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保护地蔬菜生产是相对密闭栽培场所,早晨日出半小时后CO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2饱和浓度少900×10-6.由此可见,保护地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设施是相对密闭的蔬菜作物栽培场所,保护地内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与露地栽培有明显差异。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的作物,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特别是室内外气体交换受到限制,比露地栽培光照强度低。二氧化碳浓度在白天由于植物的光合作...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是蔬菜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直接影响到蔬菜的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0.03%。在相对封闭的保护地条件下,因蔬菜光合作用常造成二氧化碳缺乏,致使蔬菜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增施二氧化碳肥料,已成为提高保护地蔬菜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长春 《吉林农业》2006,(10):24-25
保护地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在国内外均有研究,增产增值效果十分显著。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是合成碳水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生长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是1500~3000ppm,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仅在300ppm左右,作物生长所需二氧化碳浓度是其5~10倍,而在保护地密闭不通风的情况下,晴天二氧化碳浓度降到85ppm,严重地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因而极大地限制蔬菜作物的产量,因此增施二氧化碳有着显著的增产作用。但由于受二氧化碳测试手段和气肥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使此项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本项目旨在探索二氧化碳气肥的增…  相似文献   

5.
<正> 二氧化碳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大小对蔬菜产量影响很大。实践表明,蔬菜生长发育的二氧化碳适宜浓度在晴天时约为 1000×10~(-6)~2000×10~(-6),阴天时约为 500× 10~(-6)~1000×10~(-6),保护地蔬菜是在密闭条件下生长的,与外界气体交换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低于大气中的33×10~(-6),不能满足蔬菜光合作用的需要,蔬菜的产量难以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6.
宗巍 《现代农业》2010,(7):36-36
<正>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保护地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个重要的环境指标,实践证明棚内合理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是提高蔬菜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冬季不通  相似文献   

7.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长伟 《现代农业》2011,(12):33-33
为了有效利用废弃的作物秸秆,同时解决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低、地温和室温不能同步升高、地力下降、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问题,北票市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保护地蔬菜冬春茬栽培中进行了试验和示范,经过试验和示范表明,该技术可提高地温3~7℃,提高棚内温度1.5~2.5℃,同时秸秆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北票市农业生产中作物收获后剩余了大量的秸秆,除极少部分被作为燃料、饲料使用外,更多是做为废弃物被农民就地在田间、地头焚烧,不仅失去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且污染了环境。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下、地温和室温不能同步升高、地力下降、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原因,制约了保护地蔬菜的增产增收。为此,2007年10月北票市蔬菜站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相似文献   

9.
宋兆军 《现代农业》2013,(11):47-47
目前。北票市农业生产中作物收获后剩余了大量的秸秆.除极少部分被作为燃料、饲料使用外.更多是做为废弃物被农民就地在田间、地头焚烧.不仅失去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且污染了环境。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地温和室温不能同步升高、地力下降、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制约了保护地蔬菜的增产增收。为此。2007年10月北票市蔬菜站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并在保护地番茄冬春茬栽培中进行了试验和示范.经过试验和示范。表明应用该项技术可提高地温3~7℃,提高棚内温度1.5—2.5℃,同时秸秆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据资料表明:1千丘秸秆可产生1.1千克的二氧化碳,在4~6个月内,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4~5倍.并且l千克秸秆可产生O.19千克各种微量元素合腐植质。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大量的高效肥料)。使番茄提早上市7。15天,提高番茄产量25-4%,生产出的番茄果个均匀、色泽艳丽、果实硬度好、品质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北票市农业生产中作物收获后剩余了大量的秸秆,除极少部分被作为燃料、饲料使用外,更多是做为废弃物被农民就地在田间、地头焚烧,不仅失去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且污染了环境。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下、地温和室温不能同步升高、地力下降、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原因,制约了保护地蔬菜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正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相对密闭的栽培场所,早晨半小时后CO_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_2饱和浓度少900×10~(-6)。由此可见,大棚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_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行CO_2施肥后可大幅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大棚蔬菜CO_2配套施肥技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是作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原料,其浓度高低直接决定着光合速率的快慢,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30mg/kg.而农作物光合作用最适二氧化碳浓度1000mg/kg,在高肥水、密植栽培的蔬菜作物上,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据试验,大豆开花前至成熟期,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800-1200 mg/kg时,增产50%左右,而辣椒、蕃茄、黄瓜等主要温室蔬菜上,人工增施二氧化碳后,可增产25-43%.因此,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技术能显著增产,还可增强植株抗性,同时,具有取材容易、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元环境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沼气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主要是指沼气中及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气肥促进蔬菜的生长。因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二氧化碳是主要的碳源。作物生长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1%—0.13%,而普通的蔬菜大棚在光合作用旺盛期只有0.02%的二氧化碳,因此,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加速蔬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前,蔬菜保护地发展迅速,保护地栽培的目的在于人工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可控小环境.由于棚室基本处于密闭状态,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温度、光照、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沼气的应用 1.1 应用原理.沼气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热能,因此沼气燃烧是冬春季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提高室温,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蔬菜生长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而冬春季节日光温室由于长期密闭不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在蔬菜光合作用旺盛期会低至0.02%,不足以供给蔬菜正常的生长需要,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产实践证明,施用二氧化碳对蔬菜生产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早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大小对蔬菜产量的影响很大。实践表明,蔬菜生长发育的二氧化碳适宜浓度在晴天时约为1000PPM-2000PPM,阴天时约为500PPM—1000PPM。保护地蔬菜是在密闭条件下生长的,与外界气体交换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低于大气中的300PPM,不能满足蔬菜光合作用的需要,蔬菜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 二氧化碳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大小对蔬菜产量影响很大。实践表时,蔬菜生长发育的二氧化碳适宜浓度在晴天时约为1000PPM~2000PPM,阴天时约为500PPM~1000PPM,保护地蔬菜是在密闭条件下生长的,与外界气体交换受到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而在冬春季节,塑料大棚通风少,经常会出现棚内二氧化碳气体不足,不仅使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一、大棚蔬菜缺乏二氧化碳的症状1.二氧化碳充足的蔬菜,植株生长健壮,叶绿素含量高,叶色暗绿有光泽;反之则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周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00mg/L。保护地内,日出前二氧化碳浓度可达到1200mg/L;日出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浓度迅速下降,2小时后降至250mg/L,当降至100mg/L以下时,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植物生长发育受到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二氧化碳施用效果及技术鹿学军,辛力,潘文杰,毕乃亮,张金城,王龙堂(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261041)保护地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是我院针对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内由于二氧化碳严重亏缺而影响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