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牧场中的草畜平衡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传统意义上的草畜平衡仅仅是指牧场利用的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中生产的饲草料总量与家畜年需饲草料总量之间的平衡.由于家畜在整个年度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中对于饲草料的能量需要存在差异,同时草地生产饲草的能量供应也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使用能量供需平衡来衡量草畜之间的动态平衡更加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家庭牧场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CIAR草畜平衡模型对荒漠草原家庭牧场在全年放牧和季节牧场及补饲措施的家畜需求与草地供给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进行模拟研究,目的是了解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状态,为草地畜牧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分季节牧场利用可增加家畜在冬季的实际能量摄入,减少在夏季的能量摄入;补饲可以缓解在家畜关键生长期对于能量的需求,并在不额外增加补饲量的条件下,划分季节牧场的家畜也表现出冬季实际能量摄入增加,夏季能量摄入减少。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草地家庭生态牧场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丰 《草业科学》2004,21(8):56-58
针对目前科尔沁天然草地超载过牧、普遍退化的实际,论述了家庭生态牧场的概念和建设家庭生态牧场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建设家庭生态牧场的可行性,提出了家庭生态牧场的总体规划模式,确定了每个家庭生态牧场家畜饲养规模控制在300个羊单位以内、出栏率达到100%;各类可食饲草料年生产能力208 065 kg;天然放牧场113.3 hm2,打草场20 hm2,多年生豆科人工草地6.7 hm2,青贮饲料地3.3 hm2的草畜平衡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4.
伊犁河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畜平衡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河谷新源县10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生产经营效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半定居家庭牧场在不同经营方式下饲草料供应量和牲畜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天然草地生产力和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决定牧民的收入;达到草畜平衡的家庭牧场单位牲畜的生产效率更高。通过对夏牧场实施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将春秋牧场利用天数由现在的125天缩短到95天,以解决夏牧场局部退化和春秋牧场超载问题;通过扩大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草来源,冷季舍饲时间由现在的1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种草地类型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牧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模型模拟分析和文献查阅研究,深入剖析牧户家庭的草场参数、家畜参数、饲料参数、气象参数和经济参数等,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草地生长速率、草畜能量平衡状况和经济效益收支现状,以期为指导当地的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可靠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西乌珠穆沁旗依托草牧业试验试点工作的实施,整合地区优势,集成天然草地改良、人工饲草料种植、麦草温室建设和现代家庭牧场建设等技术,提高饲草生产力水平和转化利用率,为养殖业提供优质充足的饲草料,确保草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提高饲草产量及畜产品品质,增加牧民收入,使草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旗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牧民增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草原牧区典型家庭牧场选择对牧区畜牧业科研成果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玛曲县20户家庭牧场为基础,以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4个因素作为典型牧户的选择依据,并分别对以生产资料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以经营水平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和以生产资料和经营水平综合的典型家庭牧场进行了分析,选出牧户2、12、13和19为研究区典型家庭牧场,其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95.0 hm2、452.5羊单位、5.08万元和4.18万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家庭牧场能代表调查区多数家庭牧场草畜生产经营状况和牧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草业科学》2012,29(7)
青藏高原草原牧区典型家庭牧场选择对牧区畜牧业科研成果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玛曲县20户家庭牧场为基础,以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4个因素作为典型牧户的选择依据,并分别对以生产资料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以经营水平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和以生产资料和经营水平综合的典型家庭牧场进行了分析,选出牧户2、12、13和19为研究区典型家庭牧场,其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95.0hm2、452.5羊单位、5.08万元和4.18万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家庭牧场能代表调查区多数家庭牧场草畜生产经营状况和牧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西乌珠穆沁旗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采用跟踪测试方法,全面记录家庭牧场的草地利用情况、植被状况和畜群数量变化等,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牧场试验户植物地上生物现存量高于对照户;家畜体重变化随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增长逐渐增加,随植物地上生物量的降低而下降;根据家畜体重及草场植物地上生物量对畜群...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现状及养殖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情况和草场利用现状,奶牛饲养成本和产奶效益等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度养殖户的奶牛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调研发现,奶牛饲养方式、饲草料生产和供给策略等对奶牛经济效益和家庭牧场可持续性均有一定影响,为此,文章从改善放牧管理、扩大人工草场、科学饲养管理、合理搭配日粮配方以及国家政府以加强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养殖户奶牛效益和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为将来提高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改善家畜饲养水平以及草地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分析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区家庭牧场在不同载畜率下的草畜平衡、草地生物量、甲烷排放量和经济收支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和参数,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和经济收益与载畜率密切相关,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家畜实际摄入能量与维持需要的能量之间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仅在0.1羊单位/hm2、0.33羊单位/hm2载畜率水平下草地能量有剩余。其次,甲烷排放量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加,而草地生物量则逐渐降低。适当的载畜率可以提高经济收益,结合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将牧场载畜率维持在0.33羊单位/hm2~0.55羊单位/hm2之间。合理调整牧场载畜率对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入户座谈及参与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东段高寒区的气温、草地产草量、草地利用、栽培草地建植、家畜体重、饲养与管理、疫病防治、鼠害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气温、草产量、家畜体重变化规律及其生产活动,提出并合理地制定了每月的牧事月令活动和时序流程,为高寒区家庭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3.
家庭牧场是草地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其管理水平对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草地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家畜精准管理理论、放牧适宜度理论、非平衡草场生态系统弹性管理理论为研发依据,采用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开发了一款基于Windows系统的家庭牧场管理模型。该模型包括后台数据库、系统输入和输出3个模块,以12个月为运行周期,通过输入饲草供给、家畜需求、家庭收支等数据,从畜群结构、牧场家畜承载量、草畜平衡、草地健康、牧场收益5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形成牧场经营管理评估报告。牧户可根据评估报告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并依据优化方案相应改进生产管理活动。本模型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家庭牧场为试点,完成了模型参数调试、生产管理评价以及优化等工作。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界面设置便捷、操作简单,评价和优化输出报表图文并茂,可以帮助牧场主施行有效的管理决策。此外,该模型还在后台数据库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些科研空白,为后期草地畜牧业科研指出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牧区牧草资源短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度量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优化配置模型。以青海省玛沁县夏季牧场不足、冬春牧场剩余的1牧户为例,在分析现有家庭牧场草畜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设置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家畜优化配置方案集并求解,进而分析草地-家畜优化配置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及其综合效益。优化配置中,将载畜量由原来的520个羊单位减为418个羊单位,划分冬春季牧场草地面积5.4 hm2为夏季放牧,秋季牧场不作调整,冬春季牧场营养超载,结合补充精料和人工草地补饲休牧40 d,放牧212 d。优化配置方案下综合效益可分别提高11.8%,27.8%和27.8%。返青期休牧补饲可以使经济效益平均提高5%,生态效益平均提高22.5%,综合效益平均提高27.5%。延长夏季放牧时间为97 d可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降低24.7%,16.5%和41.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在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家庭牧场经济收益变化,本研究基于2021年四子王旗荒漠草原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根据载畜率水平划分为低载畜率牧场(0.61 SE·hm-2)、中载畜率牧场(0.91 SE·hm-2)、高载畜率牧场(1.34 SE·hm-2),利用草畜平衡以及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s for household pasture livestock farm production, OMMLP)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四子王旗家庭牧场的草地利用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草地能量夏富冬亏,同时高载畜率牧场在进入冬季后能量亏损相对较高。此外,牧户净收益随载畜率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通过对牧户载畜率模拟调整,发现中载畜率牧场和高载畜率牧场分别降低载畜率至0.68 SE·hm-2和0.96 SE·hm-2时,可达到最优净收益12.3万元和30.6万元;当低载畜率牧场的载畜率提高至0.81 SE·hm-2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内蒙古、甘肃、青海省区内草原牧区的30户家庭牧场的畜种结构,人均占有家畜数量的变化,以及畜群规模与畜产品产量和人均牧业产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多数家庭牧场饲养有2~4家畜,但为了便于管理,各户间将不便组群的家畜进行联合组群,由一户代牧管理。由于家庭牧场主的经营决策能力差异,一部分家庭牧场已发展成养畜大户,而有的家庭牧场的饲养规模已较8年前变小,人均占有家畜数不足50只绵羊单位。在草地载畜能力允许下,最适的畜群规模为500~600只绵羊单位。群牧畜牧业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5,这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对苏尼特右旗家庭牧场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尼特右旗在家庭牧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牲畜数量过多,草地超载过牧,家畜结构不合理,草地经营粗放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旨在建议在该旗家庭牧场建设过程中使资源,环境与经营管理形成合理配置,使家庭牧场经营更加完善,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牧场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牧场在国内外被认为是一个具体的资源管理和利用单元。面对草地资源正在逐步短缺,草地生态环境亟待恢复,农牧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传统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已经很难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增收的双重要求。本文就国内外家庭牧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概述了家庭牧场的发生发展及典型示例,总结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家庭牧场的定义,并认为资源整合和管理系统化是今后家庭牧场规模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一、草地畜牧业概况草地畜牧业是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现代草地畜牧业包括草地牧草生产、草地畜禽生产、畜产品加工与流通、草地牧场景观及文化经营等环节在内的产业,是一种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类型。草地牧场包含不同经济性质的牧场,既包括国营牧场,也包括家庭牧场和多种混合所有制的牧场。草地和生活在草地上的肉牛、羊、马、兔、鹅等草食畜禽是草地牧场主要的生产资料。现代草  相似文献   

20.
何欣  牛建明  郭晓川  张庆 《草业学报》2013,22(4):257-26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依据牧户调查样本数据及统计资料,研究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因牲畜规模不同,家庭牧场在融资、草场流转、超载经营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分大户组和小户组对家庭牧场面板数据(Panel Data)生产函数模型回归,发现规模报酬和要素弹性存在分组差异。可见,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的内在机制是以牲畜特殊资产性质为基础的家庭牧场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行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差异,外部驱动条件则是市场化经营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现行草原制度管理政策与家庭牧场差异性行为存在矛盾,建议设立草场流转补贴,以改善当前草场流转不畅的局面;考虑家庭牧场超载差异,减轻违规超载处罚力度,重视合法超载限额管理;加强牧业技能培训和非牧就业培训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