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取同一地区的TM、SPOT5(2.5 m)和SPOT5(10.0 m)3种不同数据源,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来解译大豆种植面积,以GPS实测面积为真值,通过对比3种数据源大豆解译面积与实测面积的误差,来计算不同数据源的解译精度.结果表明:3种数据源相比较,SPOT5(2.5 m)无论是在单个样地解译误差率还是总误差率上都...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形、地貌、岩性、母质综合影像制图技术”,目视解译TM放大图像,以土属为单位,其解译准确率在94%以上,可解译图斑达98.1%。解译成图精度合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质量要求,并具有经济、快速的特点。对及时更新省、地土壤图和进行土壤资源调查和定位监测,将开拓一条多快好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TM卫星资料进行江苏部分地区小麦面积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江苏部分县、市为基本单位,用TM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调查2002年夏熟小麦、油菜的种植面积。本调查采用里下河幅(120—37)、南京幅(120—38)TM影像图,选用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份的时相,在外业调查,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及非监督分类、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结合农业部门掌握的资料分县、分类地判出小麦及油菜,其定性精度为90%以上。汇总结果表明:2001年小麦面积为38.116万km^2,2002年为39.598万hm^2,比2001年增加1.482万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地了解毛乌素沙漠的土地利用类型,掌握沙化土地的发展动态,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在ERDAS IMAGINE软件支持下对TM影像进行处理,建立榆阳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依据此系统对处理后的图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应用人机目视解译的方法进行区划,经现地验证,其结果判正率大于95,可以满足解译精度的要求,说明此方法建立的解译标志是可行的,可对毛鸟素沙漠土地利用类型作准确的解译,并为在微机平台上全数字化解译整个沙漠土地利用类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疆荒漠化土地TM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在荒漠化土地监测中建立TM影像目视解译标志的目的、意义、方法及依据,并建立了新疆主要荒漠化土地类型的解译标志,提出了建标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以便为3S技术在新疆土地资源调查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ETM+遥感图像的漓江水系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云  刘德富  张成成  廖涛  谭飞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12-1114,1127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漓江水系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解译,综合分析了林地、植被、土壤为主要类型的生态环境现状,应用ERDAS 9.2软件对4个年份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果表明,2000-2008年林地面积、裸地面积、水体面积分别增长19.63%、-15.85%和247.21%,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条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选取江南丘陵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整体、不同等级斑块及土地利用类型等3个层面,探讨了斑块数量、面积、形状等量化指标对目视解译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解译尺度增大,斑块数量在3个层面上均呈减少趋势;分布较广的丘陵水田、平原水田和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呈减少趋势;研究区整体、小斑块和各土地利用类型(河渠类型除外)的平均分维数均呈增大趋势.随解译尺度增大,分布于丘陵区且斑块面积较小的丘陵水田、丘陵旱地、湖泊、居民地及草地主要被解译为林地,平原区面积较小的平原旱地、河渠、滩地、居民地及林地斑块主要被解译为平原水田.分析尺度对目视解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型斑块损失上,对大型斑块影响不显著.若将损失精度控制在小于5%,居民地、湖泊等面积较小的土地类型的解译尺度需在1∶10万以下,草地可扩至1∶20万,平原旱地可扩至1∶30万;而对于面积大的丘陵水田和林地类型,解译尺度可放到1∶50万,精度损失小于3.9%.  相似文献   

8.
水稻遥感估产中的稻作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分布面积和单产水平具有一定的地域规律,为了提高水稻遥感估产精度,有必要作稻作分区的预处理。我们对县级水稻遥感估产中的稻作分区作了探索,结果表明:用常规综合分析分区法和遥感图像解译分区法,均能较好地实现稻作分区,但遥感图像解译分区法更能简易、快速地提取出稻田信息的地域规律,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TM影像及相关数据,对内蒙古西部湿地做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湿地的遥感影像特征,采用二级分类系统建立了湿地3类8个解译标志,通过室内样点预判与野外核查的对比,对解译标志的精度进行了评定,本次建立的解译标志的精度为88%,通过建立操作性较强的解译标志,对内蒙古西部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土地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为防治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遥感影像特征信息,建立土地盐溃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结果]根据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以及区域地形地貌、人为活动,将哈密盆地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分别分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以及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等类型,并分析其综合变化情况.[结论]通过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初步分析了哈密盆地盐渍化、沙漠化变化情况,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 GIS与 TM数据集成技术估算中国南方丘陵山地早稻种植面积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 ARC/INFO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数字化 ,建立拓朴关系后将其转化为栅格 ,然后进行投影变换 ,使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图、TM数据具有相同的坐标 ,最后利用土地现状图 ,提取水田分布图 ,对水田分布图进行分类估算早稻种植面积 .不同方法比较结果表明 :非监督分类法不能用于提取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面积 ;只用 TM资料估算龙游县早稻面积 ,与统计数据相比 ,平行六面体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分别达到 82 .83 %和 59.95% ;而用 GIS与 TM数据资料集成技术对水田分布图进行分类估算早稻面积 ,平行六面体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的估算精度分别达到 93 .98%和 60 .65% ,所以利用平行六面体分类法对南方丘陵山地早稻种植面积估算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2.
选择黑龙江省泰来县为试验样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手段对水稻种植面积进行监测并分析水稻抽穗期的长势情况。利用地形图,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精校正,结合GPS调查点建立的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进行水稻面积提取,解译精度在95%以上。最后,根据水稻抽穗期的植被覆盖指数反演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信息,进行水稻长势分析与分等定级,结果表明:泰来县水稻抽穗期长势分为3个等级。叶面积指数小于4.2的为水稻长势弱的地域,占水稻总面积的5.53%,在4.2~5.9的为长势正常区域,占水稻总面积的67.80%,大于5.9的为长势旺盛区域,占水稻总面积的26.67%。  相似文献   

13.
以滁州市为例,结合水稻物候的特征波段,选用反映水稻物候期时相的TM数据,并基于多特征波段,构建CART决策树分类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结果表明,植被指数、湿度因子、绿度因子、纹理特征等多特征参与CART决策树分类能够提高总体精度。基于光谱信息、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的总精度比以最大似然法进行的监督分类方法提高了6.942 1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0.110 4。合理选用作物物候期数据及其遥感影像的特征波段能够有效降低分类误差,为地形复杂地区获取作物种植面积提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及最佳时相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对TM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实地调查和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的物候历,利用TM数据提取了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同时为了提高解译精度,结合GIS进行了两次目视解译过程,消除了分类器分类会出现的多分和漏分现象。结果表明:通过分类后计算混淆矩阵与地面真实感兴趣区(ROI)进行比较,发现Mahalanobis Distance分类法阈值(最大误差距离)为2.9时分类效果最佳。得到2007年研究区域冬小麦遥感监测面积为560 650 hm2,提取精度达到了95.23%。三个地区以临汾地区提取精度最高,而晋中地区最低。因此利用该方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ISODATA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分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遥感分级监测预报,有利于农业管理部门大面积获取田间长势信息,便于及时制定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实现调优品质的目的.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基于TM卫星遥感技术的冬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监测研究.在利用GPS实地采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ISODATA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将样点的信息数据贯穿于整个分类过程;利用分类提取的冬小麦面积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植株氮素含量信息,结合基于光谱参数与氮素积累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对整个区域的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进行监测预报,对叠加样点实测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冬小麦面积信息解译精度在95%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报精度达到90%以上,最终制作了区域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级监测专题图.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水稻种植空间分布及面积等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以抚远县为研究区域,利用EOS/MODIS数据进行水稻面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抚远县水稻面积309 513.32hm2。水稻种植区域精度较高的图框区域集中在抚远县中部及南部地区,这些地区水稻种植比较集中,且所占比例很高,其它作物较少,对混合像元的精度影响小;精度较低的图框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水稻种植较零散且其它混种作物种类及荒草类别比较复杂,混合像元分类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湄公河三角洲地区高质量TM影像难以获得、影像单一以及MODIS时间序列数据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无法满足监测需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像对象的MODIS与TM数据融合模型(IOBFM)。根据2009年12月9日和2010年7月5日湄公河三角洲中部地区Landsat7 TM影像数据,融合MODIS时序数据提取裸地纯象元点中的水稻点,并与单纯运用MODIS影像的提取结果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IOBFM模型的水稻象元提取精度比MODIS提取精度高出9.7个百分点,MODIS与TM数据融合可提高提取地区植被分布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选取稻飞虱为害后水稻叶片的有效特征波段,用于从大量成像光谱数据中快速识别和分类稻飞虱为害后的水稻叶片。[方法]实验采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对400-720 nm波段范围,每隔5 nm的稻飞虱为害后的水稻叶片进行多光谱成像。[结果]根据波段指数原理,计算得出波段515,510,710,555,630,535,505,530和595 nm具有较理想的波段指数值,这些波段信息量丰富、相关性小;实验通过两种分类方法分别对稻飞虱为害后的水稻叶片的分类精度予以计算,得出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的分类精度均大于90.00%。[结论]这些选取的波段可以作为稻飞虱为害后水稻叶片的有效特征波段,可以用于从大范围农作物中快速识别和分类水稻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