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浅谈种子纠纷处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新 《种子科技》2012,30(11):14-16
种子纠纷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种子质量、栽培技术、品种适应性、自然灾害等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就其损失原因和责任问题所发生的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  相似文献   

2.
郑家顺 《种子科技》2010,28(7):13-14
<正>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但是现有种子经营者特别是乡镇级种子经营者在经营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只有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引导种子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姜海云  杨云 《种子科技》2006,24(2):16-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种业同仁越来越认识到共同封存样品在种子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大批量种子交易行为中,双方共同封存样品已成为共识。但在种子零售业务中,却普遍未开展样品封存业务。一旦出现种子出苗差、纯度低的问题,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供应好坏事关农业生产全局,种子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种子生产经营者形成了庞大的种子市场经营主体。种子市场走向开放活跃、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化。特别是近年来种子经营者与种子使用者之间的种子质量纠纷频繁,种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种子职能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浅谈种子纠纷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纠纷是指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因种子问题产生的纠葛或者矛盾。种子是特殊的商品,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通过精耕细作总希望获得较好的收成,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假劣品种、恶劣气候、栽培管理不当、种子标签不实等),导致减产减收,难以如愿以偿,遂与种子经营者发生种子纠纷。出现种子纠纷后,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造成农民集体组织上访或社会不安定。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也是最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的真假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败和农民增产增收: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着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经济利益。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种子纠纷是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之间因种子质量问题产生的纠纷。种子是特殊的商品,而不是一般商品。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通过精耕细作希望获得较好的收成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些事情往往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未经审定、购买了假劣种子化肥、  相似文献   

8.
当前 ,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两高一优”农业 ,不仅要增强种子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 ,而且要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 ,尤其要不断提高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尽快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种子质量已成为占有和保持市场份额的首要因素。开展种子质量认证工作 ,不仅可以强化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的全过程预防管理 ,为实施无公害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奠定基础 ,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种子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 ,调动种子企业自身的积极性 ,…  相似文献   

9.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种子体制改革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品种类型,繁荣了种子市场,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但是,由于种子经营者多、品种多,农民选购种子盲目性大,农业用种安全存在隐患,农作物品种安全一旦出现事故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种子本身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与农村的稳定.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切实维护了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农作物种子经营渠道越来越多,农作物品种层出不穷,农民盲目购种,经营者昧心赚钱,种子管理部门在某些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的收成和农村的稳定。由于目前种子经营存在销售网点多、品种多、乱、杂、规格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致使种子经营者与购种者之间经常发生种子质量纠纷。如何正确应对种子质量事故,笔者结合亲身经历和处理的一起种子质量事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种子体制改革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品种类型,繁荣了种子市场,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但是,由于种子经营者多、品种多,农民选购种子盲目性大,农业用种安全存在隐患,农作物品种安全一旦出现事故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近期,就全市农业用种安全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3.
张素芬 《种子世界》2013,(12):14-15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部门借助各类媒体的不断宣传,农民的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农业生产中一旦出现问题,农户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原因并要求补偿。在我县只要出现庄稼减产,农户最先的反应就是种子质量有问题,于是就产生了农户与经营者之间的种子质量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仲 《中国种业》2015,(6):21-23
种子质量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加强农作物种子检验检测水平,严把种子质量关,杜绝假劣种子进入流通,保护农民利益,增强种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对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促进增产增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子炳烈  张兆麟 《种子科技》2004,22(5):261-262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种子本身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与农村的稳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切实维护了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农作物种子经营渠道越来越多,农作物品种层出不穷,农民盲目购种,经营者昧心赚钱,种子管理部门在某些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出台,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种子经营主体增多,有关部门针对种子经营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规范种子市场,保证种子质量和保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经营者点多、品种杂和规格不一,加之有时自然灾害造成个别作物的种子供应偏紧,个别地方种子市场出现混乱,制售假劣种子和不规范经营行为时有发生,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质量纠纷屡见不鲜.现就<种子法>中有关种子质量的规定和种子质量纠纷的处理、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种子使用者购种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发生种子质量纠纷时应如何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纠纷发生,确保双方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7.
我县的种子管理工作始终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坚持“加强种子管理,保证种子质量,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种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种子案件,从而净化了种子市场环境,保证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把握种子商品特性 减少种子质量纠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作物生产目标,种子是内因,品种所要求适应的生产条件是外因,内因和外因密切配合才能达到作物生产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物生产目标一般是高产、优质和高经济效益.只有种子经营者和种子使用者对品种种子质量(尤其是其内在的生产性能和它所要求的生产条件)全面深刻掌握与认知,种子经营者重点对种子质量负责,种子使用者重点对满足品种(种子)要求的生产条件负责,农业职能部门重点对种子质量进行控制和对种子市场进行监管.三方相互支撑,就能从根本上防止种子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随着《种子法》及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切实维护了育种者、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但种子的经营渠道多,农作物品种层出不穷,部分农民盲目购种,经营者昧心赚钱,种子管理部门在某些方面缺乏有效监管措施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1正确认识和区别种子质量检验与种子质量纠纷鉴定1.1种子质量鉴定种子质量包括发芽率、水分、净度、纯度四项质量指标。对质量鉴定包括生产经营企业自检、行政执法部门抽检和种子交易发生纠纷时的仲裁检验。这些检验都是发生在种子种植前,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向市场,给农业生产人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仲裁检验一般发生在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之间,在种子交易时的纠纷。种子的四大质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种子标签标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