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生不同大小的后代通常被视为对环境风险的一种两面下注策略,而研究也发现克隆植物远端构件可能具有生长优势。为了研究不同球茎类型和水分条件是否对球茎萌苗形成的分株种群的大小级产生影响,以及远端分株在生长速率上是否也存在优势,本文以扁秆荆三棱为对象开展了研究。设计了基于球茎类型(原生、次生和新生)和水分条件(湿润无积水、1~2 cm薄积水、10 cm水深)的区组实验,通过监测其分株高度和数目变化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球茎类型和水分条件对扁秆荆三棱分株种群的大小有显著影响,但对克隆之间大小的变异没有显著影响;2) 随着水深的增加,分株数和高度都呈增加趋势,新生球茎萌苗形成的分株高度较低,但分株数在球茎类型间无显著差异;3) 分株生长速率只和克隆生长阶段有关,随着分株数增加,克隆和分株的生长速率都呈增大趋势,但是远端分株的生长速率并没有显著优势。因此,克隆植物大小级独立于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可以视作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环境风险进行缓冲的策略,而克隆规模对生长速率的促进可能是由于生理整合作用而导致的。远端分株生长速率无明显优势则说明远端分株可能更偏向于储藏和向克隆外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在地球上 ,特别是在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丛生克隆植物的分布与数量。近年来 ,大多数植物种群生态学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根茎克隆植物或葡伏茎克隆植物的许多重要问题 ,而轻视研究丛生克隆植物分株和分株集团的觅养功能和资源转移。因此 ,直到现在许多植物种群生态学家仍然不清楚丛生克隆的觅养和资源转移。作者等研究了丛生禾草 Stipa baicalensis和 Festuca ovina丛生克隆的觅养和资源转移 ,并发现丛生克隆不但具有泛资源整合作用也具有有限资源整合作用 ,不但具有克隆集合内分株集团觅养 ,而且也具有分株集团内分株觅养 ,而根茎和葡伏茎克隆仅具有分株觅养和泛资源整合作用 ,丛生克隆的觅养和资源转移较根茎或葡伏茎克隆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3.
火炬树(Rhus typhina)是1种典型的木本克隆植物,在华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农田和道路两旁等通过克隆繁殖形成一定数量的单优群落。截断火炬树母株与克隆分株之间的间隔子是揭示其母株与分株能否独立存活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截根对火炬树克隆片段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对样组Ⅰ(由母株,一级分株和二级分株组成的等级系统)和样组Ⅱ(由母株和一级分株组成的等级系统)的火炬树进行了截根前后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计算了截根前后各项指标相对变化量的大小。结果表明,截根对一级分株的影响最大;对同一样株而言,截根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此推断,在同一克隆片段内,火炬树的母株与各级分株之间存在克隆整合的关系,且水分整合与光合产物的整合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外来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克隆整合在异质性水分生境下对薇甘菊克隆片段(具2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异质下,克隆整合显著提高了低水斑块分株的生物量,但同时降低了高水斑块分株的生物量,对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且这一结果不受资源输送方向的影响。此外,克隆整合对薇甘菊分株光合速率、比叶面积影响较小,但提高了高水斑块分株的根冠比。克隆整合能使资源从生长在高水斑块的分株向低水斑块的分株进行再分配。总的来说,克隆整合有助于克隆植物扩展新生境,增加了其对异质性生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匍匐茎克隆植物蛇含萎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W)为对象,研究其在高光照低水分斑块和低光照高水分斑块组成的资源交互斑块性生境中的克隆内分工。结果显示,当保持生长于高光照低水分条件下(HL)分株与生长于低光照高水分条件下(LH)分株之间的匍匐茎连接时,蛇含萎陵菜植株的HL分株、LH分株以及整个分株对系统的生物量均获得显著增加;蛇含萎陵菜植株的HL分株根冠比显著小于切断分株间连接时HL分株的根冠比;蛇含萎陵菜植株的LH分株根长显著大于切断分株间连接时LH分株根长;蛇含萎陵菜植株的HL分株叶面积显著大于切断分株间连接时HL分株叶面积。结果显示,资源交互斑块性生境中蛇含萎陵菜通过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资源吸收结构特化发生了克隆内分工,通过分工克隆植物能有效地利用异质性分布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常与本地莲子草 A. sessilis同域分布且占据生态优势。本文探讨克隆整合与空心莲子草强竞争力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同质园试验,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先端与基端匍匐茎的连接处进行保持连接(克隆整合)与剪断处理(无克隆整合),分别测量不同克隆整合处理下2种植物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地上部分及根系的生长、光合性能及生物量分配情况,比较2种植物克隆整合能力的大小。结果 克隆整合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的茎长、基端分株的叶片数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叶片数及茎长显著增加,细根数、总根数及一些光合指标(如光补偿点、气孔导度等)也显著提高;莲子草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地上(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粗(细)根数及总根数也显著增加。克隆整合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基端分株或整个克隆片段的地上(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及一些光合指标(如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高于莲子草。结论 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克隆整合中受益,但空心莲子草的克隆整合能力要显著强于本地莲子草,能通过克隆整合作用挤占莲子草的空间生态位,从而形成自然生境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植物克隆分株集群的裂断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功能行为,裂断可以引发克隆植物生长、繁殖和散布.文章论述了克隆植物裂断现象、裂断行为、裂断命运、遗传变异和空间遗传的研究,介绍了裂断分克隆的克隆构型、克隆结构、遗传结构以及空间遗传结构,较深入地评述了研究裂断、裂断分克隆、克隆构型和遗传演化的意义及其前景,并对裂断命运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特有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的克隆生长构型及分株种群特性,对不同种群中四合木的克隆构型及分株种群特征的可塑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四合木种群克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合木具有独特的克隆生长构型:枝条遇沙埋形成长间隔物的游击型克隆生长构型和由根形成的密集型克隆生长构型,且四合木海南种群比千里山种群具有较大的分株密度、较小的平均株距及相似的分株高度;四合木克隆种群对环境表现出生态对策的高度适应性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9.
很多植物具有克隆生长的习性,克隆生长对植物的交配格局和长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克隆生长通常伴随有较多的花展示,但花粉的有效散布又会受到克隆规模的限制,进而形成分株间的同株异花授粉,造成近交衰退或花粉贴现。同步雌雄异熟是雌雄异熟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满足2个条件:1)单个花朵内为雌雄异熟;2)不同花朵间在同一时段内处于同一性别阶段。该种现象可以有效阻止分株内或分株间同株异花授粉,并可能是一种进化选择的特殊繁殖保障机制。目前其在克隆植物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在梳理近20a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克隆植物中的同步雌雄异熟现象为核心议题,结合克隆植物种群结构的特殊性探讨该现象对克隆植物的进化意义,并对该现象的类群分布情况、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结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4个方面:1)采用统一的同步性度量体系,并使其扩展到对雌性和雄性阶段的分别描述;2)重视目标物种交配系统的研究,尤其是自交亲和性的重要意义;3)重视克隆多样性格局对交配过程的影响,并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量化;4)加强风媒、水媒等非生物因素传粉方式对克隆植物交配过程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野牛草克隆生长规律,建立理想的克隆生长模型,为进一步开发克隆植物的利用价值、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运用Logistic和Gompertz 两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对同质及异质环境下各同质小生境内野牛草克隆分株增殖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两种模型均能模拟野牛草的生长曲线,但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优度更高,与实测值也更接近;进一步分析Logistic模型拟合参数发现,不同生境下野牛草克隆片段的分株增殖拐点时期集中在12.95—14.00周,但拐点分株增殖量存在显著差异;与同质环境相比,资源的异质性分布有利于野牛草克隆分株增殖。【结论】野牛草克隆生长符合Logistics模型,环境的异质性与分株增殖速率密切相关,而与分株增殖的拐点时间无显著相关;认为异质生境下相连克隆片段及分株间的生理整合,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