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陕西省自然灾害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陕西省洪涝灾害的统计分析,利用数量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分别从陕西省气象特点分析、陕西省自然灾害统计与分析、陕西省洪涝灾害统计与分析3个方面展开论述。结果表明:陕西省洪灾损失情况年际变化较大;洪涝灾害占自然灾害比例较大。受灾人口最大占比为52.93%,死亡人数最大占比达75.00%,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最大占比达99.35%,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占比为78.78%。洪灾区域性特点显著,规律明显。受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洪灾损失从总体上来看最严重的地区是陕南地区,其次是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2.
农业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及灾害损失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78-2008年间我国的农业自然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以2008年为例,统计了该年度5类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分类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中东西部地区灾情、抗灾能力的差距,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灾害损失评估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困扰,我们人类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愉快。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灾害中,与水有关系的灾害占到了最大比重。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洪涝和旱灾所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自然灾害总损失的45%和15%。其中,干旱一旦成灾,如果分布的面积很广,持续时间又长,那么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往往远远超过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4.
近期,广东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粤东、粤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畜牧业遭受了较大程度的损失。洪灾过后,畜禽场正处于重建之中,此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疫措施,以免发生疫病流行,加剧经济损失。现将洪灾后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及灾后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1996-2010年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因灾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水旱灾害是陕西省近年来遭遇的主要灾害,两者受灾面积占总灾种受灾面积的80%以上;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灾害强度也呈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4.3~30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7%~4.51%。综合分析各项灾损指标,陕西省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等级、周期性、成因等。结果表明: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共计45次,约每6年发生1次;中度以上洪灾比例高达77.8%;清代早期洪灾频次较少,后期洪灾激增;岷江上游洪灾的主周期为17 a,同时还存在6 a和9 a的次周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年降水增多是引发洪灾的主要因子,人地矛盾突出、拓荒毁林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洪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等级、周期性、成因等。结果表明:清代岷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共计45次,约每6年发生1次;中度以上洪灾比例高达77.8%;清代早期洪灾频次较少,后期洪灾激增;岷江上游洪灾的主周期为17 a,同时还存在6 a和9 a的次周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年降水增多是引发洪灾的主要因子,人地矛盾突出、拓荒毁林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洪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郑强 《乡村科技》2022,(2):132-134
随着我国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各地区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加强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切实维护地区水资源稳定,兼顾水资源利用率与洪灾防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地区水文水环境管理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洪灾对地区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从而对地区水文资源管理造成影响.因此,通过简要阐述落实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9.
洪水是山区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象的原因,使洪灾具有以下特点:发生频率高、受灾范围广和一旦受灾损失极为严重。多年来洪灾问题深受政府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山区小流域洪灾的防治措施和预防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顾留碗  王春  李伟涛  魏守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19-16621,16683
[目的]研究基于GIS的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方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安徽省1∶25万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从洪涝灾害危险性和经济易损性2个角度出发,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性区划,并利用近10年的安徽省灾情资料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精度检核。[结果]安徽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域性差别较大,洪涝灾害风险最为严重的地区在阜阳临泉、淮北灵璧一带,风险程度由皖北平原向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地区逐次降低、由淮北平原向江淮丘陵、皖南山区逐次降低。近10年的安徽省灾情资料统计显示,经济损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淮北平原南部的灵璧、固镇、淮南等地区;而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的砀山、萧县等地区,另外皖西大别山区的金寨等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失也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受灾面积较小;受灾人口的分布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可见,基于GIS的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结论]基于GIS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方法具有较好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