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森林火灾案件具有起火原因复杂、证据难取等特点,对涉案嫌疑对象的审查难度较大.心理测试技术在森林火灾案件调查中加以运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帮助办案单位判断被审查对象与案件的关系、对被审查对象施加心理压力以及进一步发现证据等.为了能使心理测试技术更好地服务森林火灾案件的调查工作,需要办案单位掌握应用心理测试技术的技巧,走出认识上的误区,理性地看待心理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2.
阮均 《森林公安》2013,(6):10-11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实施,使证据规格的规范成了刑事诉讼中证据是否采信的关键。森林公安所管辖的刑事案件,受自然条件、物证对象特殊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证据规格上的先天不足,这必将成为今后森林刑事案件诉讼环节上的一个薄弱点。构建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体系平台,对办案人员证据意识和案件质量的整体提高,保证涉林刑事案件的顺利诉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惩办与宽大刑事政策是不同的,它的提出改变了我国以往司法实践中强调严厉打击的司法倾向,必然对今后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产生深远影响,公安机关应该转变工作思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最终目标.加强对刑事和解、取保候审和行政处罚的科学运用,推进社会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林业行政处罚询问笔录,是为了查明林政违法事实,收集证据,向案件当事人、证人或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时所作记录的文书,贯穿于林政办案全过程,是林业行政处罚必不可少的证据材料,对案件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执法实践中,不少林政询问笔录存在询问不细、问话不规范等诸多瑕疵,直接影响案件事实、性质、情节的认定,有的甚至导致执法过错。因此,规范林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27日23时,朝阳区森林公安处接举报称王四营乡孛罗营村有人偷树,民警当即出击。由于现场地处城郊结合部,情况复杂,又是市公安局刑事办案职责改革后我市区县森林公安处直接行使立案权进行侦查的首起案件,办案模式与过去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办案时间十分紧迫。现场涉案人员多达10余人,区森林公安处逐报市森林公安局和朝阳分局请示支援。市森林公安局先后抽调通州、顺义、丰台和西山等单位民警10余人协同办案,朝阳分局法制、预审等部门和王四营乡派出所全力协助指导,市森林公安局法制、刑侦等部门也派人参与办案。 在区森林公安处处长张东利的指挥下,全体参战民警经过30余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施行。此次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证据制度。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全部诉讼活动涉及证据的收集、审查、举证、采信、排除、同定等问题,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展开的。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做出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规定。这对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案人员须认真解读其中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一、办理行政案件中常见的问题(一)证据收集不规范或不充分一是询问笔录漏洞较多,存在违法取证嫌疑。证人证言、受害人的陈述、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等,都是办理行政案件应当获取的主要证据,都必须通过笔录的形式予以体现。因此,做好询问笔录,是民警办理行政案件的一项基本功。但在实际办案中,笔录中存在的问题普遍较多。具体包括:(1)询问应有两名以上民警,但询问人员栏只填写一个民警名字。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我国《森林法》第六章"法律责任"的规定,违反《森林法》可能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森林公安作为兼有行政执法权和刑事执法权的主体,在依据《森林法》查处行政违法行为时获取的证据能否在刑事执法中使用,过去一直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9.
间接证据是指那些本身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必须要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相互印证,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并需要借助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才能够对案件的主要事实起到证明作用的证据。目前在一些基层办案部门,对间接证据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口供、言词证据才是证据之王,没有直接证据就不能定案,或者还弄不清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还不善于运用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刑事技术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传统和基础的侦查破案手段,刑事技术工作是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关键,并贯穿整个案件侦破过程的始终,为案件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现实工作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刑事犯罪日趋动态化、智能化,系列化的趋势,打击犯罪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执法办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刑事技术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专门性的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考验和挑战。如何激发基层刑事  相似文献   

11.
季峻 《森林公安》2006,(2):12-13
近年来,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应用痕迹检验与鉴定技术的案例显增多.2005年,南京市刑科所痕迹室勘验现场360次,其中重大交通事故与肇事逃逸案件的现场勘查就达223次,占现场勘验总数的62%,痕迹室全年共出具痕迹检验意见书与鉴定书327份,其中重大交通事故与肇事逃逸案件达223份,占总数的68%.可见,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应用体现了办案人员的办案水平和办案质量.今天,人民大众的权利意识增强了,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民事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越来越重视检验的证据作用.因此,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痕迹检验与鉴定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龙耀 《森林公安》2011,(2):18-19
执法办案是森林公安机关的主业,是森林公安队伍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森林公安要执法办案,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执法体制予以保障.当前,在森林公安民警过渡为公务员、编制经费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执法体制问题将逐渐成为-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熊均 《森林公安》2003,(4):18-20
犯罪嫌疑人假装耳聋,对民警的审讯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警方在多达23次的审讯中,仍未获得理想的“口供”证据材料。案件在缺乏被称为“证据之王”——口供的情况下能否被侦破?口供证据材料在案件整个证据链条中应处于什么位置呢?森林公安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如何看待和侦破涉林“零口供”刑事案件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基层林政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很不乐观。常见问题有:一、案卷文书不规范。一是卷宗内容不齐。不少乡镇林政执法人员仍然沿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张询问笔录,一张处罚收据;二是案件办理文书填写极不规范,滥用简称;三是引用法律条款没有准确到“条”、“款”。二、组织材料不细,案件调查材料不全面。办案人员做笔录时只记录主要的违法事实,漏掉违法细节,缺乏主要证据材料。三、处罚不按程序,走捷径,严重影响了办案的公正性。四、复杂案件简单处理。对案件不做深入调查,就事论事,简单处理,认识不到案情的复杂性,工作被动。为此,笔者建议: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云南省昌宁县森林公安局紧紧围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一宗旨,把审核、评查、培训、管理、考核列为一体,力促整体执法质量提高,夯实执法根基,昌宁县森林公安局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一是强化审核、由法制部门对所有案件进行全面把关,对存在依据不足、证据材料不充分、引用法律条文错漏等问题的案件,责令办案单位补足、改正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来到藤县林业公安分局,你会发现分局的司法档案符合规范,井然有序。民警们的办公桌上压有两份材料:一份是“办案必备法律文书及表格”,另一份是“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案卷必备法律文书表格证据材料及装订顺序”。这两份材料十分详细地罗列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林业行政案件所需的法律文书、表格和所需的份数,案卷的内容及装订的顺序,方便民警办案时随时对照检查。你别小看这两份材料,它对提高办案质量、建立健全司法档案起了很大的作用。藤县林业公安分局的民警大多数属于“半路出家”,对于司法文书档案不太熟悉,过去办案书写司法文…  相似文献   

17.
法医学是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各类命案现场,侦破各类凶杀案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随着司法改革的进程,法医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公安院校作为培养警察的摇篮,对法医学知识的熟悉和了解常常决定了公安机关办案的质量,也反映了警察的业务素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绿色卫士"的森林公安,在山东省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省林业厅、省公安厅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从2008年森林公安理顺政法编制到2013年5年的时间里,从全省正式民警不足600人到现在的1100多名,从无刑事办案权限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那么如何加大执法力度呢?近年来,宜昌森林公安机关作为生态安全保护的政法机关,以执法办案为主业,认真履职,执法办案数均名列全省前列,在维护长江沿线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执法实践中,涉林犯罪刑事处罚普遍偏轻,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救济现状的审视和探究,指出了刑事被害人补偿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尽快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