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9~2000年设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试验田.土壤属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3.2%,pH值6.7.前茬小麦,秋翻地,春起垄.供试大豆品种为合丰39号,原种二代.5月8日机械开沟、施肥、精量点播,播量为60kg/hm2,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尿素45kg,播后机械镇压.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1999年1月开始具体实施,推广面积2533.3hm2,1998年推广面积26666.7hm2,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00000hm2的17.51%,实行玉米大垄双行平均每公顷产量10514.31kg,与前3年平均产量8159.30kg比,平均公顷新增产量2355.01kg,增产率达28.86%.与1998年常规栽培玉米公顷产量8298.0kg相比,每公顷新增产量达2216.31kg,增产率为26.7%.  相似文献   

3.
芸豆田化学除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9~2000年设在黑龙江省锦河农场六队3号地.土壤为棕色森林土,有机质含量4.12%,pH值6.8.前茬小麦,秋季深松耙茬,春季随播随起垄.供试芸豆品种为奶白花和白沙克沙(由内蒙古大杨树产).5月19日机械精量点播,播种量为105kg/hm2.种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30.4kg、尿素14.2kg、颗粒磷钾肥25.0kg.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海伦农场1999~2000年种植黑亚6号亚麻850hm2,均获得了丰产丰收.其中1999年种植373hm2,平均产茎秆5898kg/hm2、亚麻籽453kg/hm2,纯收入2183元/hm2;2000年种植477hm2,平均产茎秆5456kg/hm2、亚麻籽400kg/hm2,纯收入2102元/hm2.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近年引进、改良和选育出的西瓜新品种丰抗88、丰抗5号、黑抗7号、嘉优1号,经1996-2000年试验示范和推广,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区域巳扩大到我国北方的晋、冀、鲁、豫、皖、陕、甘、宁及内蒙古等省(区).种子销售量由1996年的不足1.5万kg增加到1999年的5.0万kg,增加了3倍;推广面积由1996年的7000.0 hm2增加到1999年的2.17万hm2.1996-2000年4个品种累计示范推广7.10万hm2,其中丰抗88为2.40万hm2,丰抗5号5 666.7 hm2,黑抗7号6 000.0 hm2,嘉优1号3.50万hm2,累计增产西瓜69.33万t,新增产值2.77亿元,这4个品种已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推广品种.现将它们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武威市种植辣椒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达1 500 hm2,但由于大田多采用直播平栽形式而产量低、效益差,且辣椒疫病日趋严重.近年来,我们在发放、洪祥、吴家井等乡镇试验示范推广了辣椒地膜高垄丰产栽培技术,2000年种植面积达158 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鲜椒产量48 750 kg/hm2,经济收入29 250元/hm2,干红椒产量5 250 kg/hm2,经济收入23 100元/hm2.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沟种植糜子产量最高为5 353.5kg/hm2,起垄不覆膜产量最低为3 183.75kg/hm2,说明要提高糜子单产,苗期要保证足够的土壤水分,起垄不覆膜导致土壤跑墒,从而使土壤墒情不足。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对几种不同密度的玉米品种的综合性状对比调查,总结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密度,为科学判断、合理确定大田主栽及搭配品种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于2013年设在黑龙江省尖山农场科技园区,土壤为淋溶黑钙土,有机质含量35%,pH值6.68,前茬甜菜。秋耙地,春起垄,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处理面积1000m2,底肥施肥量为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200kg/hm2、硫酸钾50kg/hm2。后追施尿素100kg/hm2。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2014年黑龙江省达到6 667万hm2,玉米110cm大垄密植通透与抗低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方式,开展这方面的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玉米是绥滨县第二大粮食作物,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2.1万hm2,总产1.13亿kg,分别占全县粮食面积的21%、总产的23.35%,绥滨县属于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区,土壤为黑  相似文献   

10.
南瓜大垄覆膜定向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大面积种植南瓜已有10年,其中年种植面积最大的达4000hm2,目前每年种植面积都稳定在2000~2667hm2.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病害防治跟不上,一直产量不稳、效益不高.2001年在6队22hm2南瓜试验田上,采用了大垄覆膜定向栽培技术,在严重干旱及白粉病大发生的不利条件下,获得了平均1063.5kg/hm2的好收成,纯收入2316元/hm2.  相似文献   

11.
山坡地沟垄耕作蓄水保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黄土高原山坡农耕地上进行沟垄耕作试验 ,研究了沟垄耕作的蓄水保土效果及对减缓土壤氮磷养分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山坡地沟垄耕作可使径流量、冲刷量分别减少 95 .1、96 .5个百分点 ,水土流失次数减少 2 8次 ,氮 (N)、磷 (P2 O5)养分流失量分别减少 185 .72、2 11.5 3kg/hm2 ,土壤含水量提高 0 .2 7~ 0 .96个百分点 ,冬小麦生物性状显著改善 ,产量提高 2 95 .3kg/hm2 。  相似文献   

12.
宁夏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4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栽培3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快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产量分别提高19 425kg/hm2、8 662.5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83.7%、37.7%;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10 762.5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3.4%。  相似文献   

13.
"春江糯2号"系中国水稻所育成,来源是"丙92-124/春江糯",1995年定型,1998年在金华市区试,我县试点亩产达453.4kg,比对照"祥湖84"增产23.64%,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续试亩产407.5kg,比"样湖84"增产3.56%.2000年我县承担市生产试验亩产444.63kg,比"祥湖84"增产9.97%.面积逐步扩大,其中1999年桃溪镇东垄村试种1.34亩,亩产达547.39kg,2000年武阳镇6户调查59.1亩,亩产达439.6kg,2001年南丰村试种1.48亩,亩产472.9kg.通过试验、示范,该品种丰产性好、米质优,有推广价值(见表1、2).  相似文献   

14.
黑小麦新品种黑宝1号为灵台县种子管理站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00-2003年灵台县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875.0 kg/hm2,较对照品种漯珍1号平均增产19.2%,2000-2003年累计试验示范5 300 hm2,平均产量4 530.0 kg/hm2,较对照品种漯珍1号增产17.9%.该品种半冬性,抗倒性好,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抗穗发芽,适宜在陇东川水地、旱塬高水肥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的海西州是一个日照强而干旱、少雨的戈壁地区,年降水量仅190 mm,蒸发量达2 000 mm,干旱缺水是制约本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0年以来,推广应用起垄覆膜技术进行油菜抗旱栽培试验,平均产量可达3 900 kg/hm2,比对照增产900 kg/hm2,增产效果显著.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插秧期的条件下,起垄夹肥处理与常规整地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起垄夹肥处理的平方米穗数为463穗,较常规整地侧深施肥多2穗;产量8118kg/hm2,较常规整地侧深施肥少21kg/hm2,产量差异不明显。起垄夹肥处理对稻米品质无明显改善作用。起垄夹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黑龙江省格球山农场与秦皇岛外贸公司签订种植黑芸豆合同,种植黑芸豆312.5hm2,获平均产量2812.5kg/hm2,效益1800元/hm2.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玉米140 cm大垄双行通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140 cm垄通透栽培,可以解决玉米海,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问题,试验证明:140cm大垄通透栽培与70 cm垄栽培比较,有明显通风透光和增产增收效果.140 cm大垄通透栽培平均产量10 746kg/hm2,70 cm垄栽培平均产量9 666 kg/hm2,增产1 080 kg/hm2,增产率11.2%,增收864元/hm2.  相似文献   

19.
管理和 《农技服务》2011,28(5):590+597-590,597
马铃薯是乐都县浅山地区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2 333 hm2,通过引进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乐都县浅山旱地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乐都县推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示范面积6 667 hm2,马铃薯平均产量37 245 kg/hm2,较露地增产7 935 kg/hm2,增幅达27%。对乐都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0-20cm土壤含水量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5.5-5.8%、4.5-4.7%和0-3.2%,1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8.4-51.7mm、36.4-38.8mm和0-25.6mm,正是由于秋季全膜双垄和顶凌全膜双垄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6.8%、平均达到70.2%,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25kg/mm·hm2、平均达到32.10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增产率为42.6%、平均增产量为2699.6kg/hm2。其中,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8.2%、45.0%、34.5%,平均增产量分别为3057.8kg/hm2、2852.9kg/hm2、2187.9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