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品种比较试验中10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969,分枝部位0.9875,一次有效分枝数0.9897,主花序长度0.9975,主花序角数0.9932,主花序结角密度0.9868,主花序角长0.9939,总角数0.9957,角粒数0.9953,千粒重0.9833,全生育期0.9867;熵关联序为:主花序长度>株高>总角数>角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结角密度>全生育期>千粒重,并以此确定了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及高产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2009—2010年度黄淮区油菜区试11个新品种的小区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846,一次有效分枝数0.9848,主花序长度0.9732,主花序有效角数0.9868,主花序结角密度0.9888,单株总角数0.9837,角粒数0.9871,千粒重0.9912,单株产量0.9892;熵关联序为:千粒重〉单株产量〉主花序结角密度〉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总角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可据此确定黄淮区杂交油菜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河南省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1~2005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信阳试点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角粒数>主花序角数>主花序长度>总角数>株高>主花序角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结角密度>分枝部位>千粒重>不育株率。说明在河南省与油菜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为角粒数、主花序角数、主花序长度,并以此确定了河南省油菜杂交组合及高产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甘蓝型油菜越冬期叶丛增大,其苗期主要农艺性状都相应增大,整体的综合长势也随之增强;收获期的一次有效分枝数、总角数、角粒数和单株产量明显增加,株高、分枝部位和主花序结角密度略有增加,主花序角数和千粒重增加不明显;而产量随着越冬期叶丛的增大而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越冬期叶丛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进行早期预测是一种便于掌握、较为实用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顺序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分枝部位、1次有效分支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株高、结角密度。  相似文献   

6.
在2005年的受灾年份中,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对信阳市农科所自己安排的品比试验中的杂交油菜新组合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组合17个性状(小区产量、株高、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数、主花序结角密度、主花序角长、全株总角数、角粒数、千粒重、单株籽粒重、冻害、菌核病、病毒病、生育期)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0793、0.0681、0.0600、0.0632、0.0422、0.0663、0.0684、0.0653、0.0659、0.0546、0.0638、0.0590、0.0637、0.0430、0.0340、0.0317、0.0715;新组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大小顺序为:K12>K1>K9>K3>K8>K13>K14>K2>K5>K10>K4>K11>K15>K7>K6;其中K12的综合评价值是0.6343,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K1,综合评价值为0.5747,K6综合评价值是0.2683,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以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有些出入,但通过第二年正常年份的验证结果来看,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筛选的新组合与正常年份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与适宜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间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方向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中22个机械化高密度种植组合(品系)和72个常规密度种植的组合(品系)9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高密度专用油菜组合的每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与小区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结角密度(0.881)>分枝部位高度(-0.614)>株高(0.586)>每角粒数(0.360)>分枝数(-0.144)>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143)>单株有效角果数(0.111)>主花序有效长(0.095)>千粒重(-0.055)。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以及分枝部位高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则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412)>株高(0.29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260)>每角粒数(0.249)>主花序有效长(-0.224)>千粒重(0.156)>分枝部位高度(-0.104)>分枝数(0.095)>结角密度(-0.003)。【结论】相比于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应重点加强对结角密度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选择,努力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适当减少无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8.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  肖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1-1962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提供参考,选择19A8、19A12、中油155等11个供试新品种,以油研50为对照,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油155的产量最高,达169.08 kg/667m2,较油研50增产37.56%,显著高于其余品种;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数、株高、结角密度、每角粒数、角果长度及千粒重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株高>每角粒数>结角密度>角果长度>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数,产量与株高和每角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8、0.257;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不育株率呈负相关关系,与不育株率的相关系数为-0.354;株高、每角粒数和不育株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中油155的株高、每角粒数和不育株率分别为189.8 cm、22.4粒、0.57%。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对信阳市农科所选育的10个早代(S2)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测定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交种12个性状(单株产量、株高、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结角密度、全株总角数、角粒数、千粒重、生育期)的权系数分别为:0.11,0.09,0.08,0.07,0.09,0.08,0.08,0.08,0.08,0.09,0.08,0.07;测交种的综合效果测度值大小顺序为:K1>K2>K9>K5>K10>K3>K7>K4>K8>K6;其中K1的综合效果测度值是0.937 6,综合表现最大,其次是K2,它的综合效果测度值为0.893 3,K6综合效果测度值是0.822 6,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以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比较来看,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筛选的测交种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以此来对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早代测定是一种较为全面、客观、合理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旱地白菜型冬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0个优良山旱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角果长度、二次有效分枝数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春性甘蓝型杂交油菜配合力与遗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9个春性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和5个春性甘蓝型油菜优势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这些组合的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依次对杂交F1代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有明显影响;特殊配合力效应对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的表现有较大影响;9个春性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中62A、101A、2042A和CN12A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5个春性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中C1、R-Q5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好的组合是2042A×C1、CN12A×R323和604A×R-Q5。遗传力分析表明,千粒质量、单株产量、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及株高等的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育成的大白菜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RC7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RC7的单株有效角果数(r=0.96583**)、二级分枝数(r=0.96419**)、每果粒数(r=0.75701**)、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49024*)及主花序有效长度(r=0.40623*)与单株产种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育系RC7及其保持系单株种子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利用该不育系制种过程中,栽培管理上应以增加分枝数,尤其是二级分枝数,作为高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湘杂油7号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鲜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芥酸和硫苷含量等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千粒重与播期和种植密度关系则不明显;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是决定油菜产量的变异因子,其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2因素处理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以9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135000株/ha最好。  相似文献   

15.
花期去叶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不同花期分别摘去植株全部叶片的试验结果,研究去叶后对杂交油菜经济性状和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去叶对杂交油菜的株高、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有极显著负效应,对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有显著负效应,对千粒重则有极显著正效应.终花期去叶对株高有极显著负效应,对千粒重有极显著正效应,对其它经济性状无显著影响.花期去叶对杂交油菜的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杂交油菜的生理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和主要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降低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单位面积角果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因此,高产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减少,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则显著减少。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有所降低。[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7号适宜密度为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油菜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21-424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蓝型杂交油菜稻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直播适宜的播种量。[方法]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品种和播种量的裂区设计试验,并计算植株性状与播种量间的相关性。[结果]翻耕直播比免耕直播的产量高,平均增产5.38%,达显著水平。但翻耕直播栽培与免耕直播栽培播种量相当,虽然产量略有增加,但增加的产值不足以弥补翻耕的劳动成本。不同品种播种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结合已有的研究统计,得出直播油菜的播种量为3.8~4.5 kg/hm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油菜的有效分枝部位增高,株高略有降低,主花序长变短,单株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千粒重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直播油菜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探讨三系亲本的配合力、遗传力等规律及参数。[方法]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F1为试验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除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3个性状外,其他6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组合的单株谷重性状中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余8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组合的所有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结实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选择和利用这些不育系、恢复系及其配组F1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