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对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对周边农村影响力状况的调查,可以从中发现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对周边农村切实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突出表现在村风、教育、农民素质等方面,但是由于宣传力度小、利用率低以及资金短缺等原因,又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为如何进一步增强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影响力、推动新农村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将边际性土地开发与生物质能源发展相结合,有利于该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物质能原料的高效、可持续供应。在深入分析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探讨了甜高粱、菊芋、柳枝稷和蓖麻等能源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化土地规模化种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技术、政策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生物质能发展和边际性土地开发的几点关键建议,对当前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科学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风能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金凤  刘清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81-5183,5261
在介绍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现状和对风能资源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风能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优势,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合理开发和利用黄河三角洲风能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所涉及的黄河三角洲系指以东营市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近代黄河三角洲,以区别于渔洼为顶点的现代黄河三角洲(见图).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地带.近带黄河三角洲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溜脉沟,为一扇形冲积平原.总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这里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沙资源和海涂资源、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农业后备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丰富区域杂粮资源、高效开发盐碱地资源,引进试种具有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特性的藜麦,从品种选择、播期划定、田间管理、水肥控制等多个方面描述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藜麦栽培技术要点,为当地藜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抓手,指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关键是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对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区域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区域网络信息系统,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精神是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当中意义重大。从生成维度来说,爱国、革命、英雄、乐观、忠诚、国际主义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基本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范围;从价值维度来说,价值信念、家国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既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突出特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教育目标;从实践维度来说,应通过全景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和渗透式融入技术赋能的辅助教学的双向度发力,切实达到赓续抗美援朝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芙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72-3973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土地后备资源的特点.提出了黄河以北以开发为主,开发与整理有机结合;黄河以南以整理为主,适当调整用地结构;土地开发整理需解决水资源贫乏等土地整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于晓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98-5800
通过从红色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意义、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红色旅游发展目的,对红色旅游景区首先进行基础性研究和特色资源挖掘,充分展现金寨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以红色和国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巧妙地将红色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融入不同主题的分区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红色旅游景区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四期Landsat数据为数据源,计算综合研究区绿度、湿度和干度三种信息的遥感生态指数,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三因子的权重,对黄河三角洲1987—2016年间的生态环境时空格局开展定性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内陆向沿海,生态环境逐渐变差,且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区域占研究区陆地面积的47.20%~58.99%。近3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又有波动,以1995年前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本研究结论与已有成果比较一致,可以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革命先驱在信阳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对当今的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精神养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探索运用信阳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革命老区环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优化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作为高校主流文化的补充,大学生亚文化具有积极健康的主题诉求,但同时受到文化的全球化、多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趋势影响,当代大学生亚文化也表现出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方面,如造成大学生道德感知的弱化、道德价值选择的不确定性、道德人格的缺失等。正确审视大学生亚文化中存在问题,理性思考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打造网络平台,丰富大学生亚文化的思想内涵;通过开发积极向上的亚文化活动,加强对不良亚文化的免疫式教育,实现亚文化积极因素的开发与消极因素的改造,使大学生亚文化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林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黄河三角洲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特色果蔬生产加工、经济林草基地。山东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山东果业振兴规划》。滨州市作为国家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之一,果树资源多、区位、政策、技术、信息等优势明显,果树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是史前海岱地区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地区,新石器时代黄河三角洲先民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有农作物种植、采集、家畜饲养、渔猎等。自后李文化至北辛文化时期,采集、渔猎经济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至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以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在生业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采集、渔猎退居次要地位。这种生业模式是受史前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但承载力有限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这种状况也使得史前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城和文字等因之产生,催生了海岱地区最早的文明。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三角洲之一。一百多年来 ,经过海、河、陆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一个物种繁多、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几十年来 ,黄河三角洲经过开发建设 ,已初步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基地。但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 ,黄河三角洲尚处于初始开发阶段 ,在 2 1世纪 ,黄河三角洲如何发展 ,已引起国家决策层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1999年 6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黄河三角洲时 ,对该地区的开发建设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 :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丰富 ,土地和海洋资源充足 …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赡而深刻的革命经验、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研究,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是国家建设和时代形势对高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大别山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应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善于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8.
以川陕革命老区为例,指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梳理川陕革命老区现存的红色文化资源;指出该地区红色文化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发挥政府职能、打造特色产业、深挖旅游价值等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冲积而形成的新陆地,也是我国惟一未被开发的三角洲。当前,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既面临着水土流失、胜利油田采油对土地的污染和土壤盐渍化等老问题,也出现了黄河断流、土壤盐渍化加重、海潮和黄河洪水防御体系不配套、植被稀少等新问题。如何研究并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改善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黄河三角洲的科学合理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 从长远看,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的任务是:重点解决土壤盐渍化、植被减  相似文献   

20.
赵掌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59-61,99
黄河三角洲地形及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区真菌资源的多样性。调查了黄河三角洲土壤中的真菌,着重调查了暗色丝孢菌,以发掘该地区的真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