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瑞华麦523是由优质、早熟、抗赤霉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三者结合于一体半冬性小麦品种烟1604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5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4。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瑞华麦521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具有较好丰产性、抗逆性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1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8),适宜在江苏省沿淮麦区及淮北麦区晚茬口种植。本文介绍了瑞华麦521的选育经过,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06,(10):28-30
郑麦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1年河南省、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安徽省、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优质、高产、多抗、早熟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3的配套栽培技术,该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6个不同的密度水平进行田间种植试验,以期探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该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出瑞华麦523的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时,瑞华麦523的最佳种植密度是375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5.
淮麦2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多抗等众多优点,适合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文章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及其亲本郑麦9023和烟1604的PPO和1BL/1RS易位相关基因的遗传信息,旨在提高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效率。【方法】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分子标记PPO18、PP0-B5、PPO16和PPO29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标记H20,检测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及其亲本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来源。【结果】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在2A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PPO-A1a基因型,与亲本郑麦9023一样,为高活性PPO,不含亲本烟1604的低活性PPO;在2B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A型,与亲本一致,是高活性PPO;在2D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PPO-D1b基因型,与亲本郑麦9023一样,是一个高活性PPO,不含亲本烟1604的低活性PPO;利用分子标记H20检测表明,瑞华麦523和亲本郑麦9023一样,是一个非1BL/1RS易位系。【结论】瑞华麦523是一个具有高活性PPO、非1BL/1RS易位系的小麦品种,其小麦PPO和1BL/1RS易位相关基因主要来自母本郑麦9023,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瑞华麦520是由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豫麦13(曾用名:郑州891)和高抗白粉病的黔丰1号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分蘖力强,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2015年3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6,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地区早中茬种植。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0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镇麦15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6),2021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皖引麦2021001),2019年由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购得其全国独占生产经营权。本文主要介绍镇麦15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要点以及在安徽省引种备案的表现,以期为镇麦15在江苏和安徽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麦101为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早熟小麦新品种,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
苏种 《农家致富》2023,(11):40-41
<正>一、瑞华麦563瑞华麦563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半冬性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绿,抗寒性较好,拔节起身较早,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蜡质重,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剑叶细长、挺,穗层较整齐,灌浆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9的推广与应用前景。[方法]介绍淮麦2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概述了其主要栽培技术。[结果]淮麦29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0为母本、绵阳0425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一般单产7.5~9.0 t/hm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株高90 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千粒重40~42 g,其适宜播期淮北地区在10月上中旬,沿淮地区在10月中下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80万~270万/hm2。[结论 ]淮麦29产量高、抗寒性强,综合性状好,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经多年试验,在安徽淮北旱茬麦和沿淮地区的稻茬麦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9的推广与应用前景。[方法]介绍淮麦2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概述了其主要栽培技术。[结果]淮麦29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0为母本、绵阳0425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一般单产7.5~9.0 t/hm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株高90 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千粒重40~42 g,其适宜播期淮北地区在10月上中旬,沿淮地区在10月中下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80万~270万/hm2。[结论]淮麦29产量高、抗寒性强,综合性状好,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经多年试验,在安徽淮北旱茬麦和沿淮地区的稻茬麦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3.
赛德麦8号小麦系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最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品种来源为矮抗58/周优102/郑麦366。经过国家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于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90004。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是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农民育种家徐才智同志培育的.2003年河南省审定.2004年国家审定,是近几年来黄淮麦区审定的表现较优异的弱春性品种之一.2005年至今作为河南省中北部春水组区试的对照品种。目前在河南省中南部、安徽阜阳、江苏盐城和湖北北部种植集中,稳定在较大面积。该品种是我市小麦的主导品种,也是河南省良种补贴品种之一,更是唯一连续多年在河南小麦生产中推广面积大、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淮麦20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化平 《农家致富》2007,(14):25-25
一、品种来源 淮麦20号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201),被评定为优质强筋小麦;2003年3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CNA20020014.3),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03030)。适宜黄淮南片中、高肥力早、中茬口种植,如河南中、北部,江苏.安徽淮北地区等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淮北麦区的生态特点、小麦生产现状和对近几年淮北小麦区试资料的分析,结合江苏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提出该麦区小麦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滑育麦1号是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种,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7012。该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两极分化快,株型偏紧凑,抗倒伏能力较好;穗长方型,白粒,籽粒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好。为探索小麦品种滑育麦1号的最佳播种期和适宜播种量,集成播种期、播种量复因子裂区试验栽培技术,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8.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9.
新麦26号是新乡市农科院使用阶梯杂交方法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是2012年、2013年农业部确定的黄淮麦区强筋小麦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0.
鹤麦6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2005年以综合性状好的小麦品种新麦11号为母本,用小麦品种淮阴9628为父本进行组配,2006年以新麦11号/淮阴9628的F1代为母本,与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二次杂交,然后将复交后代按照系谱法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好、落黄好,适合在河南省(除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外)早中茬地种植,于202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