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施氮及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湘早籼46号高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以施氮量为240kg/hm2且栽培密度为40×104穴/hm2的处理产量最高。(2)不同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氮密互作对陆两优996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陆两优996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纯N0,90,135,180 kg/hm2)和栽插密度(22万,30万,45万穴/hm2),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和中密处理均能使高温季节高温时段水稻冠层的温度降低,并增加冠层相对湿度及改善群体内部的微气象环境,使冠层叶片SPAD值及剑叶光合速率和光能截获率提高,延长了冠层叶片光合作用时间,N135D30互作处理产量最高,为10 489.30 kg/hm2.氮肥用量和密度对穗粒数、结实率影响不大,对有效穗和千粒质量影响较大,氮肥和密度互作对有效穗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180 kg/hm2虽然有一定的增穗作用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却降低,因此不能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移栽密度为36.6×104穴/hm2再配合施氮141.2 kg/hm2,能构建高产群体,实现足穗和大穗以及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关系的协调,获得高产;因此适当加大密度和减少氮肥用量是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郑稻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 要:以郑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施氮量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0kg?hm-2(N0)、150kg?hm-2(N1)、225kg?hm-2(N2)、300kg?hm-2(N3);栽插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8.0×104hm-2(B1)、24.0×104hm-2(B2)、30.0×104hm-2(B3)。结果表明:(1)施氮量、栽插密度对郑稻18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N3产量水平最高,N2产量与之相当,且较N1、N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栽插密度B3产量最高,较B2、B1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3)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的12个处理组合中,N2B3最为环保高效。  相似文献   

5.
优质籼稻不同品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以莫王谷、德农 2 11、香优 2 0 0 0、抗优 98为试验材料 ,设计品种与密度二因素五水平的试验 ,分析品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 ,栽插密度在 2 2 5~ 4 6 5万穴 hm2 范围 ,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 ,最高茎蘖数、每株成穗数下降 ,成穗率提高 ,有效穗增多 ,每穗实粒数下降 ,结实率上升 ,千粒重相对稳定 ,产量增加 ;在云南省海拔 14 5 0m以下籼稻区可以大力推广抗优 98和德农 2 11,重点示范莫王谷和香优 2 0 0 0 ,适宜密度掌握在 4 0 5~ 4 6 5万穴 hm2 ,有利于协调各品种的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成穗率、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量过高和栽插密度越来越小,严重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为探明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及互作效应,以‘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与3个栽插密度15个处理的大田小区试验,分析氮肥用量和栽培密度的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晚稻产量的差异呈显著水平,晚稻施氮量为200 kg/hm2时,其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的产量有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和结实率最小。本试验条件下,晚稻高产最佳组合为施氮量20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5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200 kg/hm2与密度为30万穴/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7.
氮、钾施用量对中粳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楠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3-127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N、K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量为262.5kg/hm2和施kcl为37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N量为262.5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13个粳稻品种为材料, 设计5种氮肥用量, 研究高肥环境下氮肥用量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并比较不同产量、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水平粳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结果如下: (1) 粳稻产量以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 多数粳稻品种在施氮量为150~225 kg hm-2时产量最高; 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施氮量超过225 kg hm-2时反而下降, 而千粒重和结实率随施氮量的增加一直呈下降趋势。(2) 氮肥对不同产量水平、穗数水平粳稻品种的增产效应不同。不施氮时产量越低的粳稻品种对氮肥越敏感, 少量施用氮肥即起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而不施氮时产量越高的粳稻品种对氮肥相对钝感, 氮肥施用量<75 kg hm-2时对其产量无明显促进作用。穗数<220×104穗 hm-2和>310×104穗 hm-2的粳稻品种的适宜施氮量低于穗数居中的粳稻品种。(3) 1980年以前育成的品种对氮肥的反应相对一致, 多数在施氮量225 kg hm-2时产量最高; 而1980年后育成的粳稻品种最高产时的N水平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9.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种类型(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水稻品种中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氮肥水平(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比较研究其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产量构成、关键生育阶段天数、主要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结果表明:(1)杂交籼稻获得最高生产力对应的施氮量为225.0~262.5 kg hm–2,常规粳稻为300.0 kg hm–2,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为262.5~300.0 kg hm–2。(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以籼粳杂交稻最高,达12.2(12.0~12.3)t hm–2,较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出6.6%、9.8%和19.6%(两年平均值)。群体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均以籼粳杂交稻最高,但其每穗粒数年度间波动较大。穗数和结实率以常规粳稻最高。(3)播种至抽穗期天数以杂交粳稻最长,抽穗至成熟期天数则以籼粳杂交稻最长,达60 d左右。全生育期天数呈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两年中日产量以籼粳杂交稻最高。(4)籼粳杂交稻在抽穗、抽穗后20 d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均显著高于另外3种类型品种,且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最高。此外,籼粳杂交稻在拔节至抽穗期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势显著高于另外3种类型品种。较多的每穗粒数、较长的灌浆期天数以及较高的日产量、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期)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是籼粳杂交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原因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面对全球"绿色、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面临入世后对我国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的果树生产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高质量的绿色果品,实行品牌经营,实施名牌战略,以实现果品生产产业化,果品品质标准化,果品贸易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对三农问题和农村城市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经济的发展态势。对中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有积极进行城市化建设才能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就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与城市化发展的中短期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对"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和解决对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民工潮”、“民工荒”现象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其产生和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肯定了“民工潮”、“民工荒”在当前国情下的进步意义。笔者认为解决“民工潮”、“民工荒”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对策,关键在于改革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当务之急要解决“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收入偏低的问题;此外,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进一步重视农业,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水桔(别名马水甜桔,阳春甜桔)原产阳春市马水镇,是传统的农家柑桔品种,该品种在我市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及种植推广,现已成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并有一定栽培面积及市场竞争力的柑桔品种。马水桔品质优,成熟期适逢春节,鲜食和祥意兼备是年桔类不可多得的品种,产品销往本省和海南省各地,开始销往北方部分城市并重新出口香港和澳门(上世纪60年代曾出口港澳两地)。内销和出口都还有极大的市场潜力。1品种特征特性1.1树体特征树势壮旺,树姿半圆形,枝条细长无针剌,叶片小,长椭圆形至长卵形,叶缘中部以上有明显不…  相似文献   

16.
Owing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chronic historical accumulation,the Chinese nation has formed the national character mainly based on "renaissance ideology",which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By discussing the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ry,cities,courtyards and geomantic omen,the authors indicate their common feature-enclosure,and summariz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fluenced by "renaissance ideology"-layer upon layer enclosure by bring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different layers into a unified framework.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ruction activity is extended to social culture so as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national character.  相似文献   

17.
By the way of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two "one story and one ba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namely a "beam with weaker column" frame and a "column with equally strong beam" frame, the features of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are investigated and an elementary comparison about bending moment redistribution of three kinds of frames namely the "column with weaker beam", "beam with weaker column" and "column with equally strong beam" is given. Through this comparison,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such "three kinds of frame" is proven, the moment redistribution is different for each frame and for the moment modulation, the elastic moment diagram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ternal force re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fram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可以生产出6种主要的不同类型的茶叶。介绍了茶叶的发现和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茶叶的分类与营养以及下午茶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食品卫生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食品卫生学实验效果,进行了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有:精选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全新的实验教学环节。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巩固了理论课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花茶"拾零     
花卉不仅可观赏,还可以入“茶”,养身治病,所以“花茶”成为花卉系统工程的一枝新秀。今摘录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