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个茶叶品种光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资源最佳利用与茶叶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出发,对皖南茶区生产上常见的5个茶树品种的光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5个供试茶树品种中,福鼎大白茶、槠叶齐的光合作用优势明显,光合能力强,可以作为本区茶叶生产上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茶树种质资源的流失和保存王镇恒,董德贤(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遗传基因。茶树种质是改良茶树品种的物质基础,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充分发挥种质的潜力;对培育新茶...  相似文献   

3.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倪伯荣 《茶业通报》1998,20(2):23-24
茶树品种资源的引种、选择与利用能较快获得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栽培良种。实践证明,这是简便而行之有效的选种方法与途径。本文试从茶树品种资源在茶树育种中的作用,浅述个人的见解。1品种资源在选种中的作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各产茶省不断从现有品种资源中筛选出优良品种,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那么品种资源究竟对选种方面有何作用呢?以个人之见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1品种资源是选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包括品种(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品系、单株、野生种和近缘植物。除了新育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鸳  姜燕华  段云裳  成浩  周健  曾建明  韦康 《作物学报》2010,36(12):2191-2195
正确评价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地方品种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从西湖龙井群体种中选取91个单株,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探讨了抽样群体样本量、SSR引物等位基因数影响茶树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样本量对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样本量达到15个单株时,各遗传参数值趋于稳定;SSR引物等位基因数对茶树地方品种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的影响很大,而且达到总体遗传多样性90%所需的样本量也很不一样。当SSR引物等位基因数为5时,24个茶树单株才能达到茶树地方品种总体90%以上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评价和采用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邱忠莲 《茶业通报》2002,24(1):35-35
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发芽早、萌芽整齐、性状一致、适制性强的优点。为提高日照茶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农业局1995年至1998年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茶树良种短穗扦插试验研究”课题,1999年至2000年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丰收计划项目,经过连续6a多的努力,日照市已建成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示范园143.3h,并总结出了一套无性系茶树良种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由我市的气候特点和茶叶生产、饮茶习惯决定了适合我市栽培的茶树品种,必须是抗寒性较强并适制扁平、卷曲形茶…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种茶历史有三千多年,茶树育种历史悠久。茶树是经济作物和饮料作物,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良种是满足茶叶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茶树育种学专家们的总体奋斗目标。经过数千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综述如下:1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概况茶树种质资源是发展茶叶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从事茶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品种选育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育种工作的成败和育种成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存在各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各类资源已达3300多份犤1犦。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8.
汪祖圭 《茶业通报》2002,24(2):23-24
本文通过查阅文书档案和相关茶树品种资料,对祁门茶区茶树品种进行考证,为今后各级政府开发茶树品种资源、编写茶树品种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树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盆栽法对6个茶树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4个品种茶树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用水培法对不同品种茶树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Km 和 Vmax)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均存在品种间和氮素水平间的显著差异,GS活性在品种间也有差异。上述  相似文献   

10.
"特香早"茶树品种是安徽茶树良种中新秀,它具有三个宝贵特点:兰花香特高,发芽特早,抗寒耐旱力特强。这三个优良特点结合到一个茶树品种上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国和我省优质高产茶树品种不少,但在早芽和特早芽茶树品种中具有优雅兰花香气者极为罕见,特别是高香早芽品种,而又具有很强的抗寒耐旱性则更少。所以特香早茶树品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茶树品种中瑰宝。现将特香早茶树品种来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制茶品质简述如后。  相似文献   

11.
茶树新品种“波毫”推广应用研究江济和,王华宗(祁门茶叶研究所)(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茶树新品种波毫是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生产应用表明,波毫是一个中芽(偏早)、高产、优质、多毫、抗性较强、繁殖系数高的品种。1987年安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  相似文献   

12.
张龙云  李敏 《茶业通报》1998,20(1):26-27
一、大叶类茶树的优势1.品种组成:经国家审定通过的52个茶树优良品种中,大叶类品种达24个,占46·2%,加上省级良种数量比重就更大了。它们中有的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当家品种,如云南大叶种(包括凤庆、励海、减库大叶种,下同)等;有的是新育成的品种,如云抗系、蜀水系、黔涓系、福云系、英红系等。云南大叶种在1;1、黔、粤、桂等省弓l种面积最大,达200多万亩。2.涪陵茶区的大叶类茶树现状:据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区划资料,涪陵茶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大叶类茶树品种有云南大叶种、蜀永2号、黔循419、502、福云6号、7号、金佛山大叶…  相似文献   

13.
杨维时 《茶业通报》1993,15(2):13-15
一、茶树抗寒育种研究动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已成为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饮料,茶叶消费量日渐增多。种茶的面积日渐扩大,出现北方茶区迫切要求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因而对茶树育种工作者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选育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从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不少茶树育种工作者根据茶树不同的遗传特性,选育抗寒茶树品种。日本乌屋尾忠之(1977)曾研究抗寒茶树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认为茶树叶子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支配的,杂交后代呈常  相似文献   

14.
李槐松 《茶业通报》1996,18(3):15-16
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及名茶开发研究李槐松(青阳县农业局242800)本文从九华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入手,探讨其历史、特征特性及和九华山之名茶的内在关系并施以技术手段进行研制开发向高产优质转化。一、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九华山区茶园多分布于500—870...  相似文献   

15.
在《茶树品种资源和区划学术讨论会》期间,与会的部分从事茶树育种的会员,发起成立茶树品种研究组。经中国茶叶学会批准,同意成立中国茶叶学会茶树品种研究组。茶树品种研究组于1979年11月中旬,在九江就研究组的任务、组织形式、学术活动计划等进行了讨论,并推选陈兴琰、陈文怀两同志为茶树品种研究组的负责人。茶树品种研究组,是属于中国茶叶学会的专业学术研究组织之一。其成员由从事茶树育种工作的会员自愿结合组成。  相似文献   

16.
高EGCG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金科  郑金贵  陈荣冰  陈常颂 《作物学报》2005,31(11):1511-1517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是茶叶具有抗癌功效的核心成分[1~3],是决定茶叶饮料品质好坏的关键因子之一[4],是茶多酚具有生理活性和广阔用途的最关键的核心成分[5~7]。EGCG在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的含量一般为9%~13%,前人对EGCG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癌、抗氧化、抗病毒等功能性方面[8~10]。而茶树EGCG的遗传规律、资源筛选等方面研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居世界之首[11],前人已对茶树种质资源作了深入研究,并在品种早期鉴定、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生物化学、细胞学、解剖学、形态学、制茶学、孢粉学、发酵学及抗性(抗寒、抗病虫)等领域取得长足进展[12~19]。若能从我国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高EGCG含量(>13%)的品种或株系,一方面,可作为茶树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可应用于生产,从茶树鲜叶中直接大量提取EGCG。因此,高EGCG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于EGCG的工业化生产、茶树新品种选育、提高茶树鲜叶或干茶的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筛选高EGCG含量的茶树特异资源。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品质化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锦时 《茶业通报》1989,11(4):16-18
茶树是叶用作物,成品茶的质量,受茶园管理,采、制技术等制约外,起重大作用的是茶树品种。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左右着茶叶化学成份的组成与含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种的好环,实际上反映了茶叶中内含化学成份数量与组成上的差异。由于茶树品种内含物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研究茶树品种品质化学指标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在茶树育种工作中,鉴定茶叶品质,历来都是应用直接鉴定法,即把鲜叶制成茶后,进行感官审评。此方法受评茶人员的经验和爱好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很难判断品种的内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影响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环境因子:种植密度、机械损伤、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茶叶不同叶位生化特征、温度、光照等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影响。为茶叶高产、稳产以及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茶树钾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萍  阮建云 《作物学报》1995,21(3):324-329
本文对我国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的含钾状况,茶树品种和土壤水分对茶树吸收钾的影响和茶园施肥钾肥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近60%的茶园土壤处于罐钾状态,这已成为限制茶叶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不同品种茶树对钾的吸收具有明显差异,它们对钻的最大速率Vmax为龙井43>碧云>苹云>碧峰>菊花春,米氏亲和常数Km为碧峰>碧云>龙井43>苹云>菊花春。干旱处理的茶树体内累积的钾和叶片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将南方的茶树在北方高纬度移植成功,打破南茶北移的适宜最高纬度,筛选出适宜的茶树品种和条件要求,使得茶树在北方得以广泛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不同品种茶树种子在北方环境下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情况。试验选择8种景观茶树种子,分别是乌牛早、翠绿、龙井43、祁门34、福鼎大白、鸠坑、黄山群体、银霜茶树种子,进行北方景观茶引种及驯化研究。以黄山群体、福鼎大白、祁门34、鸠坑为例,探究了景观茶树种子在北方环境中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