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课题组多年来从事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阐述有关的技术路线,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进行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应重视和加强的研究目标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优良的不育系是配制优质高产组合的必备条件。为此我所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新育成的野败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丰A,通过试种观察并进行配组试验,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生长势旺盛,杂种一代米质较优、丰产性较好等特点,是一个具有较广阔应用前景的籼型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研究成功的“棉花不育系杂交制种方法”,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种棉花不育系杂交制种方法,可以大面积、大规模地借助昆虫辅助传粉进行不育系田间制种;不育系恢复源广泛,一般陆地棉品种(系)均可作为其恢复系,杂交优势明显,且抗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地处沅水下游鼎城区境内,属湖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具有较好的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繁殖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从1974年起进行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不同组合分别进行过春繁、夏繁、秋繁、春秋连繁。近10a来,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面积稳定在100hm^2左右,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成熟完善,不育系单产水平稳定在2.25t~3.0t/hm^2,质量稳步上升。笔者试对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优质高产技术作一总结,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利用不育系,对优质油菜(B.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的微量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不育系微量花粉对不育系植株及杂种后代的长势、花器大小及农艺性状等有较大影响。随着不育系不育程度的增大,不育系和杂种生长渐弱,且花变小,角果变短,种子数变少,农艺性状变差,提出利用较多微量花粉的不育系异地制种,是兼顾油菜“三系”杂种纯度和杂种优势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两系法杂交小麦,是当前我国作物育种的一项高新技术,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最佳途径。 所谓“两系”就是一系两用,只有不育系(兼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和保持系为同一材料。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转换受隐性主基因控制,该立基因的表达又受外界温光条件的控制。在不育系敏感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外界日均温度连续3d低于14℃时,则不育系表现为全不育,用于杂交种的制种;高于18℃,则恢复正常可育,用于不育系的繁殖;二者之间为育性转换期。敏感期因光照变化极小,故在自然条件下对育性的表达作用不显……  相似文献   

7.
1温线早不育系的选育及特征特性温线早不育系是以“野败”二九矮4号不育系为母本、早稻品种温线早为父本,经杂交、回交转育而成。经测交,温线早不育系属野败型雄性不育系。大量测交结果表明,温线早不育系的恢复系与野败不育系相同。温线早不育系1992年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温湿度时域对不育系花时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报道。试验结果表明,当不育系砂曙高湿大时域抽穗开花时,不育系的花时相对提早且较集中,与恢复系花时相遇率相对要好,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增加,花粉萌发率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的改良与发展,主要从选育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入手。利用杂种优势(F1),从遗传上分析不育系与恢复系基因各占一半,两者作用基本相当,从胚乳遗传上看,不育系提供2n基因,占比例大于恢复系(n),因此许多育种家认为,杂交稻育种水平,更主要取决于不育系改良和提高,这也是育种家的策略之一。鉴于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10.
恒达 A 是以 D62B为母本、IR58025B为父本的杂交后代 F2选株与龙特甫 B进行复交选育的保持系再与珍汕97A 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25)。该不育系不育性彻底,异交率高,穗大粒多,分蘖力强,配合力好。本文介绍了不育系恒达 A 的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配制杂交水稻新品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温湿度时域对不育系花时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报道。试验结果表明,当不育系在温高湿大时域抽穗开花时,不育系的花时相对提早且较集中,与恢复系花时相遇率相对要好,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增加,花粉萌发率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得到明显提高(提高9.62%~11.46%)。  相似文献   

12.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萝卜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对不同类型的青花菜材料进行转育,获得了萝卜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BC7-19。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率及不育度均达100%;不育系的蜜腺大小与其转育父本相近,能吸引蜜蜂等昆虫采蜜传粉,而且,不育系具有正常的雌蕊,功能健全,结实能力强;同时,不育系园艺性状与其保持系相近,基本无苗期低温黄化现象,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外引进的花榔菜雄性不育系MSA为不育源,与青花菜自交可育系杂交。通过回交转育,将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转为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经过1代杂交,4代回交,选育出遗传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园艺性状优良的不育系5A。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通讯》2006,(1):59-59
中国水稻所新近选育出了2个不育系——“早花时矮秆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16A”和“优质抗病不育系中3A”,经专家鉴定,认为在同类不育系选育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1993年-1995年对10份V型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观察与测定表明,有9份不育系的不育度为100%,且年际间不育性彻底、稳定,最高异交率可达85%以上,保持系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基本满足V型不育系的要求;并对杂种F1代进行了恢复度的测定,结果在100个杂交组合中,对V型不育系,约有45%的普通小麦可以保持,有55%的普通小麦可以不同程度的恢复其育性,恢复度最高可达98%。  相似文献   

18.
用5个品种分别与不育株连续回交,获得了5个稳定的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花瓣较小,花丝较短,无花粉粒,雄蕊位于柱头下方。不育系自交不结铃或自交铃脱落;不育系异交,当代结实良好。测交种试验表明:29个组合中,26个组合完全不育13个组合可育,其可育度为98%~100%。  相似文献   

19.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杂交种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测定了61份普通玉米自交系对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反应及其稳定性。据此转能出20份优良的C型不育系和6份优良的S型不育系,并进而对不育细胞质组配的单交种及其同型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型不育系育性表现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S型不育系则缺乏稳定性。不育细胞质组配的杂效种子子实产量略高于它们的同型种,其综合农艺性状也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20.
 红麻不育系的选育为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红麻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可用于优良不育系或保持系的选择。采用单株选择回交的方法进行不育系的选择,用BSA法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红麻育种课题组在海南三亚发现的红麻不育株AT-1做母本分别与15-4,04K1做杂交,再用父本回交4次,选育出2个高度不育的不育系。用CTAB法提取红麻单株DNA,利用BSA法构建近等基因池—不育池和可育池,以近等基因池DNA为模板,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筛选出一条能在不育池和可育池间产生稳定差异带的ISSR引物U859。对不育系鉴定表明,不育系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通过不育和可育单株对ISSR引物的鉴定表明,U859是与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ISSR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