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木质层孔菌不同发酵条件对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层孔菌产木聚糖酶最适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发酵温度为25℃;而产β-葡聚糖酶最适碳源为木糖,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发酵温度为28℃。就产酶时间而言,在发酵前60 h菌株均不产生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72 h才有微量的酶产生,到192~240 h两种酶均达到产酶高峰,并以216h产酶最高;两种酶的最佳缓冲液均为柠檬酸缓冲液,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pH值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β-葡聚糖酶最适作用pH值4.6,最适反应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2.
重组毕赤酵母产木聚糖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 GS115-ATx在摇瓶发酵水平产木聚糖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有机氮源促进产酶的效果优于无机氮源.GS115-ATx产木聚糖的最佳甲醇诱导浓度为0.5%,在甲醇诱导的同时补加0.5%甘油能显著提高木聚糖酶的活性.研究发现,吐温20、吐温80、甜菜碱等表面活性剂均具有促进基因工程菌GS115-ATx产木聚糖酶的作用,其中甜菜碱的作用效果较佳.经SDS-PAGE电泳分析,GS115-ATx产生木聚糖酶的分子量约为19.0 kDa.发酵液上清中的木聚糖酶活性在甲醇诱导培养96 h后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碳氮源对里氏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以及纤维素酶水解稻草的条件。[方法]通过添加不同的碳源和不同浓度的酵母粉,探讨里氏木霉合适的发酵条件;使用不同添加量的纤维素酶对稻草进行酶解;分别利用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混合酶对稻草进行酶解反应。[结果]利用乳糖和稻草的复合碳源和12 g/L的酵母粉进行水解时,纤维素酶活性较高。酶解适宜的酶用量为每克稻草底物200 U的滤纸酶。用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混合酶酶解稻草96 h的酶解得率为65.4%。[结论]该研究可为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生产和酶解稻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里氏木霉RutC-30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不同氮源(硫酸铵、尿素、蛋白胨)及浓度、不同碳源(纤维素、乳糖、甘油、葡萄糖)及浓度和不同的初始pH(3.0、4.0、5.0、6.0、7.0)对产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氮源、碳源和pH为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探讨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优化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酶影响顺序依次为碳源>氮源>pH,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是:以1%纤维素为碳源、以0.5%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值为4.0,在30℃产酶发酵培养5 d,纤维素酶活力高达7.303 U。[结论]里氏木霉RutC-30经优化培养后,产酶能力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里氏木霉Rut C-30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基组分(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 pH值、含水量)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里氏木霉Rut C-30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效率。结果表明:里氏木霉Rut C-30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优碳源为玉米芯与甘蔗渣复合碳源;最优氮源为硫酸铵与牛肉膏复合氮源。经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里氏木霉Rut C-30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影响,显著性大小依次为:初始pH值>初始含水量>复合氮源配比>复合碳源配比;固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玉米芯与甘蔗渣配比4∶1、硫酸铵与牛肉膏配比1∶1、初始含水量1 g∶4 mL(碳源与营养液质量体积比)、初始pH值9.0。在此优化条件下经发酵产酶培养,获得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256.497 U/g。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产几丁质酶的哈茨木霉H-13为实验菌株,在相同基本培养基上,采用每次同一浓度不同碳源,同一碳源不同氮源浓度;相同浓度碳源和氮源,不同pH、温度对木霉产几丁质酶能力的影响,筛选出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因子,提高木霉产几丁质酶发酵的效果,促进该项发酵产品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 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相似文献   

8.
华承伟  焦玲霞  于江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75-3478,3482
利用以木聚糖作为惟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在30℃培养条件下,从新乡周边土样及腐殖质中筛选到1株β-木聚糖酶高产真菌菌株(Fusarium sp.FLH28).该菌株在20~40℃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0℃.产酶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 6.0,以玉米芯为碳源,以蛋白胨、酵母粉和玉米浆为有机氮源,发酵4d,木聚糖酶活性达562,6 U/mL,木聚糖酶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6.5和40℃.  相似文献   

9.
里氏木霉摇瓶发酵产木聚糖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对里氏木霉M(Trichoderma reesei)摇瓶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将里氏木霉M在培养温度30℃,转速为200 r.min-1条件下培养,采用分批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蛋白胨、玉米芯、葡萄糖,其比例为1∶0.50∶3∶0.43,最适培养时间为64~72 h,最适初始pH为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绿色木霉ZJ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诱导时间和诱导物,为其实际应用提供条件。[方法]接种绿色木霉ZJ株7 d内,每天取培养物样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产酶量。将绿色木霉ZJ株接种添加了不同碳源或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观察绿色木霉的生长情况,测定菌丝重量,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培养物中CMCase酶的产量。[结果]绿色木霉ZJ株的最适培养时间为72~96 h;绿色木霉在以单糖、双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均能迅速生长,CMCase酶产量在3~4 d时达到高峰,以纤维素粉的诱导效果最佳;以硫酸铵与酵母膏组成的复合氮源最适合绿色木酶ZJ菌丝的生长,产酶活力最高。[结论]接种后3~4 d收获绿色木霉ZJ株培养物可获得最大产酶量;以纤维素粉作为碳源,以硫酸铵与酵母膏组成的复合氮源为氮源,绿色木霉的产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1.
黄方一  钟毅  刘岩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269-1271,1274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等对青霉(Penicillium)P11液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影响。菌株P11发酵产植酸酶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最适pH值5,摇瓶装液量10%,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r/min,培养时间96h,最高酶活性可达2.63U/mL。  相似文献   

12.
选取绿色木霉化L4C作为纤维素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 H对液态发酵方法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化L4C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对酶产量影响最大,液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分别以稻草粉—纤维素粉混合物和硫酸铵为碳源和氮源,初始p H 5.0,接种量15%,28℃培养5 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1 315.16 U·m L-1,滤纸酶活性为1 282.77 U·m L-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离获得一株纤维素分解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eroviride),在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中发现:以稻草粉与麸皮为发酵固体培养基的条件下,最适稻草与麸皮比例为3:2或2.5:2.5;最适氮源为氯化铵;最适产酶温度为27~30℃,产酶高峰为发酵4d,通气条件变化,产酶能力变化不明显。液体培养中该菌有较高产量的β-葡萄糖苷酶形成,产酶活性高于绿色木霉As3.3711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资源化利用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米,将废米粉按比例混入麦麸作为基础物料,接种黑曲霉固相发酵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得到麸米比7∶3的最佳配料;纯麦麸发酵3 d后2种酶的产量为353.8、343.8U·g-1干曲.在对发酵时间、配料含水量、补充氮源、微量元素、拌料水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及pH值等单因素分别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产酶影响较大的金属离子类型、硫酸铵添加量、拌料水的吐温80浓度和pH进行4因素3水平9处理的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组合为麸米比7∶3的配料中加入0.1%KH2PO4和1% (NH4)2SO4,拌料水为0.3%吐温80和pH 5.经3次重复试验验证,用最优组合配料接种后在25 ℃下发酵54h,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量(±SD)分别达到(716.1±9.2)、(453.0±62.5)U·g-1干曲,远高于优化前相同麸米比配料的酶产量.这一结果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真菌杀虫剂生产线提供了有用的配套技术,使饲用酶制剂生产节约麦麸30%.  相似文献   

15.
白腐真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产酶条件的优化,选择出白腐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并对其部分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产锰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条件是:最佳碳源是麸皮,葡萄糖(碳源)对酶活力影响不大;最佳氮源是牛肉膏;最佳培养时间是96 h。该菌产漆酶的最适培养条件是:最佳碳源是麸皮;最佳氮源是牛肉膏;最佳培养时间是96 h。锰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范围是4.4~4.8,最适底物浓度是1.2 mmol/L,最适反应温度是35~40℃;漆酶的最适pH为4.8,最适底物浓度是1.2 mmol/L,最适反应温度是40℃。金属离子Cu2+,Co2+对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有激活作用,Fe2+对两种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Ag+则完全抑制漆酶的活性,Mg2+对两种酶活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木聚糖酶的产生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黑曲霉发酵产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黑曲霉发酵的产酶模式。最佳产酶条件分别为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的麸皮(碳源)、1%的酵母膏(氮源),250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50mL,pH5.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h,转速为150r/min,吐温-80的添加量0.5%。比较产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认为该菌株产酶模式为同步合成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里氏木霉的固体发酵产孢条件。[方法]以产生孢子的数量作为响应值,应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m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生孢子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里氏木霉最适合碳源为稻草粉和麦麸,其含量比值为3∶2,最合适量为15g;最合适无机氮源为(NH4)2SO4,最合适量为2g;利用Plackett-Burmam确定了含水量、起始pH和培养温度是影响里氏木霉孢子产量的显著性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了最大孢子产量区域,并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大产胞量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稻草杆粉6g、麦麸9g、(NH4)2SO42g、含水量65%、培养温度29℃、发酵周期72h、起始pH5.5,此时孢子数量为2×1010个/g,是优化前产量的1.4倍。[结论]该试验利用低廉的稻草杆粉和麦麸为碳源优化了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生孢子的生产条件,有助于降低里氏木霉的生产成本,提高里氏木霉的孢子产量,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康氏木霉RW-1为材料,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对所产纤维素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6.0的条件下,最适培养温度为28℃,固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108 h,最适接种量为8%,CMCase酶活、FPA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达14.2、9.2、4.8 U/g.  相似文献   

19.
陈莉  杨双全  徐茹  王修俊  谢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29-13131
[目的]优化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研究,分别考察发酵时间、氮源、接种量和pH值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绿色木霉产不同酶组分的分泌高峰并不一致,FPA酶活在发酵2d后达到最高值,Cx酶活在发酵3d后达到最高值。发酵培养基以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发酵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5%,最适初始pH值为4.5。[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活力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高产纤维素酶里氏木霉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法处理里氏木霉,获得产纤维素酶高的突变菌,并对其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发酵时间、硫酸铵浓度、微晶纤维素浓度、接种量及搅拌速度等对里氏木霉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里氏木霉产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诱变时间240 s条件下筛选到1株突变里氏木霉ATR-4,其滤纸酶活(FPU)最高可达2.01 U·mL~(-1)。对突变里氏木霉菌株ATR-4的发酵条件优化,筛选得到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78 h,硫酸铵浓度1 g·L~(-1),接种量10%,搅拌速度400 r·min~(-1)。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最高酶活可达4.57 U·mL~(-1)。本研究结果表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可有效对里氏木霉进行诱变育种,改善其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