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中LH,雌二醇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5头发情期东北梅花鹿血浆中促黄体素(LH)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所得结果:LH在发情前(0.288~0.321ng/ml血浆)与发情后(0.364~0.841ng/ml血浆)都处于低稳水平(P>0.05),但发情时出现非常显著的高峰(2.742ng/ml)(P<0.01);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前后没有出现显著的高峰(P>0.05),仅在发情前约24小时发现一小峰(16.4±4.4pg/ml血浆),发情后12小时发现一小峰(24.9±6.1pg/ml血浆)。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LH、雌二醇含量的时相变化与其他已研究过的鹿种及一些反刍家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6):1059-1064
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大鼠所处的发情阶段,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MC)在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组织胺(H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大鼠发情周期中,MC在子宫内不同部位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数量依次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大鼠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MC的数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内不同生理阶段MC的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体、子宫颈内发情后期与发情期内MC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间期与发情前期内MC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HA的含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中的HA含量在发情后期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子宫体和子宫颈内HA含量在发情周期各阶段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根据阴道细胞类型的变化来确定大鼠发情周期的各阶段是可行的。大鼠子宫内MC的数量及形态随发情周期阶段的变化而改变,对子宫的局部免疫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情周期子宫内HA含量的变化与MC的变化一致,MC主要通过释放HA发挥调节子宫尤其是子宫角的局部免疫水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子宫角组织中MC的数量作为HA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关中驴产后期(n=18)和发情期(n=6)血浆17β-雌二醇(E_2)、孕酮(P)和辜酮(T)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E_2浓度较低(12.22±1.92pg/ml),第一次发情期逐渐上升,排卵前第一天和第二天达到较高水平(19.48±2.16pg/ml和20.41±3.27pg/ml,±SE,P<0.05),排卵后降至基础浓度。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P浓度较低(2.74±0.51ng/ml),排卵后逐渐上升,第四天和第五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排卵前P水平,血浆值为6.19±0.66ng/ml和8.09±1.09n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T浓度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逐渐上升,第五天和第六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发情期T水平,分别为313.11±37.57pg/ml和356.73±46.37p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排卵前P/E_2和P/T比值均较低,排卵后上升,第五天分别达到861和25.83。产后第一次发情前T/E_2比值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上升,第五天达到33.34。排卵前后间隔6小时采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排卵前第30~24小时,E_2浓度急剧上升达到峰值。排卵后P浓度于第78~96小时达到较高水平。血浆E_2与P、E_2与T均呈中等负相关(r=-0.42和r=-0.41)。P与T为极显著正相关(r=0.92)。周期性发情期血浆E_2、P、T浓度的分泌范型和产后第一次发情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银狐繁殖期血浆主要激素变化及其对繁殖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母银狐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外周血浆雌二醇-17β[E2]、孕酮(P4)浓度以及公狐睾酮(T)浓度,并分析这些技术的变化及其对繁殖功能的调控.结果表明,银狐初配前2~3d,E2浓度达峰值(240.85±39.98)pg/mL,在母狐接受跨时E2浓度降至(146.95±38.21)pg/mL,而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其孕酮浓度范围是0.91~77.43ng/mL,峰值是(54.77±23.66)ng/mL,在雌二酮峰值时,孕酮浓度为(28.57±21.21)ng/mL,配种时,P4浓度(33.12±22.56)ng/mL,初配后4d(排卵结束),P4达(48.28±34.84)ng/mL.公狐配种期,T浓度范围(127.2±444.4)pg/mL,,峰值是(341.2±103.2)pg/mL.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98-2003
为了探讨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及排卵的关系。选取2.5~5岁,健康未孕雌性甘加藏羊30只,采集发情周期各阶段和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及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含量。结果表明,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内腺垂体FSH浓度在发情期(6.873IU/L)和发情后期(6.863IU/L)较低,与间情期最大(8.228IU/L)差异显著(P<0.05),发情前期又降低(8.096IU/L);腺垂体LH浓度发情期(9.39IU/L)和发情后期(9.585IU/L)较低,间情期最大(10.629IU/L),发情前期(9.7325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周期内血浆中FSH浓度在发情前期(2.599IU/L)达到峰值,其他时期均较低,发情前期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血浆LH浓度在发情期(3.866IU/L)达到峰值,发情后期(3.179IU/L)和间情期(3.292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FSH和LH在发情周期内均出现4个波峰: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浓度均低于发情周期内FSH和LH各自的基础值。FSH和LH含量在垂体和血浆的这些差异性应该是两者协同调控藏羊发情和排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圈养黑熊发情周期尿液中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技术连续2个月测定了四川养麝研究所6只圈养黑熊在发情期间的E2和P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经产圈养黑熊E2和P含量极显著高于未产仔圈养黑熊(P0.01);圈养黑熊尿液中E2和P浓度呈现波动式变化,且每头圈养黑熊的E2和P有2~3个峰值。说明圈养黑熊尿液中E2和P含量变化能直接反映其繁殖规律,E2对启动繁殖发情起重要作用;P含量的变化不能作为判断圈养黑熊妊娠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究BAD基因在敖汉细毛羊中的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为探讨其与绵羊发情的关系奠定基础。首先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敖汉细毛羊血液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激素(P_4)的浓度,然后利用qRT-PCR检测乏情期、发情前期、发情间期和发情期卵巢BAD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卵巢中BAD基因在发情前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发情期和发情间期(P0.01),在发情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和发情间期(P0.01),乏情期和发情间期的表达量基本相同(P0.05);E_2和LH浓度在BAD基因表达量最高的发情前期维持较高水平,P_4的浓度维持较低水平。综上可知,BAD基因的表达可能促进了E_2和LH浓度升高,抑制了P_4产生,进而影响细毛羊发情,可为绵羊发情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长白猪为对照,测定了姜曲海母猪发情周期血浆中雌二醇和孕酮及其子宫受体含量。发现发情期血浆雌二醇的峰值为58.3±3.9pg/ml,与长白猪比差异不显著。间情期孕酮的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均比长白猪高(23.25±1.36对14.28±1.42ng/ml和18.56±1.42对11.76±0.57ng/ml,P<0.01)。发情期和间情期的细胞质雌二醇受体(CER)分别为 410±30.3和367±14.2fmol/mgDNA,其kd值分别为4.8±0.65和4.0±0.8nmol;细胞核雌二醇受体(NER)分别为1390±195.3和620±28.9fmol/mgDNA,其kd值为6.6±2.1和4.4±1.3nmol;细胞质孕酮受体(CPR)分别为364±56.0和147±46.0 fmol/mgDNA;细胞核孕酮受体(NPR)分别为337±51.8和184±67.0fmol/mgDNA。发情期和间情期子宫NER含量较长白猪高(P<0.05),说明此时姜曲海母猪子宫对雌二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策勒黑羊卵巢组织发情周期LNC-010801和LNC-008562 LncRNA表达规律,以策勒黑羊为实验材料,采集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组织并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分别对LNC-010801和LNC-00856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LNC-010801和LNC-008562在策勒黑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趋势。LNC-010801在发情前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和发情后期(P0.05);LNC-008562在发情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发情前期(P0.05)和发情后期(P0.05),极显著高于发情间期(P0.01)。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策勒黑羊多胎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NKB/NK3R调控雌性哺乳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试验将40只6~8周龄雌性小鼠按照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分类,处死后采集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发情周期各阶段小鼠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NKB、NK3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小鼠NK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垂体最高,卵巢居中,下丘脑最低;在发情后期,小鼠NK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下丘脑最高,垂体居中和卵巢最低;在发情间期,小鼠NK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下丘脑最高,卵巢居中,垂体最低。NK3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的趋势一致,均为下丘脑最高,垂体居中,卵巢最低。各组织中,NK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发情前期最高,发情期居中,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较低。在下丘脑中,发情周期不同阶段NK3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大;在垂体和卵巢中,NK3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发情后期最高,发情间期居中,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较低。提示NKB/NK3R可能参与了雌性哺乳动物发情周期各阶段生殖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2.
放射免疫法测定枫泾(FJ)和长白(L)青年母猪(各4头)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17β-雌二醇(E_2)、孕酮(P_4)、和睾酮(T)的含量。测定结果,初情期开始日龄FJ猪平均为104.3±11.50天,L猪为235.0±1.95天。两猪种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同种生殖激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首次情期内,FJ和L猪的FSH平均含量分别波动在28.6±8.6~49.4±6.0ng/ml和16.8±2.5~38.9±0ng/ml之间;FSH总平均含量FJ猪组(37.8±2.7)显著高于L猪(27.0±3.1ng/ml)P<0.05;FJ猪发情0~2小时的FSH平均含量(34.4±2.1ng/ml)极显著地高于L猪(22.2±1.7ng/ml)P<0.001。排卵前LH峰均值FJ猪组(5.31±0.75ng/ml)显著高于L猪组(1.83±0.75ng/ml)P<0.05。发情当天(0天)E_2达峰值,FJ和L猪组分别是30.5±3.9和20.4±5.3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FJ和L猪组各自的P_4(ng/ml)和T(pg/ml)分泌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γ_F=0.71,P<0.05,γ_L=0.95,P<0.01。LH、FSH的含量高很可能是FJ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牦牛发情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发情周期平均20.95±5.13d。发情持续时间在24h以内的占69%超过1d的占31%最长可达96h。发情率为66.7%(n=225),其中空怀牛和带犊牛分别为92.1%和50%。未带犊牛发情期17-β雌二醇平均为231±100pg/mL,黄体期孕酮平均为0.43±0.07ng/mL。每日挤乳1次的带犊牛,孕酮及17-β二醇分别为0.26±0.08ng/mL和61±26.0pg/mL。  相似文献   

14.
Smad2基因是Smad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Smad家族中的信号分子对绵羊的繁殖、卵泡发育有重要影响。本实验选取24只3~4岁健康空怀敖汉细毛羊,采用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Smad2基因在绵羊不同发情时期(乏情期、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发情期)的表达量并分析其在卵泡中表达规律。结果表明:Smad2基因m RNA和蛋白均在绵羊发情前期表达量最高,m RNA水平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发情间期和发情期(P0.01);而发情前期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和发情期(P0.01),虽高于发情间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Smad2蛋白主要在卵巢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以及卵母细胞表达。据此,Smad2基因可能会促进敖汉细毛羊的发情启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分析陕北白绒山羊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研究幼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连续20 d每天对8只10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进行颈静脉采血(母羊出现发情表现记为发情第0天);在发情期当天和发情间期第5天,从08:00开始,每间隔15 min连续采血3 h,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发情期、间情期和发情周期血清中FSH、LH、E_2和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和间情期连续3 h内,FSH、LH、E_2和P_4均呈波动式分泌,FSH发情期比间情期波动频率快。LH发情期较间情期的波动频率低;在发情期血清内E_2含量较间情期高(P0.05);间情期血清内P4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在测定的20 d内,FSH、LH、E2血清中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P4浓度在发情当日和发情次日低于发情间期(P0.05)。  相似文献   

16.
<正> 母畜的发情周期按其内部生殖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及外表行为可分成四期:发情前期(卵泡期)、发情期(发情盛期),发情后期(黄体期)及休情期(间情期)。发情周期的长度是由前一次发情期开始到下一次发情期开始来计算的。周期的长度有种属差异,也有同种品系间的差异。如牛的发情周期为21±4天,猪为19~23天,平均21天。实际上发情周期的  相似文献   

17.
阴道涂片法确定绵羊情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用阴道涂片法确定绵羊发情时期。在发情季节,把经试情确定发情周期正常的母羊于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分别进行阴道涂片,观察各种细胞成分及其变化。结果说明,绵羊阴道涂片中主要可见到白细胞、有核上皮细胞、角化上皮细胞和细胞碎片等4种细胞成分。白细胞在发情间期数目最多,显著(P<0.01)多于其它各期;各时期有核上皮细胞的数目无显著差异;角化上皮细胞在发情期数目最多,明显(P<0.01)高于其它各期;发情间期和前期的细胞碎片明显(P<0.01)多于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因此,有可能以角化上皮细胞和白细胞的数目作为指标,确定绵羊的发情时期。  相似文献   

18.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宁夏滩羊母羊(13只)外周血清中促黄体素(LH)、孕酮及雌二醇—17β的含量及其变化。血清LH的含量,在黄体期,其值很低,为5.0±0.41ng/ml,到发情开始后约6—12小时增至75.13±17.64ng/ml。孕酮含量的变化,在周期的黄体期,其值最高为2.84±0.10ng/ml;而在发情开始到发情后第二天最低0.52±0.06ng/ml。雌二醇—17β的含量是在发情开始前6—24小时时上升的;其值的变化范围是从黄体期的14.86±1.24Pg/ml到发情开始时的38.7±5.8Pg/ml。  相似文献   

19.
兔超数排卵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国产激素PMSG和FSH,结合hCG对中国白兔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研究了激素、季节、体重、超排次数、生理状态等因素对超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SH的平均排卵数稍高于PMSG(28.3±6.4对26.6±12.1),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春(3~5月份)、夏(5~8月份)、秋(9~11月份)、冬(12~2月份)4个季节相比,冬季的平均排卵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异(P<0.05);体重在3.5~4.5 kg的试验兔的排卵数显著低于其他体重组,其中2.5~3.0 kg体重组获得的卵子数最多;超排开始时,兔所处发情周期的阶段不影响超排效果,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的平均排卵数分别为24.6±13.7、24.6±13.7、22.8±13.0和25.5±14.3,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注射hCG时阴道黏膜的颜色不影响超排兔的所得卵母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20.
舍饲滩母羊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放射免疫法对宁夏地区的舍饲滩母羊不同生理期的血清中生殖激素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雌二醇(E2)的含量从发情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泌乳期、空怀期的含量呈递减趋势,分别为120.00,16.38,17.32,17.35,3.43 pg/mL;孕酮(P4)的含量从泌乳期、空怀期、发情期、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呈递增的趋势,分别为0.05,0.05,0.14,0.17,0.50 ng/mL;促黄体素(LH)的含量从发情期、妊娠前期、空怀期、妊娠后期和泌乳期呈递减的趋势,分别为30.5,4.18,2.68,2.63,2.35mIU/mL;促卵泡素(FSH)在妊娠后期最低,为1.84 mIU/mL,空怀期、妊娠前期和泌乳期变化趋势不大,分别为2.82,2.65,2.61 mIU/mL.促乳素(PRL)含量从妊娠后期、妊娠前期、空怀期和泌乳期呈递增的趋势,分别为280.88,319.02.372.02.440.13 μ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