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全国主要养猪地区猪回肠炎感染情况,本调查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全国主要养猪地区169家猪场的1667份粪便样本进行胞内劳森菌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参试的猪场和送检的粪便样本中,胞内劳森菌的阳性率分别达到了96.4%和86.0%;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猪场,胞内劳森菌检出率都超过80%;在各个生产阶段,母猪的总体阳性率也普遍偏高;在13周龄和19周龄前后,保育-育肥猪的回肠炎感染压稍高;不同粪便类型对应的CT值也存在差异,血便中胞内劳森菌的CT值最低。由此可见,胞内劳森菌引起的回肠炎广泛存在我国主要养猪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1):40-46
为了掌握胞内劳森菌在湖北省5个疑似猪增生性肠炎暴发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从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巢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于这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猪群的1 003份粪便样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5个猪场的胞内劳森菌检出率在11.5%~19.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5.5%;就临床表现而言,腹泻猪粪便样品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非腹泻猪;就生产阶段而言,保育及育肥猪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断奶仔猪、母猪和公猪。我们还利用粪便检测胞内劳森菌呈阳性、疑似临床症状明显的猪的肠道制备的感染溶液进行了病例复制,试验猪在灌服感染溶液后出现了与胞内劳森菌感染相似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且从感染猪的肠道组织和粪便中检测到了胞内劳森菌的存在。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胞内劳森菌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发病情况,应用PCR技术对2008年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接诊的6周龄~20周龄腹泻病例进行了胞内劳森氏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8个猪场均存在胞内劳森菌感染,61份粪便样品中21份(44.2%)呈阳性,其中6周龄~8周龄猪阳性率为46.7%,9周龄~13周龄生长猪阳性率为47.8%,14周龄~20周龄阳性率为42.9%。由此说明闽西地区猪场普遍存在猪增生性肠炎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胞内劳森氏菌在海南省各猪场中的流行情况,应用普通PCR技术检测了来自该省不同地区14家猪场的348份猪粪便样品中的胞内劳森氏菌。结果表明,送检的猪场全部存在胞内劳森氏菌流行情况,场阳性率达到100%;348份猪粪便样品中有133份检测为阳性,阳性率达38.22%,其中母猪粪便的阳性率为40.74%,4~9周龄猪的粪便阳性率为35.42%,11~20周龄猪的粪便阳性率为37.5%,20周龄之后的猪粪便阳性率为52%。可见海南省部分地区猪场都存在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胞内劳森菌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将密码子优化合成的胞内劳森菌表面蛋白LsaA的编码基因克隆于pET32a(+)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LsaA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胞内劳森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抗胞内劳森菌抗体,与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常见猪腹泻病原的抗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来自PCR检测粪便呈胞内劳森菌阳性猪的血清,用所建立ELISA检测均为胞内劳森菌抗体阳性。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阳性血清经过1∶800稀释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52%~2.752%和0.877%~3.000%。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场胞内劳森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被检地区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胞内劳森菌抗体阳性,阳性率在13.3%~57.1%,平均阳性率为30.6%。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胞内劳森菌抗体的检测,为胞内劳森菌感染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在饲料禁抗和养殖端限抗背景下规模化猪场胞内劳森菌的流行情况,为猪增生性肠炎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该研究运用巢式PCR和间接ELISA方法对饲料禁抗后不同来源的粪便样品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饲料禁抗背景下,对采自不同猪场695份粪样的巢式PCR检测显示,猪群胞内劳森菌的总体感染率为23.88%,保育猪、肥育猪和种猪感染率分别为16.56%、29.58%和24.63%。对饲料禁抗和饲养期间限抗猪群的跟踪调查结果为,保育猪在30、44、58、72日龄的感染率分别是16.67%、20.00%、50.00%和70.00%;后备母猪的感染率44.44%—66.67%。对338份不同猪场送检血清样品的ELISA检测显示,胞内劳森菌的抗体阳性率为42.6%,不同猪场的阳性率10%—75.90%。上述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规模化猪场胞内劳森菌PCR检测阳性率和ELISA检测的阳性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饲料禁抗以及饲养期间限抗的保育猪和后备母猪群跟踪调查的最高感染率分别达70%和66.67%,保育猪随着饲养日龄的增加感染率呈明显地升高趋势。因此,在饲料禁抗背景下,规模化猪场应更加重视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猪劳森氏胞内菌(LI)的方法,本研究根据该菌的天冬氨酸氨裂解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定量检测LI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试验以及与套氏PCR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07;该方法对其他病原体的检测无特异性荧光信号;而且该方法灵敏度高于套式PCR方法.本研究为猪LI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胞内劳森氏菌是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试验设计4条引物,采用半巢式PCR从目的 DNA中扩增出1317bp的胞内劳森氏菌lscN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scN与Gen Bank中PHE/MN1-00、N343同源性为99%,是劳森氏菌三型分泌系统组件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9.
胞内劳森菌可引起猪的回肠炎,给猪场带来一定经济损失。为了解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以饮水消毒方式,治疗3月龄生长猪急性回肠炎的效果。本文通过PCR检测不同饮水方法(80%泰妙菌素60 g/T、10 g/T漂白粉、1:1 000×2(0~2)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治疗发病猪7 d内的粪便胞内劳森菌带菌情况,并结合临床变化评价治疗效果。检测结果显示,泰妙菌素和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1:1 000)用药后第3 d的猪粪检测不到胞内劳森菌的核酸,漂白粉和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1:4 000)用药后第6 d的猪粪检测不到胞内劳森菌的核酸。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1:1 000)与泰妙菌素饮水治疗猪急性回肠炎时具有相同效果,优于常用饮水消毒剂漂白粉;且1:4 000时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肥育猪肠道传染病,急性感染猪在出现血便后1~2天内死亡,慢性感染猪以顽固性腹泻为特征,严重影响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该病在欧美国家报道较多,并已研究成功用弱毒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的方法。但由于胞内劳森氏菌的培养要求较高,需要特殊的细胞培养技术,我国目前对该病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仅在少数实验室开展胞内劳森氏菌的PCR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一例猪增生性肠炎的PC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株洲某猪场发生一起后备母猪以腹泻、拉酱色稀粪、皮肤苍白为主的疫病,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增生性肠炎,最后通过PCR确诊为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建立检测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的套式PCR方法,为临床快速鉴别诊断和防控该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的劳森氏胞内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的基因组序列(登录号:AM180252)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疑似PPE病猪粪便中纯化的DNA为模板,建立了套式PCR方法,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所扩增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劳森氏胞内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在99%以上。应用本试验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对疑似PPE病猪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方便和敏感度高等优点,可用于PPE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任静雷 《猪业科学》2020,37(8):52-56
正猪回肠炎也叫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容易传播,低剂量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都会影响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指标。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率很高,会引起生长育肥猪腹泻、出血性下痢甚至猝死,严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给猪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王怀山  相似文献   

14.
正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所引起的回肠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胞内劳森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猪场。临床症状与小肠内发生的病变有关,一般察觉不到临床症状,急性型会表现为血肠或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确诊需结合临床诊断和ELISA检测粪便法等。一旦发病,可应用抗生素疗法。应采用合理的免疫和管控预防措施。1病原和传染胞内劳森菌存活于大肠和小肠黏膜细胞内。目前认为回肠炎会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成绩,包括猪群均匀度差、饲料转化率差、胴体分级较差、肠道功能受损等。该病包括4种不同  相似文献   

15.
《山东饲料》2014,(22):39
<正>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及病原特点:回肠炎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粘膜细胞中。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随粪便排放出大量细菌,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外界环境,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胞内劳森菌对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一种用于检测胞内劳森菌的检测方法,笔者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胞内劳森菌bamA基因序列(登录号:CP107054)设计引物,并建立PCR诊断方法。结果获得了大小为462 bp的PCR产物。经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均为99%以上。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均为扩增阴性;对4份临床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5%。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临床检测胞内劳森菌。  相似文献   

17.
胞内劳森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LI)是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本试验设计3条引物,采用半巢式PCR,从猪的回肠粘膜中扩增出长为1 457 bp的胞内劳森氏菌16S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同动物源性(鼠、仓鼠、鹿、马、鸵鸟等)的增生性肠炎胞内菌核苷酸同源性在98.4%~100%之间,与脱硫弧菌同源性达到88.6%,与一般弯曲杆菌和螺旋体同源性较低(71.8%~73.9%).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93年从发生增生性肠炎(PPE)的病猪中成功地分离到劳森氏胞内菌,并复制出PPE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证实存在PPE病例。但由于劳森氏胞内菌在体外培养较困难,需要特殊的细胞系,所以我国对该病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少数猪病诊断实验室能应用PCR方法来检测劳森氏胞内菌。现将我们在2004年1-10月间对17个疑似PPE猪群中劳森氏胞内菌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疑似PPE猪群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2 ̄4月龄猪散发性腹泻;(2)后备种猪或育肥猪急性死亡,皮肤苍白。2.检测样品的采集:腹泻粪便或回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36-39
为建立一种用于检测胞内劳森菌的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胞内劳森菌16SrRNA设计引物建立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获得了大小为481bp的PCR产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均为99%以上;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扩增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32.8μg/L;对20份临床样品阳性检出率为15%。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临床检测胞内劳森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用于检测导致猪增生性肠炎(PPE)的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依据Gen Bank中登录的LI基因组asp A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优化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出300 bp的目的片段。产物经回收与p MD18-T Vector连接后转化到基因工程菌DH5α中,提取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建立SYBR-Green I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9,产物TM在85.0~85.3℃之间,灵敏度为17.5个拷贝/μ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用于临床PPE的诊断。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PPE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为LI的早期鉴别诊断以及PPE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PPE分子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