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茅茨村位于徂徕山西南脚下,四个生产大队,五千四百六十人,耕地七千九百亩,每年约种小麦二千六百亩左右。 这里冬春多西北和东北大风,最大风速可达17—20米/秒,由于风吹沙打,小麦受害严重。如:一九六一年春连刮五次大风,小麦三千二百一十四亩,大部绝产,平均亩产仅26.6斤;再者,小麦生长后期,西南旱风频繁,这时气温增高,湿度减小,蒸发量加大,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小麦尚未成熟就“白杆”了,减产甚大。据调查:造林前的一九六三年,茅茨村二千八百零八亩小麦,平均亩产仅111斤。 一九六三年,在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下,他们发扬  相似文献   

2.
乌盟后山地区的商都县二道洼乡,由于风沙危害严重,今年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二期重点工程项目,还被乌盟定为后山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模式点。今年这个乡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春雨两季共造林6681亩,占总任务的95.4%;四旁植树1.5万株。其中,完成重点工程2674亩,占总任务的66.8%。在完成的重点造林工程中,包括农防林1064亩,总计林带49条、6.03万延长米;草灌乔围栏478亩;片林1132亩。经过检查验收,重点造林工程平均成活率81.3%,当年高生长平均40厘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46.3%的得来     
土默特左旗沙尔营乡地处丘陵地区,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放宽了林业政策,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这个乡从一九八一年开始,连续五年造林75019亩。其中新植农田防护林5765亩,四旁植树54万多株。去年秋季调查:全乡新造林的平均保存率为69%。沙尔营乡现有林地面积104820亩。其中农防林12000亩,形成304个网眼,保护农田35280亩。四旁植树140多万株。全乡森林覆被率达46.3%,户均有林地21亩,入  相似文献   

4.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1963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近十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1963年相比新栽桐树两万多株,株数增加了22%,桐籽产量增长了58%,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1973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粮桐双丰收,共收粮食32万斤,桐籽10.5万斤,平均亩产粮食467斤,桐籽154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24,150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40%多,每户平均收入210元。他们夺得油桐稳产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5.
数字与成就     
巴彥淖尔盟建国初期有林31万亩,其中人工林只有199亩,零星树木2092株,林木覆被率0.2%。三十五年来,巴盟各族人民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运动,截至1983年底,全盟有林面积达到2870万亩,人均2.1亩,是建国初期有林面积的9.5倍,林木覆被率增加到3%,人工林保存面积132万亩,为建国初期的6600多倍;营造农田防护林41万亩,保护农田390万亩,粮食单产由建国初期的104斤增长到1988年的385斤。为了征服乌兰布和沙漠,在五十年代初期营造了长达308华里、平均宽300米的大型防沙林带,在林带迎风面规划了封沙育草区,同时在全盟沙区营造了23.6万亩防风固沙林,起到了阻挡沙漠东侵、保护黄河枢纽工程、保护包兰铁路、保护河套灌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2001,(12):15-16
经过全区各族群众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区全面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据统计,1978~2000年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721万亩、飞播造林469万亩,封山(沙)育林1524万亩,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现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内蒙古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在平原农区和滩区,区域内农田林网化程度由建设前的22.8%提高到70%以上,使3000多万亩的农田得到林网庇护。 在沙区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进沙退”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重点…  相似文献   

7.
王格庄公社小柱大队遵照毛主席“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教导,在各级党委正确领导和省果树研究所的积极帮助下,几年来,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大力发展粮果生产的同时,于1969年在虎山的东南坡上,开辟了1.62亩板栗丰产田,1971年嫁接了111株,1973年补接了6株,共117株。其中红光品种107株,红栗10株。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板栗产量逐年增加。1973年产栗160斤,平均株产1.38斤,平均亩产100斤;1974年产栗623.5斤,平均株产5.3斤,平均亩产389.7斤;1975年产栗1,065.4斤,平均株产9.1斤,平均亩产657.7斤;1976年产栗976.8斤,平均株产8.35斤,平均亩产604斤。  相似文献   

8.
波阳县自1987年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大力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使全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确保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全县年增收粮食5000多吨,增幅达10%以上。 波阳县长期以来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严重,该县受风沙危害的耕地达30万亩,年损失粮食1万多吨。1986年,全县粮食亩产仅270公斤,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此,1987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防护林,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近几年来,各地种植了不少千年桐林,但大部分采用直播造林,而千年桐属于雌雄异株树种,直播桐林通常有一半是不结果的雄树。如我站1966年直播造林的180亩千年桐林,平均亩产桐子只有29斤,而同年用嫁接苗种植的1,000多亩千年桐,1971年平均亩产桐子251斤,最高的亩产379斤,产量竟相差10倍。另外,据太平、濑湍两个公社的调查,1964年直播千年桐10,000多亩,已郁闭成林,雄树占53%,有的达70%,平均亩产桐子20斤,高的亩产28斤,低的只有12斤。直播千年桐雄树多,产量低,浪费人力、物力和土地。  相似文献   

10.
我们新庄公社城子大队五队,位于榆树县东北部,地处卡岔河流域,全队一千七百七十亩耕地,虽然土质比较肥沃,但是谷子的产量却很低,历年一般亩产只有二、三百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连年夺得了谷子高产。一九七一年全队种三百四十五亩谷子,平均亩产达六百二十四斤,第一次跨过了“黄河”,一九七二年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全队二百四十四亩五分谷子,仍然获得高产,平均亩产达六百六十斤,比大丰收的一九七一年亩产还多三十六斤,今年向国家交售粮豆五十五万斤,超额百分之一百零八  相似文献   

11.
吴斡宁 《国土绿化》2005,(11):39-39
2004年以来,西藏昌都地区林业局发动全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主题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活动,规划实施了昌都城镇周边造林5万亩。其中第一期造林绿化示范工程计划用6年时间完成荒山荒坡人工造林5800亩,植树148万株。截止目前,直播高山栎、山毛桃、山杏种子500斤,植树约35万株,共完成造林3700亩。  相似文献   

12.
我社地处雪峰山区,主产油茶。有油茶林2万多亩、稻田5千多亩,茶油收入占总收入的50%左右。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获得了粮油双丰收。粮食亩产跨“纲要”,由吃返销粮到年年有贡献,茶油亩产平均12斤以上,最高达18斤。五年来向国家提供商品油66万多斤,每户每年平均72斤。  相似文献   

13.
五原县塔尔湖防沙林场于1958年建场,总经营面积102,825亩,分布在11个公社境内。经过25年的治沙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使36,000亩沙丘基本固定,3,900亩流沙变为半固定。原来沙丘移动速度每年8米以上,现在减为3~5米。全场累计造林55,681亩,保存面积为26,531亩,其中成材林11,904亩,蓄积量31,709立方米。另有幼林11,727亩,疏林407亩,灌木林2,430亩。现有林木的生长量每年可达7,278立方米以上,历年抚育间伐出材2,291立方米,为社队和单位提供造林苗条635万株,为牲畜提供饲草262万斤,解决烧柴180万斤,编箩头、笆子林副产品7,100余件,生产粮食100万斤以上,油料8万斤,建场以来国家共投资208万元,本场林业收入上交24万元,现有成材林按其蓄积量计算可达634万元。全场通过治沙造林,基本上扭转了治理前沙漠吞没农田、牧场、村庄及切断交通的情况,改善了群众  相似文献   

14.
1963年9月至1964年底,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在省科委、省林业厅和当地党政领导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于太安县徂徕山建立了山地造林保持水土的样板田。封山封沟,育林青草4,900亩,荒山造林9,118亩(其中国营造林5,989亩,集体造林3,129亩),营造农田防护林带130华里(包括路旁植树兼作林带用的),地埂栽紫穗槐115,000墩,栽干果11,800株,护岸护滩林1,212亩,四旁植树30,000株,种固沙植物355亩,改河道5,800米,完成土方108,000方,挖条田5,000亩,修整梯田300亩;培训林业技术骨干7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第一年,赤峰市红山区林业发展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共营造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7366亩,超计划5.2%,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育苗492亩,超计划64%,成苗产量达到899万多株;有3万多人次义务植树60多万株。  相似文献   

16.
內蒙东部防护林营造計划是在1951年配合东北西部防护林营造計划制訂的。规划范围包括呼、昭、哲三盟的13个旗(县、市),原計划造林面积为3千多万亩。从1952年开始勘測,1953年正式进行营造,几年来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在营造防护林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哲、昭两盟防护林地区到今年春,已完成1,390多万亩,占原計划的40%多。哲盟完成的730多万亩造林面积中有440多万亩防护林(其中农田防护林369万多亩)。从  相似文献   

17.
一、新疆林业战略地位 林业在新疆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三十多年来,全疆平原造林累计保存面积564万亩,四旁植树累计保存2.4亿株,恢复胡杨林200万亩,恢复河谷林10万亩,恢复荒漠灌木林80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累计造林364万亩,保存270万亩,保护农田2,500万亩。全疆已有19个县(市)和五个团场实现农田林网化;修筑山区林道5,451公里;生产木材1,281万立方米,区直属企业共上缴利润2.6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水保土方面,发挥着巨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沙依瓦克公社自1966年以来,重视植树造林,全社共营造薪炭林4万4千亩,每人2亩;农田防护林8百万株,每人300株;果园4,500亩,每人达8分,改变了过去“人无歇凉树,牲畜无草场,群众缺柴烧,吃粮靠回销”的贫困局面。79年牲畜存栏36,000头,超历史最高水平20%;70年后,十年来给国家提供商品畜1,5000头,每年给国家提供商品粮近百万斤,走上了集体、社员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场处于干旱地区,沙丘多,风沙大、树木少,于1961年秋在巨宝山沙丘地营造杨树960亩,1962年春由于风剥全部失败。但我们在失败中得到教训,经过反复模索总结,终于找到了在沙丘用机械造林的途径。从1963年到1975年秋,已在沙丘上造林9万亩(成活率达80%),绿化了6个公社的大小沙丘124个;并在沙丘上营造农田防护林27,630亩,长势良好,带、片成林,可保护农田20万亩,起到了保田、增产作用。现将沙丘机械造林的具体作法介绍如下。一、整地方向与林带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小召公社,近年来林业生产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目前,造林保存面积达1.8万亩,比1977年增加了1.3万亩。1977年至1981年间,平均每年造林保存面积为2700余亩,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35条,总长213公里,构成216个网眼,使4.3万亩农田初步受到保护,防护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也随着提高,甜菜和油料的产量,近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