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特优582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龙特浦A与自选育的广亲和强恢复系桂恢582配组育成的中熟早籼超级稻新品种。2007年、2008年广西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7 653.45kg/hm2和8 276.70kg/hm2,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产6.08%和9.23%,2009年5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09010);2010年7月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10 819.50kg/hm2,达国家双季稻区超级稻品种产量指标要求,2011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农办科(2011)10号];2012-2013年连续2年成为国家农业部和广西区农业厅推介的华南稻区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2009年早造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广西南宁市水稻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步伐,2009年早造以特优63为对照,对14个已通过国家或外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天优3301、Z优272、泸优5648、特优923、两优036等5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比对照增产3.03%~9.99%;新香527、德香4103、Q优2号3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较小,为0.07%~1.00%,但米质和综合性状较对照品种好,这8个品种均可在南宁市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引种,其余品种可继续进行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广西品种审定、推荐参加全国南方区试等提供科学依据,加速当地水稻优良新品种的推广。【方法】对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共设12个处理,以特优7118作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各参试组合全生育期为123-134d,除中智优161和JK-439分别比对照特优7118(CK)短1d和3d外,其余组合均比对照特优7118长,其中东两优814最长,比对照特优7118(CK)长8d;12个参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产量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增幅在0. 03%-5. 87%之间,其中特优676、特优9983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特优676、特优9983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乾两优野丝占、中智优161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显著水平,为初选的较好品种。  相似文献   

4.
"特优216"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不育系为母本与自选的玉216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早籼杂交水稻中熟新组合.该组合1998年早造参加广西区种子总站水稻新品种(组合)筛选试验,分南、中三个试点,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488.5公斤,比对照汕优桂99(ckl)667平方米产量为431.5公斤,每667平方米增产57公斤,增产13.2%;比对照特优63(ck2)667平方米产量为464.8公斤,每667平方米增产23.7公斤,增产5.1%,评为入选组合.1999-2000年参加广西水稻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454.0公斤和442.6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4.38%和1.3%,评为入选组合.  相似文献   

5.
高产杂交水稻特优837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837系广西区种子公司利用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R837配组而成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特优837植株较高,株型适中,结实性好;2005~2006两年区试平均产量7630.5 kg/ha,比对照特优63增产4.7%。其制种要求:选择适宜的抽穗扬花期;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科学管理以搭建稳产高产的父母本群体结构;喷施"九二0"提高异交结实率;加强生产各环节质量管理,确保种子质量优良等。  相似文献   

6.
2013年在广西容县进行6个杂优早稻新品种(组合)对比试验。以特优8631、广信优319、特优8号、特优41、C两优608等5个品种(组合)为试验品种,特优9846为对照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特优41比对照增产11.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进入区试阶段,产量位居第二的是特优8号,比对照增产3.4%,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宜继续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2007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稻感光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博优253为对照,共12个水稻新品种参加了2007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稻感光组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元丰优401、百优119和西优2号3个品种表现熟期较早、产量中等、米质较优,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推荐自治区审定;18A/桂99、兰优1972、博优5398、宝丰007、百优838和龙优131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08年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博优359、博优983、月优桂99因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评价比对照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8.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227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以不育系龙特甫A(特A)为母本、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227为父本配组而成,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株叶形态好、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比特优63早熟7~8d等特点,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美优79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育的不育系美A与自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桂79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2011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44t/hm2和7.50t/hm2,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4.58%和4.3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37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36%;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19号);2014年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9.82t/hm2;2015年成为农业部推介的华南稻区水稻主导品种[农办科(2015)4号]。  相似文献   

10.
Ⅱ优航148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航天育种技术手段,筛选出强势恢复系航148与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水稻品种区试,适宜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汕优63或特优63种植区作中稻或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用粳米生产加工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中国粳米生产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中国粳米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加强研发,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不同色稻的精米与米糠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用有代表性的不同种皮颜色类型的36个水稻推广品种和种质资源,比较分析了不同环境(季节、地点)条件下,精米与米糠中Se、Cu、Fe、Zn、Ca和Mn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精米中6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Ca>Mn>Zn>Fe>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5.809、9.915、7.988、6.025、2.205、0.024μg·g-1;米糠中为:Ca>Mn>Fe>Zn>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97.221、125.705、62.189、26.761、14.580、0.061μg·g-1.(2)6种元素在米糠中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在精米中的含量,其中,Mn在米糠中的含量是精米中的13.07倍,Fe为12.76倍,Cu、Ca、Zn、Se分别为7.48、5.07、3.56、2.71倍.(3)除黑米精米中Ca含量极显著高于白米、红米精米,白米米糠中Mn含量极显著高于黑米、红米米糠外,其余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种皮颜色类型间差异不显著.(4)在3种环境下均表现显著正相关的包括:精米Zn与精米Mn、米糠Fe与米糠Zn、精米Se与米糠Se、精米Mn与米糠Mn,而米糠Fe与米糠Ca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从作物育种和遗传资源学角度探讨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进展,分析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应重视和实施水稻耐旱育种和旱稻育种,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稻种资源,创新抗性育种理念、育种技术、抗性品种及耐旱栽培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50年代的水稻矮化育种到70年代的杂种优势利用,产量性状改良一直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在杂交稻选配成功后的二十多年里所推出众多品种的单产潜力并未明显超过早期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而常规育种由于新种质资源的不断拓展与应用,其产量不断得到提高,部分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超出杂交水稻.为明确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差异性,重新评价和定位常规稻品种.以相同遗传背景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组合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了12个组合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显示,12组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的对比试验中,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种的占总数的41.7%,常规种产量高于杂交种的占16.6%,二者产量差异不明显的占总数的41.7%.部分常规品种在产量上与同类型杂交稻产量相当甚至高于杂交稻,这为常规稻的遗传育种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省稻谷积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黑龙江省稻谷大量积压的原因和稻谷积压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稻谷积压和水稻高效益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中国水稻产业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回顾了中国多年来在地理标志保护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多年来稻米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注册情况,指出了目前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抗虫、抗病、抗逆、米质改良及水稻株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所作的综述,指出了目前转基因水稻研究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是影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对空育131、垦稻12和松粳9号等黑龙江省部分优势品种进行抗瘟性改良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在对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生产调查和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稻瘟病爆发的原因、品种改良的前提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常规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具体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