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典园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将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景观和建筑融合到一起,构造出依山傍水、美轮美奂、自然和谐的中国古典庭院建筑。古典园林中体现出的美学具有历史价值和实践价值。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乡村和农业的建设,农村园林的景观设计是美丽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农业园林的美景关系着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玛骞  林海 《现代园艺》2023,(16):135-137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生命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以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为出发点,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景观的和谐统一,追求情境交融的意境表达。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包括叠山理水、植物搭配、建筑升华和空间营造等,其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对世界园林建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造园手法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使古典园林造园要素更好地融入现代园林设计中,为现代园林建造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的延续与继承,能在当今景观空间中充分展示艺术魅力。本文列举古典园林其中的崇尚自然、移步异景、筑山理池、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特点,并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从而改变当今景观设计盲目崇洋、千篇一律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设计的色彩构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景观是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将各种植物的观赏要素组合起来,与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其它园林要素相结合,形成引人人胜的优美景观。在植物造景中,植物对园林美的贡献,主要是向游人展现视觉美感。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求意境表达,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则越来越重视色彩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多种多样,古典园林就是承载了其丰富内涵的一种,凝聚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华传统美学的丰富内涵,在其中可以体会到无限的诗情画意,而其诗情画意中的美学内涵就是通过丰富的景观营造手法来体现.声景作为虚景的一种,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以及传统美学思想,不仅仅在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而且也被现代景观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园林艺术,更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其对于空间的营造手法在现在看来依然值得学习。本文分析如何运用筑山理水的手法、让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穿插融合以及如何种植植物,来创造丰富的空间组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中的借景手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园林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园林借景手法按时间维度来选择,根据一天之时相、一年之季象和四季之气象变化来"因时而借",时相变化借用早中晚的日月星辰;季象变化借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气象变化借用风霜雨雪云雾虹霞,使某一特定的景观因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增添景观吸引力,丰富视觉体验与精神感受。通过解析"因时而借"的古代经典案例以及列举因时而借的现代景观应用,以期启迪当代景观设计师开阔思路,参考借鉴"因时而借"的借景理法,并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众多,作为一项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审美和设计手法上给中国的很多设计师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随着现代室内设计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相结合,如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巧妙融合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是当前很多设计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古典园林设计和现代设计的理念出发,对比二者设计理念中不同的地方,分析了现代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运用在室内设计里提出了几点可实施的有效措施,指出现代设计应该在设计手法上加以探索和创新,明确了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四川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各有特色,夕佳山古民居作为川南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在建筑选址、平面布局、空间分隔各方面都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体现了四川地区的古建筑地域特色。而夕佳山民居中的园林又是四川古典园林中的一朵奇葩,设计者充分运用了古典园林造园的手法,各种借景、框景、障景的应用,做到移步异景,使景观内容丰富,富有耐看性。在对夕佳山古民居的观察和测绘基础上,对其建筑空间布局和园林景观营造手法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型商品化居住区的总体空间有限,容易造成景观空间破碎化;同时高大的建筑会增加人在局促空间里的压迫感;景观空间常常变成通道,难以体现其他功能。琵琶古曲《阳春白雪》运用简单平常的源素材进行富有创意的再设计,并进行了层次丰富、逻辑关系明确的序列组织,虽然简短,却能将人层层深入带到乐曲的情感与画面中。本文通过对《阳春白雪》创作手法的深入分析,将其理论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探讨了适用于小型商品化居住区的景观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中国的植物造景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呈现出比较清晰而统一的手法、模式,但这与中式传统古典园林和西方的造园艺术手法不尽相同,而是吸收了中、西方的美学理论、种植技术及现代科学成果,融入于中国当下的植物造景中。这种新式的植物造景形式,称之为新中式植物造景。本文阐述了新中式植物造景的起源,并且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梳理了其构成要素和原理以及营造新中式景观的手法和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城市中,保留有部分年代久远低层建筑或古建筑,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改造这部分建筑空间,营造出优美的庭院景观环境,是值得人们分析和探索的。以实际施工方案为例,针对南京西康宾馆庭院内的环境现状,结合现有建筑形式,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对人文元素、自然元素、建筑元素和植物元素的综合运用,营造出与周围建筑、地形、环境和谐共存的庭院景观。  相似文献   

13.
陈瑜  唐舜鸿 《花卉》2016,(4):35-36
在园林景观营造中,地形、建筑、植物共同完成园林空间的组织,常常通过植物配置来辅助主体建筑表达景观主题,植物与建筑即为园林中文化造景的主体要素。本文从景观营造理念、园林布局及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等方面,对柳州市龙潭公园辛柳友谊园的景观营造加以分析,探讨城市公园中景观营造的中西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合理、恰当、巧妙地配植植物,园中的山、水、建筑要有灵韵。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园要素,其自身以及所营造的景观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阴阳论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并非随意安排,而是处处体现一种阴阳平衡之和谐美。1.1植物阴阳生长习性清·高见南《相宅经篡》:"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  相似文献   

15.
园林设计与装修手法的使用与创新,不断变化发展,在融合中西式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景观的设计运用与手法要具有特色,独树一帜。现在我们要在园林景观中体现出西方建筑特色的同时,要凸显出中国传统独有的特色,融合现代园林手法和最新的流行趋势,进行巧妙地结合折射我国古典现代美,文化底蕴的深厚和现代人审美的需要,成为我们发展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6.
赵婧 《花卉》2020,(6):128-129
在当前城市化高速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植物造景越发趋于理性化发展,造景模式与手法也更加的清晰与统一,但与我国古典园林以及西方造园艺术在手法上不尽相同,而是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美学理论、种植技术等,并应用到现代植物造景之中,这种新的植物造景形式即为新中式植物造景。新中式植物造景有效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围绕现代人的审美与功能需求,对景观的进行营造,并将传统元素合理应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为此,分析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选取苏州古典园林中以植物配置为主要造景要素的3个代表性样本点,通过文献分析、学科交叉、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的方法,从影响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的植物自身特质、植物间关系、植物营造意境3个维度共选择了7个评价指标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游客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需求与喜好,并希望从游客审美偏好视角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维护以及现代仿古园林的设计提供一定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中式景观风格是将经久不息、经过历史考验的中国传统元素融糅到现代化景观设计中的一种设计风格。新中式景观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民族化的景观设计手法,已经在世界景观设计风格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概念介绍和运用手法上的研究,浅析新中式景观风格的产生和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其造园思想精髓、空间设计的巧妙手法,景观配置的多样性、层次性,建筑生在园中的画龙点睛作用。不仅是造园手法,更重要的是提高园林的文化底蕴,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指导思想。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结合进设计里,让景观不仅是风景,还要能体现人和人背后的意念,把园林做活,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其中古典园林是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植物景观是古典园林景观布置的关键因素,对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而且也对我们发展现代景观艺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空间布置进行介绍,对空间构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