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人们聚焦其社会经济价值产出的同时,对目的地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方式更为关注。成都市以"农家乐"开展特色乡村旅游,作为地域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借用多样性、立体化和交互性的新型传播媒介,进行乡村智慧旅游营销实现其未来可持续发展。该文主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及其影响下的乡村旅游者行为,并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成都市乡村"智慧旅游"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在巩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陕南地区“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从缺乏全面市场管理与规划、旅游产品单一、惰性开发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具体包括培养专业化人才、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互联网+”营销推广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陕南地区乡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新环境下,乡村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产业已经逐步趋向于智慧旅游、体验旅游以及智能旅游等方向发展。安徽省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当将时代发展趋势与"互联网+"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全面实现安徽省旅游产业有序而又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智慧乡村旅游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发展中"互联网+"的应用前景及其重要意义、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安徽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现阶段主要方向及相关保障五个主要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转型发展策略,以推动安徽省的智慧乡村旅游产业实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加乡村旅游的人数,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力,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旅游信息化转型路径。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经营管理模式升级,实现游客喜好信息的记录存储及乡村旅游的二次营销内容互动共享,升级保障体系,通过“互联网+”建立乡村旅游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体验的推广,最后重构乡村旅游产业链,完成乡村旅游信息化转型路径的研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旅游信息化转型路径后,旅游人数明显增多,并提高了旅游产品购买量。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100-101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互联网影响下,陕西省乡村旅游在全国的关注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稳步提升,对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陕西省在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同质化严重、过度商业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智慧景区建设、挖掘特色文化、创新营销方式等措施,着力打造陕西省经济增长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成都市400位农业职业经理人众筹认知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乡村旅游产品众筹营销方式推广存在的制约因素,对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众筹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乡村旅游产品众筹营销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成都是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是中国第一个4A级乡村旅游景区的诞生地。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多样化的产业类型,产业功能不断拓展,在成都及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需求规模化、个性化的日益增长,成都市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开始起步,在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开展更加有效的旅游营销和宣传、带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和实施更加精准的旅游服务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实际调查,通过实证成都周边5个乡村旅游地的智慧旅游建设现状,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点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成都乡村智慧旅游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优化升级等方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国内乡村自然旅游景区生态停车场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发展乡村智慧生态停车场的必要性,并提出乡村旅游景区生态停车场的景观设计要求以及建立生态停车场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阮国杰  师倩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17-119+130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甘肃省麦积区红崖村为例,实证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认为,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资源分散、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红崖村要根据游客的农业观光、农业特色产品采购、学习体验、森林康养等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资源,通过“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及“互联网+”的营销策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周辉 《农学学报》2022,12(5):96-100
在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前数字时代,乡村旅游地在建设策略上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和传统。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数众多的乡村旅游地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扶持的重要潜力地域,亟需顺应新时代逻辑的建设思路引领。当前,与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结合度不够导致建设对策不清晰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地缺乏热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轮的政策扶持加力和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下,本研究从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传播的规律性特点入手,通过对“颜值经济、网红现象、数据主导”等乡村旅游地发展新特点的深刻认识和解读,提出“加强乡村传统景观和场景营造,尝试更多乡村产业新要素建设,推进数据采集和管理平台类乡村智慧设施配建”的乡村旅游地建设策略,为乡村旅游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的开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智慧型学科服务的发展,双方可谓相辅相成,互为所依。文章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型学科服务的内在联系;在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发展积极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微信公众平台的智慧型学科服务的发展策略,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成为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一部分,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的营销模式已被较多研究,但互联网在乡村旅游营销模式鲜有人研究。因此,当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营销推广应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适应互联网给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兵团乡村旅游发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研究兵团“智慧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兵团“智慧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宣传手段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此,要通过资源整合、数字化技术融合、精细化管理、品牌打造等措施,完善兵团“智慧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带动兵团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背景下北京乡村旅游营销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互联网+”背景下,北京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网络信息化投入不足、营销不注重市场细分、营销渠道单一、营销内容真实度较低、旅游平台缺乏共识、专业人才匮乏等。为此,提出北京乡村旅游营销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大网络信息化投入,增强网站建设水平;二是准确定位乡村旅游市场,不断提升营销的精准性;三是利用新旧媒体,不断拓展营销渠道;四是诚信经营,打造VR营销新模式;五是企业强强联手,搭建旅游宣传共享合作平台;六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夯实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视域下,为了紧抓红色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发展机遇,应进一步加强红色乡村旅游营销工作力度,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探讨抖音短视频红色乡村旅游营销路径,对当前红色乡村旅游营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江西省红色乡村旅游应依托新媒体营销手段和数字营销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政策,提高红色旅游的品质和底蕴,加大红色乡村的宣传力度,进而促进红色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部署,根据吉林省旅游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应用APP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吉林省乡村旅游营销的解决方案。深度剖析APP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平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形势下的绝对优势和强大功能,提出了详细且具有建设性的应用策略,并提出移动网络平台界面设计原则和方法。对于开发乡村旅游移动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陷入“红海”竞争的市场背景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开发粗放,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并指明问题诱因.结合“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案例,具体探讨了“蓝海战略”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问题,认为“蓝海战略”指引下的乡村旅游应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乡村旅游营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通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发展强化了农村资源多元性发展的可能性,顺应了中国现代化农村发展的趋势。南通具有绝佳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条件、浓厚的乡土文化等优势,但由于南通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分析南通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及困境,从旅游产品建设、产业规划、人才引进及智慧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培育南通乡村“旅游+”和“互联网+”,促进南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旅游国际化发展存在旅游信息分散化、智慧旅游服务不全、多语种旅游门户网站缺乏、景区英文标识普及率低的问题。针对以上不足,乡村旅游地社区应该利用其人口规模与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多方合作打造特色主题村庄、开展文化教育、建立旅游产品网络,并运用组合营销向国际社会推广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乡村旅游IP,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在巩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但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有机融合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惰性开发等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选取陕南部分县区为样本,梳理地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思考乡村旅游统筹优化管理机制,提出“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此研究对于促进陕南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