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河南省鸡志贺氏菌病和鸡白痢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腹泻病鸡群中鸡志贺氏菌病和鸡白痢的发生情况,利用鸡鲍氏型?鸡痢疾型志贺氏菌凝集抗原和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抗原对河南省6个县市52家鸡场的鸡血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鸡鲍氏型、痢疾型志贺氏菌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5%和14.6%,鸡白痢为3.2%。所有县市的鸡鲍氏型志贺氏菌血清抗体阳性,4/5的县市鸡痢疾型和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78.8%的鸡场为鲍氏型血清抗体阳性,61.2%的鸡场为痢疾型血清抗体阳性,24.4%鸡场为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不同鸡群中,鸡鲍氏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85.7%,鸡痢疾型为0.0~60.0%,鸡白痢为0.0~30.0%。不同品种鸡中,罗曼鸡鲍氏型?痢疾型血清抗体阳性率都较高,其次为固始鸡。不同日龄中,22~28日龄鸡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鸡鲍氏型为68.8%,鸡痢疾型为27.1%,而鸡白痢仅为6.5%。混合感染中,鸡鲍氏型和痢疾型混合感染占待检血清总数的10.1%。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部分地方鸡种泰和鸡、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油鸡、狼山鸡(N系)等进行了羽性伴性遗传观察。结果表明,泰和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萧山鸡、油鸡为慢羽型,狼山鸡(N系)为快慢羽型。这些鸡种按快慢羽伴性遗传配套杂交,F1代均能自别雌雄。  相似文献   

3.
仙居鸡与黄羽鸡杂交鸡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居鸡为母本,与国内优质黄羽鸡杂交,对其杂交1代(简称杂交鸡)与仙居鸡进行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和屠宰品质的比较.结果表明,90日龄平均日增重杂交鸡为14.41 g,仙居鸡为11.35 g,差异极显著;杂交鸡的饲料报酬和成活率均高于仙居鸡;屠宰性状中全净膛率杂交鸡为66.63%,仙居鸡为63.24%,差异也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地方鸡种羽型伴性遗传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地方部分地方鸡种泰和鸡,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油鸡,狼山鸡(N系)等进行了羽性伴性遗传观察,结果表明,泰和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萧山鸡,油鸡为羽羽型,狼山鸡(N系)为快慢羽型。这些鸡按快慢伴性遗传配套杂交,F1代均能自别雌雄。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精,以鸡颜面肿胀、流泪、鸡产蛋量迅速降低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鸡颜面肿胀、流泪、鸡产蛋量迅速降低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云南省武定鸡、茶花鸡、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共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还有6个微卫星位点为中度多态,这些位点均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中;在6个品种中,武定鸡杂合度最低,为0.602 3,腾冲雪鸡杂合度最高,为0.668 9,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体型较小的茶花鸡与其他大中型鸡品种距离均较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和武定鸡聚为一类;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聚为一类;茶花鸡独自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以大骨鸡为母本,苏禽黄鸡(快大型)为父本进行优质地方肉鸡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在9周龄体重:公鸡1520g,高于亲本大骨鸡486g;母鸡1310g,高于亲本大骨鸡417g。成活率为公鸡100%,高于大骨鸡和苏禽黄鸡。饲料转化率为公鸡2.73,母鸡2.82。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9.
雏鸡白痢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和火鸡传染病。雏鸡以白色下痢和急性败血症死亡为特征,发病率高,并引起大批死亡;成鸡多为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常无明显症状,但可成为长期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雏鸡通常表现为急性全身性感染,病雏鸡以精神倦怠、自痢为特征;成鸡则表现为局部和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