发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CDF1(Glyma.08g102000)、2个出苗期QTL(分别位于6 号和14号染色体);苗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SALT3(Glyma03g32900)以及位于G连锁群的QTL。随着对大豆耐盐性 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大豆萌发期、出苗期、苗期的耐盐性无直接相关性。另一方面总结了通过反向遗传学途 径获得的参与离子运输、转录调控等耐盐性基因,以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转入外源基因提高大豆耐盐性的研究进 展,期望为解析大豆耐盐分子机制和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细胞胚胎发生类受体激酶(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ptor-like kinase,SERK)与植物体细胞胚发生,尤其是与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有关。为鉴定甘蓝型油菜中BnaSERK基因家族成员、揭示其进化关系及其与油菜盐/旱胁迫的响应,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的SERK家族成员、基因结构、进化关系、选择压力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初步分析了部分BnaSERK基因在盐/旱胁迫下的表达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共鉴定到24个BnaSERK基因,它们不均等地分布在15条染色体上,可分为3个亚族,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且含多种与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白菜、甘蓝分别有14对、44对和32对基因表现出共线性。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甘蓝型油菜BnaSERK基因在经历多倍体化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丢失现象。分析表明,BnaSERK基因家族在芸薹属物种间的进化相对保守。盐/旱胁迫下的5个BnaSERK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BnaA07g29610D、BnaC01g43240D、BnaCnng07810D基因在盐胁迫下表达量上调,而BnaA01g23070D、BnaA07g23390D基因则表现为下调;BnaA07g23390D、BnaA07g29610D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表现为上调表达,而BnaC01g43240D、BnaCnng07810D、BnaA01g23070D基因呈下调趋势。表明BnaSERK基因可能在油菜响应盐/旱胁迫的调控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盐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红  董树亭 《玉米科学》2011,19(1):64-69
对近年来玉米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论述了盐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玉米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盐策略,从渗透调节、拒盐和离子选择性吸收、清除活性氧和激素调节4个方面综述了玉米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对玉米耐盐研究的意义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耐盐性甘蓝型油菜生理差异,探索盐胁迫下油菜幼苗阳离子积累特征,采用梯度浓度盐溶液于苗期对两个耐盐性显著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耐盐品系WH126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降幅均小于盐敏感品系WH137。随着盐胁迫浓度的上升,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Na~+积累量呈持续上升趋势,K~+、Ca~(2+)和Mg~(2+)呈下降趋势。两品系在Na~+和K~+变化模式上有显著不同,WH126地上部和地下部Na~+积累量增长更缓慢,同时地下部K~+降低幅度则更小。两品系地上部和地下部Ca~(2+)和Mg~(2+)积累量变化无显著差异。离子含量比(K~+/Na~+、Ca~(2+)/Na~+、Mg~(2+)/Na~+)与品系间的耐盐性差异并无相关。研究认为较强的"阻钠保钾"能力是油菜品系耐盐性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稻耐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是盐碱地的粮食作物增产和对盐碱地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水稻对盐胁迫中度敏感,其耐(敏)盐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到2015年,利用AFLP、RFLP、SSR等分子标记手段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定位的耐盐QTL已有250多个,其中以第1、2、6和7染色体上居多,但克隆的水稻耐盐基因相对较少。水稻耐盐品种的选育现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即主要通过筛选耐盐种质及耐盐鉴定,再利用杂交和回交等方法将耐盐基因导入到优良水稻品种中,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品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水稻种质耐盐性鉴定技术和指标、耐盐种质筛选、耐盐品种选育以及耐盐性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水稻耐盐育种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盐碱土壤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形成盐胁迫,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耐盐水稻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盐胁迫对水稻不同发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并从渗透调节、离子应答、激素调控和活性氧清除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总结了水稻耐盐育种现状,并对耐盐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长和产量主要逆境之一,研究盐胁迫响应基因对于了解植物耐盐机理和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类受体蛋白激酶RLK(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和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盐胁迫下四个RLK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  相似文献   

11.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水稻生产发展,提高耐盐性已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挖掘水稻耐盐新基因,解析其分子作用机制可以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本文从定位群体、耐盐性鉴定时期和鉴定方法、耐盐性评价指标、鉴定到的耐盐QTL、耐盐QTL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水稻耐盐QTL定位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介绍了水稻耐盐/盐敏感突变体筛选和基因克隆以及耐盐性关联分析的研究近况;并对水稻耐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的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花生品种(系)萌发期耐盐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耐盐品种以及开展花生耐盐相关研究,本文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为指标对41个花生品种(系)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5%NaCl浓度胁迫能较好反映品种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可用于花生品种资源的耐盐性鉴定。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D=15水平上可以细分为A、B、C、D、E共5个类群,其中A类群耐盐性较强,E类群表现为盐敏感。不同地区品种对不同NaCl浓度的耐性差异明显,河南品种的耐盐性较强;不同类型花生品种中以高世代品系的耐盐性较强。本研究筛选到3份耐盐品种和2份盐敏感品种,可用于花生耐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控制大麦耐盐相关性状的重要位点及候选基因,以国内外不同遗传背景的164份大麦品种为材料,在大麦萌发期,用200 mmol·L-1NaCl处理种子,测定大麦相对发芽率、生根数、根长、芽长、鲜重5个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发现,200 mmol·L-1NaCl处理显著影响了大麦的生长,5个被测指标的变异系数为20.29%~63.00%。除相对发芽率外,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0.68。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148个SNP位点与大麦耐盐性显著关联;筛选出5个可靠SNP位点,分别分布在1号、 2号、3号、6号、7号染色体上。通过比较大麦基因组,挖掘出26个可能与大麦耐盐性状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HORVU7Hr1G097370和HORVU7Hr1G097390编码碱性亮氨酸拉链域转录因子家族蛋白、HORVU7Hr1G096920编码高亲和K+转运体、多个基因家族编码过氧化物酶超家族蛋白等。这些候选基因可为大麦耐盐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给燕麦抗盐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梯度的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胁迫处理7个燕麦品种,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抑制效应,而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教、简易活力指教、幼苗根长和株高逐渐降低,叶片质膜透性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简易活力指数是主要的耐盐性鉴定指标.在7个燕麦品种中,白燕2号和苏维埃339耐盐性强.大燕麦和内农大莜1号中度耐盐,而Sibsiae、加2和原294耐盐性较差,属不耐盐类型.  相似文献   

15.
油菜抗低温的评价指标与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低温胁迫是限制其生产、影响其种植区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 文综述了在植株形态水平、生理水平评价油菜低温抗性的指标,系统总结了已经初步揭示的油菜低温胁迫应答机 制,介绍了低温抗性品种选育的进程,讨论了关联分析与多组学技术在油菜低温胁迫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这些 研究为挖掘更多低温抗性资源,深入解析油菜低温应答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 crassa 6x)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加盐培养基进行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盐溶液种子发芽、盐溶液幼苗培养和戍株模拟盐池生长等方法研究了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旨在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材料。结果表明: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的耐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效应值的性质、大小与核亲本品种的基因型有关,在特定的核质组合中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可明显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异质系Ae.crassa 6x-鉴26和Ae.crassa 6x-SMH1694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种子发芽阶段和三叶期的耐盐性比相应核亲本明显增强。返青期和成熟期的鉴定结果表明,一些经核基因型改良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的耐盐性超过或接近抗盐对照品种科遗26。进一步研究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提高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机制,必将拓宽小麦耐盐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Antioxidant Defense Mechanisms of Salinity Tolerance in Rice Genotyp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antioxidant responses in salinity tolerance in rice genotypes under salt stres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four rice varieties, including salt-sensitive BRRI dhan 28 and three salt-tolerant varieties BRRI dhan 47, BINA dhan 8 and BINA dhan 10. Thirty-day-old rice seedling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pots. At the active tillering stage(35 d after transplanting), plants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0, 20, 40 and 60 mmol/L NaCl). Salt stress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rowth for all the rice genotypes. Growth reduction was higher in the salt-sensitive genotype than in the salt-tolerant ones, and BINA dhan 10 showed higher salt tolerance in all measur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The reduction in shoot and root biomass was found to be minimal in BINA dhan 10. Chlorophyll cont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salt stress except for BINA dhan 10. Proline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alt-tolerant rice genotypes with increased salt concentration, and the highest proline content was obtained from BINA dhan 10 under salt stress. Catal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salt-sensitive genotype where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alt-tolerant ones with increasing salt concentration. However, salt stre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guaiacol peroxidase activity in all the rice genotypes irrespective of salt tolerance. K~+/Na~+ ratio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shoots and roots of all the rice genotypes. The salt-tolerant genotype BINA dhan 10 maintained higher levels of chlorophyll and proline contents as well as catal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ctivities under salt stress, thus, this might b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salt tole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