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31年日本《国家公园法》颁布以来,日本的国家公园法律制度已施行90年,相关法律制度已趋于成熟和完善。我国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出台了指导方案和意见,部分试点地区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但还没有国家层面的国家公园立法。文中重点以日本《自然公园法》《自然公园法施行令》和《自然公园法施行规则》为研究对象,探讨日本的主要国家公园法律制度,提出其对我国国家公园法律制度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3.
日本生态旅游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世界上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笔者在2002年9月~10月赴日本的生态旅游研修活动中,通过户外实践考察、讲座、讨论等形式,亲身经历并真切感受了日本的生态旅游,认为日本生态旅游之所以持续健康发展,除了经济发达、居民整体生态意识较高外,以下几个方面也是重要因素。1.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日本自然公园分为三种:国立公园、国定公园、都道府自然公园。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公园的有效利用,日本早在1931年就颁布了《国家公园法》,适用于国立公园;1957年颁布了《自然公园法》,适用于国定公园和都道府自然公园;2002年4月又…  相似文献   

4.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5.
近日,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与美国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局《关于国家公园及其他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地管理与保护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5-2007年合作计划》和《中国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建立友好公园的安排》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安徽省副省长田唯谦,建设部城建司、外事司、办公厅等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仪式。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与美国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局,就国家公园及其他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地的管理与保护的合作达成了谅解备忘录,建立了包括信息交流、培训、研讨、建立友好公园等内容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众所周知,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是保护与利用,而自然教育是实现国家公园重要功能和全民共享的有效途径。2017年出台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构建了建立国家公园的总体制度框架,明确将坚持全民公益性作为国家公园的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7.
1 日本的自然公园,1.1 自然公园小史.1931年《国立公园法》制定,它标志着日本国立公园制度的创立。关于其目的,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但是保护自然风景区并为国民提供利用的宗旨是不变的。战后为了通过振兴旅游来恢复国家经济,陆续又指定了很多新的国立公园,并于1950年导入了准国立公园(即国定公园)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也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不同级别、数量众多的各类自然公园,在改革的背景下,其定位和管理目标需要进一步厘清。本文阐述了自然公园的概念、定位和建设理念,提出了服务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总目标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现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建立国家公园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863年,澳大利亚在塔斯玛尼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区法律。基于认识到保存自然历史遗产的需要,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公园制度。1879年,澳大利亚将悉尼以南26kmHacking的8600hm2王室土地开辟为保护区域,建立了国家公园,这是当时世界上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公园。据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局统计,截至1997年,澳大利亚全国已有5793个各种类型的陆地与海洋保护区,面积达98.66万m2。其中,陆地保护区5645个,面积59.75万m2,约占澳大利亚陆地总面积的7.78%;海洋保护区14…  相似文献   

10.
江苏盐城段黄海湿地建立国家公园可行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9,(5):18-22
1983年以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和盐城市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先后在盐城黄海湿地上建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复壮、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遗产保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苏盐城黄海湿地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探讨整合盐城黄海湿地上现有相连、相邻自然保护地建立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在盐城黄海湿地建立国家公园,将对提升盐城黄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持自然资源完整性、独特性和其价值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印尼日前推出一款涵盖印尼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的手机APP,方便用户掌上查看印尼公园的旅游信息,以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游客。这款安卓手机应用由印尼环境和林业部开发,名为"印尼自然风光",涵盖印尼54个国家公园和119个自然公园,包括印尼知名的科莫多国家公园、布罗莫腾格里塞梅鲁国家公园、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塞班高国家公园等。  相似文献   

12.
<正>森林旅游发达的美国早在100年前发起"建立国家公园运动"时,就已对各类型国家公园的科普、教育与启智功能予以明确的定位,并为世界许多国家(地区)与相关组织所接受。1916年美国制定的《国家公园法》中就指出:"国家公园要提供世人知性的游憩体验。"197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及国家保护区条例》中亦指出:"(国家公园)在一定范围内准许游客进入,保护目前的自然状况以作为组织未来世代科学、教育、游憩、启智资产之地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早在1872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自然为目的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那以后,自然保护事业有很大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美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规模庞大、内容全面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按其保护对象、专业性质及保护目的,分为六大系统。一、国家公园系统。全国已经建成200多个国家公园,遍布50个州,总面积为12,534,939公顷。其中有81个国家纪念物公园,52个国家历史遗址公园,38个国家森林公园,16个国家娱乐公园,14个国家海岸和湖岸公园。国家公园在不影响园内自然资源永续生产的前提下,将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既要严格保护,也允许适当地利用。为了管理好国家公园,使各项工作科学化,各个国家公园都开展自然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环境研究所的环境信息与交流网2006年4月14日消息:法国议会于今年3月30日最终通过了国家公园、海洋公园和地方自然公园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2):39-44
概述了我国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对未来我国湿地公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判断,指出:湿地公园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托和生态教育的重要平台;湿地公园将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积累经验,部分湿地公园将成为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和发展节点;湿地公园将是我国智慧林业的试验田。同时,对我国湿地公园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即:加强湿地公园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湿地公园的分类分级管理,强化后期维护和有效管理;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制度,加强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完善湿地公园的投入、经营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机制;加强湿地公园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使用;加强湿地公园与社区的合作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解析了加拿大《Alberta省立公园体系规划》的4个主题、10个目标、21个任务和49个策略,旨在为中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外建立省立公园体系提供参考。省立公园体系是国家公园体系的有益补充,省立公园体系应具备保护功能、游憩功能、经济功能和教育功能。生态区划是公园体系建设和个体公园进行游憩活动强度和类型管理的基础。省立公园体系是公众健康体系的一部分,公园经营者要了解顾客,营销是体系规划中应予以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设立第1批国家公园,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阶段。国家公园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应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卢旺达国家公园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总结分析其管理经验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发展国家公园有一定借鉴意义。文中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从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内部的资源系统、治理系统等多方面对卢旺达国家公园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并在分析其投资活动、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发展国家公园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和打造品牌项目等。  相似文献   

18.
湿地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公认的国家公园的一种形式.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各种类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自此,全国各地湿地公园建设多点发力,快速推进.截至2020年3月,经国家批准和试点...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台湾地区自然保育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世界上设立国家公园的趋势也影响到台湾。台湾地区在1937年公布了3处国家公园的设立范围,但由于二战而搁置。直到1961年,台湾地区开始起草"国家公园法",并于1972年6月13日公布。但由于自然保育的概念并未得到普遍认同,"国家公园法"公布后并未成立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业》2020,(1):64-67
一、《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政策支撑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回答“为什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怎样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怎么管好自然保护地”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我国现实,对接国际做法,大胆改革创新,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