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鸡血液中同功酶与体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求研究以三个不同类型的现代内用鸡种--狄高、爱拔益加、红宝的商品代鸡为素材,采集其血样,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血浆脂酶(ES-1)、碱性磷酸酶(AKP)和淀粉酶(Amy)的遗传多态型,同时测定了三个鸡种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脂酶ES-1位声、淀粉酶位点其基因型与体重没有关系。淀粉酶活性与体重呈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位点F带个体较S带具有较高的体重,其酶活性与体重呈负相关。这些指标作为遗传标记应用到肉鸡育种工作中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鸡血浆中同功酶与体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以3个不同类型的现代肉用鸡种──狄高、爱拔益加、红宝的商品代码为素材,采集其血样,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血浆脂酶(ES-1)、碱性磷酸酶(Akp)和淀粉酶(Amy)的遗传多态型,同时测定了3个鸡种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脂酶ES-1位点、淀粉酶位点其基因型与体重没有关系。淀粉酶活性与体重呈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位点F带个体较S带具有较高的体重,其酶活性与体重呈负相关。这些指标作为遗传标志应用到肉鸡育种工作中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血型学和生化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在确定鸡体血液中碱性磷酸酶(PAKP)、淀粉酶(Amy)、酯酶(ES)三种血清酶等位基因系统、位点基因频率在不同鸡种中的差异、基因型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以及建立鸡体内血清酶异点同工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趋势看,目前国内外学者正在积累大量新的资料的基础上,着眼于三种血清酶同工酶育种学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池DNA测序和PCR-R FLP技术,对京海黄鸡IGF1R基因的AluⅠ、Hin1Ⅰ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京海黄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luⅠ位点AA基因型个体在8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12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Hin1Ⅰ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显示,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5.
隆太杂交仔鹅血清酶活性与同工酶型、体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法,测定隆太杂交仔鹅(F1)血清中酯酶(Es),淀粉酶(Amy)和碱性磷酸酶(AKP)三种同工酶的遗传多态型,同时测定了隆太杂交鹅(F1)血清中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初步探讨了酶活性与同工酶型、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隆太杂交鹅(F1)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y)的同工酶型的活性相近,两种酶的多态性可长期保持下去;其多态性保持机制可能符合中性学说,隆太杂交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与日增重有一定程度的表型正相关(r=0.8902),有可能作为肉仔鹅早期生长性能的选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鸡溶菌酶基因(LYZ)对鸡体重的影响。以200只京海黄鸡为研究群体,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LY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所发现的SNPs与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共3个突变位点,且均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除1411位点外,其他2个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11位点AA基因型个体12和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1411位点AA和GA基因型个体各周龄体重均高于GG基因型个体,且4周龄体重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1426位点各基因型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除4周龄外,ANC个体各周龄体重均较大,GAC个体4周龄体重较大,这与上述各位点基因型对体重影响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暗示在选种、育种过程中,可将鸡LYZ基因作为京海黄鸡体重候选基因应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DNA池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鸡IGF1R基因的G26336A、C111014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26336A位点AA基因型个体56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84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C111014A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在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广东地方品种杏花鸡为主要亲本的广源鸡繁育体系为材料,采用电泳分析方法,测定了血浆淀粉酶(Amy-1、Amy-2)、碱性磷酸酶(Akp-1、Akp-2)、酯酶(ES-1)和血红蛋白(Hb)等6项蛋白质遗传标记的多态型。对繁育体系各成员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多样度、遗传距离等进行的计算,采用系统聚类、模糊聚类及主坐标分析等数值分类方法,对杂交效果从生化角度进行评析。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商品仔鸡与各亲本均有一定联系,但最接近于第二父系杏花鸡。  相似文献   

9.
结合PCR-SSCP与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了京海黄鸡母鸡IGF-IR基因第3外显子SNPs的特点及其对京海黄鸡母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在该段序列检测到2个点突变:P1(G11 0996C)、P2(C11 1014A),2位点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其中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P2位点AA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CC、CA型个体(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表明,GC/AA基因组合型母鸡开产较晚但开产蛋重较高;CC/CA型个体,其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CC/AA型个体(P<0.01),初生重、4周龄、12周龄、16周龄和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基因组合型个体(P<0.05);CC/AA型个体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GC/CC、CC/CA型个体(P<0.01),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C/CC、GC/CA、GC/AA、CC/CA型(P<0.05)。利用基因组合型GC/AA、CC/CA、CC/AA与生产性能间的关联特性指导京海黄鸡,能够为利用分子标记加快京海黄鸡的保种和育种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MCEE基因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遗传标记的可能性,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麒麟鸡126只,采用Sanger测序法对MCEE基因的3'UTR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并分析对麒麟鸡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鸡MCEE基因的3'UTR区检测到2个SNP突变位点,即第8 959位碱基的G/A转换和第9 082位碱基的C/T转换,分别命名为G8959A和C9082T;MCEE基因3'UTR区G8959A位点形成GG、GA和AA 3种基因型,C9082T位点形成CC和CT 2种基因型;MCEE基因G8959A突变位点的GG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GA型个体(P0. 05),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 01),G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655,GG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429;MCEE基因C9082T突变位点的CC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 05),C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786,C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571。说明MCEE基因3'UTR区检测到的2个SNPs位点(G8959A和C9082T)对21日龄麒麟鸡体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0. 05或P 0. 01),G8959A位点GG基因型和C9082T位点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适合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PLIN)基因内含子6在济宁百日鸡、莱芜黑鸡等4个地方鸡种和1个培育品系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胴体及脂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5个供试群体中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测序证实为新发现的鸡PLIN基因2 467 bp处G→A突变,该突变位点在供试群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2个等位基因:A1和A2。等位基因A1在所有供试群体中均表现为优势等位基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LIN基因2 467 bp位点对鸡部分胴体性状和脂肪性状影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A1A1基因型个体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高于A2A2基因型个体(P<0.05)。A1A2基因型个体的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1A1和A2A2基因型个体(P<0.05)。研究结果表明,PLIN基因对鸡胴体及脂肪性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辽宁绒山羊 (12 6只 )、内蒙古绒山羊二狼山品系 (48只 )、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品系 (48只 )的血红蛋白 (Hb)、血清白蛋白 (Alb)、酯酶 (Es )、碱性磷酸酶 (Alp )和淀粉酶 (Am )的多态性 ;发现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表现为单态 ,而另三种酶表现为多态。结果表明 :血清酯酶共有三种基因型 ,即EsAA、EsAB、EsBB ,受两个共显性基因ESA 和ESB 控制 ;碱性磷酸酶共有二种基因型 ,即Apf和Apo型 ,受两个基因Apf 和Apo控制 ;淀粉酶共有三种基因型 ,即AmAA、AmAB、AmBB ,受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AmA 和AmB 控制。各品系间Es、Alp、Am的基因频率有很大差异。AmAB型个体产绒量明高于AmAA和AmBB型个体 ;Apf型个体产绒量高于Apo型个体 ,酯酶只与出生重和双羔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鸡Lpin1基因编码区进行扫描,选取该基因3个引起错义突变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其中c.391GA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sp131→Asn131突变,c.1727CT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la576→Val576突变,c.2287AC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Met763→Leu763突变。应用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PCR(Amp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 PCR,ACRS-PCR)的方法进行引物设计扩增3个突变位点,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PCR产物,以藏鸡、隐性白羽鸡、藏隐(藏鸡♂×隐性白羽♀)和藏藏隐[藏鸡♂×(藏鸡♂×隐性白羽♀)♀]群体为材料对3个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在5个中国地方鸡种(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中进行变异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鸡Lpin1基因c.1727CT在不同品种中具丰富的多态性;而另2个位点在所检测的群体中无多态性存在,c.391GA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c.2287AC位点全部为AA基因型;(2)对c.1727CT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C等位基因占优势地位,且固始鸡和北京油鸡群体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在萧山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三品种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3)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1727CT位点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关联(P0.05),与腹脂质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中CC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极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4.
鸡血浆同功酶型与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狄高,红宝,AA鸡血浆淀粉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种间同功酶型的分布和酶活性存在差异。淀粉酶基因型AA,AB和BB间的活性无显著差异。淀粉酶基因型AA,AB和BB间的活性无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F带的活性高于S带,但随年龄增长这种差异逐步缩小。论文最后对两种酶的多态性保持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鹿苑鸡、惠阳鸡、红波罗、明星鸡的血清酯酶(Es)、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y)和亮氨酸氨胜酶进行了电泳分型。Es 可分出四种型,即 Es-A、Es-B、Es-AB 和 Es-O。Akp 可分为 F 型和 S 型。淀粉酶的第二条活性带有 Amy-2F(A),Amy-2S(B),Amy-Fs(AB)三种型。亮氨酸氨胜酶可分出两条区带,但未发现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鸡溶菌酶基因(LYZ)对鸡体重的影响。以200只京海黄鸡为研究群体,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LY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所发现的SNPs与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共3个突变位点,且均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除1411位点外,其他2个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11位点AA基因型个体12和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1411位点AA和GA基因型个体各周龄体重均高于GG基因型个体,且4周龄体重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1426位点各基因型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除4周龄外,ANC个体各周龄体重均较大,GAC个体4周龄体重较大,这与上述各位点基因型对体重影响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暗示在选种、育种过程中,可将鸡LYZ基因作为京海黄鸡体重候选基因应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鸡AIRC基因为侯选基因,以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隐性白羽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AIRC基因所有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SNPs检测,在外显子3和8中各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各种基因型与胸肌肌苷酸(IMP)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外显子3中CC基因型个体的肌肉IMP含量显著高于TC和TT基因型个体,TC基因型个体也稍高于TT型,但差异不显著;外显子8中CG基因型个体的肌肉IMP含量显著高于GG和CC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也显著高于CC型.外显子3和8的合并基因型对IMP含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合并基因型为CCCG的个体比TTCC合并基因型的个体高2.25mg·g-1,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大于最优秀的单个基因型效应.因此,可以利用该合并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8.
淮南麻黄鸡血清酯酶多态性与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测定了淮南麻黄鸡的血清酯酶多态性 ,探讨其与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AA基因型鸡的活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 AB、BB基因型鸡 (P<0 .0 5 ) ;腹脂率 AB基因型鸡极显著低于 AA、BB型鸡 (P<0 .0 1) ;血清酯酶各基因型鸡的肌肉品质无显著差异 ;AA基因型鸡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 AB、BB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与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receptor,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边鸡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2的376 bp处有1个G→A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7、0.296和0.017,GG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835,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座位在边鸡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8、14、16和18周龄时,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1),但并不能说明该位点可以作为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标记。IGF-ⅠR基因外显子2的Alu Ⅰ位点(G→A)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京海黄鸡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京海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Myostati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以此为依据,对京海黄鸡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将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京海黄鸡群体的各周龄体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1位点基因型(AA、AB和BB型)对实验记录的各周龄体重有影响(P<0.05),BB型体重显著高于AB型(P<0.05)。引物P3位点基因型(CC、CD和DD型)对所记录的各周龄体重有影响(P<0.05),DD型体重显著高于CC型和CD型(P<0.05),研究表明:Myonstatin基因的功能对鸡的各周龄体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