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我国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广西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同时,注重发展广西土著特色品种,进行了广西黄沙鳖结合稻田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广西地方种,体型与中华鳖极其相似,较中华鳖体扁,更圆。稻田养殖黄沙鳖,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了大米品质,提高了农产品安全;稻田为黄沙鳖提供仿生态环境,养成的商品鳖味道鲜美无腥味,肉质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黄沙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地方品系,原产于广西西江水系,融江河及其支流亦有分布。黄沙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上乘,是淡水中的珍品,成为人们亲睐的营养滋补品。优质黄沙鳖市场销售价格140~160元/kg。融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黄沙鳖生长繁殖的地理环境和优质的野生黄沙鳖种质资源。1995年我县开始试验养殖黄沙鳖,利用融江河及其支流的自然野生鳖进行人工驯养,  相似文献   

3.
方正银鲫是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名优鲫鱼品种,也是适合稻田养殖的名优鲫鱼品种之一.2015 ~ 2016年,在黑龙江省勃利县推广稻田养殖方正银鲫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吉兴乡一农户利用30亩稻田放养方正银鲫夏花1.2万尾,平均亩放400尾;秋季产尾重75.6g左右的方正银鲫669kg,平均每亩产22.3kg,每亩增收300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稻田养殖方正银鲫的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实现了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4.
在农儿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了稻鳅共生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果为稻田养泥鳅每667㎡可产泥鳅62kg;产无公害稻谷450kg.亩增效益1430元,不但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减轻环境污染,而且降低生产成本,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实现稻鳅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黄沙鳖原产于广西境内的左江、右江、郁江、邕江、西江流域,是广西地区特有的中华鳖优良品系。2002~2003年我们在桂平市金田镇莫龙村开展黄沙鳖生态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益。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鳖池规格试验池面积1~3亩,底质为黄红泥土,淤泥15~20厘米,水深0.4~1.0米,排  相似文献   

6.
杨惠珍 《水产养殖》2008,29(1):20-20
根据贵阳地区地理条件,在贵阳市实施的"稻田生态渔业"项目基础上,于2006年增加了鳖的养殖,进行了稻田鱼鳖生态养殖试验,并充分利用稻田生态带让鳖自然繁殖.通过此试验,提高了稻田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养殖品种结构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笔者在安徽省滁州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试验,养殖示范点面积累计233 hm~2,每667 m~2产量达到320 kg,泥鳅平均规格12 g/尾。现将泥鳅商品鳅稻田生态养殖的试验总结如下。1稻田基本条件1.1稻田、水稻品种选择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两个村稻田面积525hm~2,宜鱼稻田280 hm~2。辖区内的王家、高家、方坝、  相似文献   

8.
黄沙鳖原产于广西境内的左江、右江、郁江、邕江、西江流域,是广西地区优质的淡水水产品之一。十多年来,尽管中华鳖市场经历了由高价格下跌至低价位的过程,而黄沙鳖却由于其特有的品质而使其市场价格稳定在200元/kg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国内外对黄沙鳖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黄沙鳖的养殖生产前景必将广阔。本文是作者最近两年来对广西黄沙鳖养殖生产的跟踪调查结合自己在进行黄沙鳖养殖实践中的体会综合而成,谨供广大水产养殖生产者参考。一、黄沙鳖品种特征1.外部形态(1)稚鳖(体重3g~50g) 外观形态近似圆形,…  相似文献   

9.
针对盘锦地区稻田扣蟹养殖存在产量低、规格小(200~360只/kg)、严重制约成蟹养殖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试验、示范,连续三年实现水稻不减产,稻田扣蟹养殖产量1 125 kg/hm2,养成规格120~160只/kg的好成绩,提出了蟹苗选择、放养密度、饵料投喂及稻蟹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鱼池塘(主养鳊鲫鱼)养殖效益下降的现状,采用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单产740.61~1012.04 kg/667m2,其中鳊鲫鱼627.57~746.1 kg/667m2,其它品种113.04~274.86 kg/667m2,鳊鱼规格0.55~0.63 kg/尾,成活率92%~95.47%;鲫鱼规格0.3~0.4 kg/尾,成活率94.8%~95.8%,毛利1950.38~2205.3.元/667m2,投入产出比1∶1.41~1∶1.44.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殖名优鲫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优鲫鱼是稻田养鱼的主要鱼类品种,稻田养殖名优鲫鱼可实现鱼稻双丰收,提高种养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田块培育鲫鱼鱼种,枯水、漏水及严重草荒的稻田不宜选择。田间工程加高加固田埂修整田埂,  相似文献   

12.
名优鲫鱼是稻田养鱼的主要鱼类品种,稻田养殖名优鲫鱼可实现鱼稻双丰收,提高种养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5~2006年,笔者通过对阳朔县漓江甲鱼养殖协会的黄沙鳖(图见彩中插2)养殖技术指导与摸索,总结出了庭院式仿生态养殖黄沙鳖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010年在安徽省东至、贵池、怀宁、太湖、全椒等地进行了稻虾连作生态养殖试验,从稻田养殖工程的建设、小龙虾苗种的选择及放养、饲料的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水稻的栽培与管理、小龙虾的起捕与收获等方面对稻虾连作进行了探索与试验。稻田养殖龙虾的面积合计3714×667m2,投种57949.5kg,总产量262675kg,总投入  相似文献   

15.
龙虾稻田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复连村与高邮湖相毗邻,早在1998—2000年开始稻田养蟹,后来由于市场行情的制约,就停止了稻田养殖。近几年借盱眙中国龙虾节的举办,龙虾市场走俏,价格上扬,供不应求,所以目前龙虾养殖具有很高的利润空间。2008年复连村龙虾稻田生态养殖面积共717×667m^2,43户共产龙虾158kg/667m^2、稻谷502kg/667m^2,效益2204元/667m^2.  相似文献   

16.
<正>为减少稻田养殖小龙虾污水排放对周围水域环境的污染,降低化学制剂对养殖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小龙虾病害的发生,采用全生态养殖模式和微生态制剂拌料与调水等技术,进行稻田小龙虾全程不换水绿色高效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程不换水的条件下,经100d~120d养殖,小龙虾产量达130kg/亩~160kg/亩,养成率在98%以上,发病率在2%以下,单季净收益3300元/亩~4700元/亩。  相似文献   

17.
黄志平 《科学养鱼》2005,(10):26-27
为探索我县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我站在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开展了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条件稻田位于本县鸾风乡大陂村上王家组,选择6块总面积为6627米2连片单季稻田为试验田。试验田位于进水渠两侧,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当地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7月3日-2004年10月9日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试验条件 1.试验稻田 选择6丘总面积为10亩的连片单季稻田为试验稻田,编号,每丘稻田面积为560m~2-1533m~2。试验稻田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排灌方便。试验地点交通便利,环境幽静,车辆行人少。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济宁市任城区大启发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试验,取得了较高的回报,走出了一条稻鳅共生的立体种养生态模式。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的基本条件(1)水源水质条件:试验地点为济宁市任城区大启发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为山东省  相似文献   

20.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具有产量高、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小、周期短、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等特点。为此,2017年在天津建立三个试验基地,开展以草鱼、鲤鱼、鲫鱼、鮰鱼、鲈鱼为主的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试验,平均单产达100 kg/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