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鑫军  李福双  王蓬 《北方园艺》2007,(12):150-151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大面积低质次生林经过皆伐后,实行新的更新造林模式,形成以落叶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通过对这种更新造林模式的调查及有关问题的分析,从混交方式、配置方式、混交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更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上最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出材率高,用途广,易于更新的特点,是短期轮伐用材林的树种。杉木萌芽更新就是对杉木伐根上萌发的枝条进行培养,是1种人工更新造林的方法。杉木萌芽更新造林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而且可使杉木成熟期缩短5年左右,大大缓解木材供求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杉木萌芽更新造林进行试验总结,初步掌握了杉木萌芽更新造林一些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旭 《现代园艺》2014,(16):63-64
对贵州林业发展来说,在发展过程中时刻面临着火灾的威胁,一旦发生火灾,则会对林地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改变既有生态环境。而在火灾过后,如果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在火烧迹地更新造林,保持生态平衡,成为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命题。在本文中,笔者从火烧迹地现状入手,分析了火烧迹地造林更新技术措施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杉木伐根萌芽力与年龄的关系,分析了砍伐季节、伐桩高度和伐桩断面对萌芽更新的影响,并重点介绍了"及时清理采伐迹地进行炼山"等4项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吴秀松 《花卉》2019,(14):166-167
我国土地资源辽阔,这也让山地林业经营出现了很大差异性,不规范、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对山地林业经营中的生态经济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小面积择伐与皆伐、采伐迹地的有效清理、造林整地、幼林培育、山地果树栽培五方面,论述了山地林业经营中生态经济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样方调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川西北森林皆伐迹地和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土壤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除全P含量差别不大外,森林皆伐迹地土壤全N、全K、容重、有机质和孔隙度都优于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土壤,那曲地区高寒草地3种主要类型的土壤中,以高山沼泽土的理化特征最好。在那曲植树必然要考虑土壤问题,建议加强林木立地土壤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红松林龄25a林分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保存率为45%,红松纯林已演化成红松——胡桃楸混交林;坡位对树高影响显著,坡中位、坡下位红松、胡桃楸的树高生长量分别大于坡上位红松、胡桃楸的树高生长量,坡位对胸径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花椒是适宜本地区生长的生态经济兼用型灌木树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但传统造林方式无法在连年早春寒、晚春旱的情况下保障成活率,造成多次补植。在连续3年通过对大红袍栽植方式、栽植时间的不同试验后,总结出适宜于本地区大面积工程造林的秋季截杆封堆栽植法,以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桃园迹地上不宜栽植杏树我们于1990年栽植杏树1.2hm ̄2,其中有0.3hm ̄2是老龄桃园更新,伐掉桃树后栽植杏树,主栽品种为麦黄杏。定植后发现,虽然生产条件基本一致,但定植在桃园迹地上的杏树(重茬)与新植地杏树(不重茬)的生长结果表现明显不同。1...  相似文献   

10.
龙门林场立地条件对油松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龙门林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同种源、同海拔、同区域,不同坡向、不同土壤厚度、不同坡位自然生长状态下,当年造油松林调查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出适宜油松人工造林的主要生态因子,以期在造林工作中更好地依据"适地适树"原则,提高油松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对外来树种马占相思自然繁殖特性展开分析发现,保证种子落于裸露地面,才能使种子获得发芽力,实现自然繁殖更新。在炼山被禁止的背景下,人工造林清山成本较高,因此本文对其主伐后更新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人为方式对马占相思自然更新进行模仿和控制,促使种子发芽率得到提高,同时对株行距进行规范,达到降低造林成本和保证造林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确定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主要旱作造林树种植苗造林成活率与土壤墒情的关系,在宁夏盐池县人工模拟不同土壤墒情梯度,开展了常用旱作造林树种柠条、花棒、杨柴3种灌木裸根苗植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河东沙地盐池县,当沙地土壤含水量在≤5.5%时,3种灌木旱作植苗造林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不适宜造林;当土壤含水量≥9.32%时造林,3种灌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造林验收标准,苗木高生长虽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有所提高,但受土壤水分影响的程度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松生物学特性及不良环境对红松造林影响的调查研究,提出以红松为主要目的树种的改造次生林的更新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坝上地区退化杨树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对张北小二台镇杨树皆伐迹地伐桩萌生条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探究其更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伐桩直径范围内,萌生条数量与伐桩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萌生条直径与伐桩直径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萌生条数量及竞争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萌生能力综合指标与伐桩直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伐桩直径越大,其萌生能力越强。在张北坝上地区退化杨树防护林的改造中,可充分利用衰退杨树伐桩的萌蘖能力进行更新,并通过萌条数量的控制对萌条的生长进行调节,以形成生长迅速、长势良好的植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天气、人为等因素造成森林火灾频发,制约着生态系统的更替演变,森林火灾迹地采用何种更新方式更加合理,在国内此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在南方丘陵山区尚未有系统的试验,本文就此课题初步探讨,为今后火烧迹地更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对更新造林补助政策取消后,"重采轻造"、"只采不造"、"重造轻抚"、"只造不抚"的局面长期困扰着营造林工作,造林质量下降,许多采伐迹地得不到及时更新,不少新造幼林地因没有抚育而荒芜。基于森林的巨大功效而开展大面积、认真高效的进行造林活动,才可以确保经济以及社会等的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林业生产中的更新状况。并结合当前有关林业政策,并针对林业生产特点及更新的措施和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德令哈盐碱地造林和绿化工程施工的关键在于:土壤改良、树种选择和特殊养护.应按"先有后好"原则,确保苗木成活率,再在土壤脱盐、培肥后进行优良树种更新,从而达到在盐渍土快速造林绿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1.用途广泛该树种是用于工业原料林、大径材栽培、行道树、四旁植树、园林绿化、农田防护林的理想树种。2.速生性好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竹柳的工业原料林栽培的轮伐期小径材一般为2年,中径材为3~4年,大径材为5~6年,该树种具有极高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短。3.高密植性竹柳树大中径材667 m2栽110~220株,小径材667 m2栽800~1 500株。该树种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是营造工业原料林的首选树种。4.适应性强耐盐碱(可适应土壤pH 8.0~8.5,含盐量0.8%的重盐碱地区)、耐水淹(水淹2个月仍能正常生长),湖泊滩涂、盐碱地都可栽植,扩大了造林地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刘鹏 《花卉》2021,(4):216-217
植树造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根据造林地管理要求选择适宜树种。为促进林地经济与生态效益均衡发展,定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本文首先介绍造林在地质灾害减少、空气净化等方面的作用,然后总结造林树种选择环节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分析经济林、风景林、用材林、薪炭林、生态林的树种选择依据,最后重点探究适地适树原则的具体应用。旨在为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全面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花卉》2020,(6)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域范围禁止新种植轮伐期不足十年的用材林(含速生桉)。退桉后如何进行树种更新,恢复森林生态的效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发展生态林,兼顾经济林,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以适宜人们健康生活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