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喜云  熊宇琨  曾小波 《花卉》2020,(8):284-286
景观设计课程属于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然而目前来看,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问题,无法实现对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基于新能力培养下探讨了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随后探讨了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策略,希望为有关专业认识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魏雷 《现代园艺》2023,(19):192-194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结合时代与社会需求,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针对性课题项目研究为导向,从选题内容、研究方法、平台资源、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实践,以期为环境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冷凝 《现代园艺》2023,(8):181-183+186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从景观学理论阐述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该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基本概念、发展方向、方法、思维、理念、程序等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通过加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社会观,这离不开科学的教学安排。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基于思政课程建设目标,构建“构思-设计-实现-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协同模式,明确就业导向的多维度评估方式,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和居住区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4.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植物类课程数量少、课时少、知识量大,出现了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解决设计问题能力差的现象。为此,本文对环境设计专业植物景观类课程进行研究,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植物景观类课程的现状,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运用到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可行性,提出翻转课堂教学在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类设计课程,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产物,它为创建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最佳的场所。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更好的研究,必须首先理解景观与地质、人文、生态等诸多因素的关系,了解其中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基础教学理论研究中,需要构建景观设计课程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景观设计课程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学科研究,使课程的性质和特色能最大程度被学生吸收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园艺设施》是高职农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从《园艺设施》学课程教学特点出发,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设计,应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平台等方式,对《园艺设施》课程教学改进进行探索。通过课改实施,明确了该课程教学标准,突出课程学习重点;优化实践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探索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模式,提升园艺领域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民办高校的教学背景出发,以开放型思路办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以广东培正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为例,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块、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特色培育等方面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办学壁垒,提高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探究了其开放型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都市园艺专业《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云班课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分析,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各高校的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为更好地践行“开展线上授课,停课不停学模式”,本校设施园艺学课程也采用多平台网络教学授课+线下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前期课程建设的教学基础上,提出“钉钉直播课堂理论教学+线下课程实验视频+超星学习通考试平台”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设计、网络平台选择、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调整,从而更好地搭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后疫情时代设施园艺学一流课程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景观设计课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将实际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学习,对掌握景观设计技能十分有效。同时项目化的教学也使学生了解到景观项目的运作流程,为今后的设计工作积累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透视课程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调整必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透视教学已有的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2个角度讨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透视课程的教改问题,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透视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专业素质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了植物学在线课程资源,通过课前准备以及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植物学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多种考核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的兴趣,并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平时的学习效率,以期为今后的植物学课堂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珠  田青 《现代园艺》2022,(7):175-178
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教育"时代远程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优慕课(UMOOC)教学平台为实现在线教学提供了条件.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基于优慕课的在线教学模式,为同类型课程在线教学提供参考,为城市生态学课程改革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大学非园林专业个性选修课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培养目标,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加课程的吸引力,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改革使该课程成为一门富于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热情的跨学科、跨专业公开课,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从而产生各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是最为常见的线上教学平台,而慕课堂则是与慕课相配套的线下教学平台。BOPPPS是作为学生全方位参与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让多种教学模式在“青草药识别”生物类课程中有机结合,可形成特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青草药识别”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利用慕课堂为工具,按照BOPPPS模式来开展实体课堂教学,并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紧密联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植物分类科学素养,传承中医理念及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6.
张金光  赵兵 《现代园艺》2023,(19):195-196+199
园林工程是面向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应用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的典型特征。该课程知识点多且涉及门类杂,专业技术广且更新速度快,这使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恐惧和倦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链式理论能够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教与学、师与生的互联特性,混合式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成链,与前沿知识成链,与工程实践成链,构建网络状的“链式”教学体系。以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工程”课程为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拓展教学和课程考核4个阶段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对提升教学效果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二年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逐步建立项目教学示范课构架,实现课程设计内容多维度、教学相长、重视设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转变,综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混合式教学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借助相关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园林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特点,针对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论述,通过对园林花卉生产技术课程进行设计,对探索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艳  徐海霞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89-190,194
全面分析职业教育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专业地位以及该课程目前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探讨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并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0.
园林工程概预算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实结合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实践课时数少,软件机房紧缺等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近2年通过项目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学4种课堂教学方法给本门课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园林工程概预算课堂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